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记者 马晓晴)在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什刹海分会场上,展出了80后画家傅察丹青在十年间完成的50幅胡同主题油画,画中记录了很多已经消失的胡同。今天上午,傅察丹青成立了“后海小八爷胡同记忆拯救协会”,他将继承“后海八爷”的精神,将胡同文化传播下去。
十年完成近千幅胡同油画
从小在胡同中长大的29岁的满族小伙傅察丹青,已画了整整10年的北京胡同。10年来,他几乎每天在胡同作画,至今已经完成近千幅作品,每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故事。在他看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的原因在于,喜欢北京胡同这味儿。
傅察丹青曾经画过校场口附近的一条胡同,当傅察丹青骑车回到这条胡同,打算再画一幅的时候,发现那条胡同已经拆掉了;位于烟袋斜街和钟鼓楼附近的小石碑胡同,如今也被拆了重建,改的和原先大不相同。
傅察丹青告诉记者,“开墙打洞”对胡同的伤害极大,他曾画过梅兰芳先生居住过的长巷五条,这里是梅兰芳先生来北京后的第一个落脚处,但如今那里不但没被保护,还在墙上开出了门洞。
串胡同过程中,傅察丹青发现,许多胡同、老宅在不经意间消失,他也为此加快了画胡同的频率,“能多留下一点儿是一点儿,但我永远追不上胡同消失的速度。”傅察丹青说。
今天上午,“消失的胡同”傅察丹青油画艺术展在紫檀文化酒店举办,现场展出了傅察丹青在十年间完成的50幅胡同主题油画,他希望能够通过展览对老北京建筑致敬,并重塑人们对胡同的记忆,保护现有的胡同。
成立胡同记忆拯救协会
“后海八爷”是8位北京籍50后三轮车夫,他们操着京腔、蹬着三轮,穿梭在胡同中,为游客讲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已成为什刹海胡同游的一个品牌。
“后海八爷”每天都会把满肚子的胡同故事,讲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带着游客游览什刹海的风光。但“后海八爷”也担心,他们退休后将没有人继续传承什刹海的胡同文化。当得知傅察丹青十年如一日坚持画北京胡同的故事后,“后海八爷”知道自己对胡同的爱后继有人了。
今天上午,傅察丹青发起了“后海小八爷胡同记忆拯救协会”,来自北京青年自发活动平台“Someet”的25位会员以及“BBB竹子自行车”的5位会员成为了第一批“后海小八爷胡同记忆拯救协会”会员。
傅察丹青介绍,该协会以挖掘、记录、保护、传播、延续胡同记忆与文化为己任,将以图文资料、线下活动、线上互动等多元化形式来完成。未来,Someet还将举办5000余场活动,聚集数十万青年,将这份胡同记忆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