亿元创新券助力千余小微企业

2016-09-22 14:2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亿元创新券助力千余小微企业

企业持券购买科研服务 政府为科研机构兑现 清华、北大等均“收券” 将向津冀辐射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鑫)小微企业科技创造力十足,但在寻找大型实验室时势单力薄,很容易受阻。如今,这类问题可以通过首都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来解决。

首都科技创新券主要用于鼓励本市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充分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券由政府发放,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购买科研服务时使用,收取创新券的单位持券到指定部门兑现。

记者昨日(21日)从北京市科委了解到,北京市自2014年年底实施创新券制度以来,已支持1498家小微企业成功开展研发。市财政累计投入近亿元,将中科院、北京大学等25家单位、577家实验室纳入“收券”范围,实现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对接。

近亿元创新券  让科研院所“无忧”

据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发展面临许多障碍。首先,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研发资金紧张,科研条件不足;其次,财政资金的申请周期长、程序繁琐,小微企业缺少经验和资质。对于科研院所来说,与小微企业合作风险也很大,垫资研究产品过程中企业撤出、产品研发出来企业拿走却不付科研费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首都科技创新券是针对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大学和研发机构没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创新货币”。

以前企业搞研发是先付给科研机构款项,然后再拿着成果找政府申请科研经费。有了科技创新券,政府先向企业发放创新券,企业用创新券向研发机构、研发人员购买科技成果或研发、设计、检测等科技服务,或者购买研发设备。然后,科研服务机构和科研服务人员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创新券。研发机构不能拒绝为持券企业提供科研服务。

如此一来,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研发计划灵活选择所需的服务类型。同时,高校或研究机构也能够将技术成果转化到企业,增强了市场对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提高了政府的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率,体现了激励企业创新投入的“普惠性”特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收取创新券的机构不仅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家科研“大腕”,还包括全市577家实验室。此外,73家创新型孵化器、行业协会等科技服务机构为“创新券”收支双方服务。

数据显示,自2014年12月以来,创新券已直接促成本市1498家小微企业和80家创业团队与开放实验室合作开展1694个创新券项目,共计使用创新券9536.5万元,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环保、装备制造、工业设计、现代农业7大领域。

扩大使用范围 逐步向津冀区域辐射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券瞄准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创新创业,首次将创业团队纳入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将政府资金更多地投给初创型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

“在创新券支持的1498家小微企业中,注册资金0-100万的企业占比超过半数,这类企业是申请创新券的主体。”该负责人介绍,财政资金兑现后拨付到专业的服务机构,实际补贴对象明确为创业团队,解决了财政资金无法拨付给自然人的问题。

未来,本市将调整创新券政策,为需求量最大的企业提供更多支持。本市将通过制度化的方法将创新券与科技金融贷款衔接起来。

此外,记者了解到,本市还将扩大创新券的使用范围,逐步向津冀区域辐射。“目前,市科委正在研究京津冀创新券政策的互认互通。通过创新券,天津、河北的企业未来也可利用首都创新资源来带动当地企业的发展,北京的企业也能便利地到河北、天津去购买科技服务。”该负责人表示。文/记者 张鑫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