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山在那里”——这是登山家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
与那些健全的登山家一样,失去了双脚的夏伯渝依然保持着登山家的风骨,他说:“山还在,攀登就不会停止”。今年5月,65岁的夏伯渝第4次冲击珠峰,在距离海拔8844米的顶峰仅有94米时,因天气原因下撤。
攀登的“攀”字,是抓住东西往上爬的意思,而“登”字,则是(人)由低处到高处,攀登是一个手脚并用的过程。但夏伯渝则没有健全的双脚。1975年,第一次冲击世界屋脊的夏伯渝,就因冻伤失去了双脚。从那以后,他朝向世界屋脊的3次攀登,全部只能依靠双手和假肢。
41年,4次冲击,全部失败,但夏伯渝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即便现在医生已经严格限制他登山,但山在那里——“以后,看身体状况,登不了珠峰,我也要登一些小山”。
离梦想还差94米时选择下撤
从珠峰下撤已经4个多月时间,夏伯渝一直在恢复和治疗当中。
今年5月14日,这是他距离顶峰的最近一次。
4月17日,夏伯渝抵达珠峰南坡大本营,开始他的第4次冲击。经过半个多月的前线准备,5月9日凌晨,夏伯渝正式向顶峰出发。从珠峰南坡海拔5364米到5920米,是著名的孔布冰川,很多登山家永远留在了这块遍布冰裂缝的区域。
和健全人不同,因为双腿小腿中段以下全部截肢,在冰面和冰壁上攀爬时,夏伯渝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没有脚踝,穿着假肢的夏伯渝每走一步,都要使劲把冰爪的前几个爪子狠狠踢到冰里去,才能勉强向前迈进。
“过冰裂缝的时候,正常人可以用脚腕、小腿的力量弹起来,跳过去。但是我不行,只能靠跨。”在夏尔巴向导的帮助下,夏伯渝一点点接近目标。5月14日,到海拔8700米时,风突然开始变得狂暴起来。
“风把雪吹起来,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珠峰其实已经很近,但是根本看不清。”往顶峰延伸的路,只有20厘米宽,踩偏了,就是万丈深渊。夏伯渝没法像健全人那样感受冰面的变化,只能用双手死死抓住路绳。“但是,那时候人又不能不动,不动就会被冻死。”
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也是一个诱人的高度。“很多人都是在这时候丧失理智,觉得胜利就在眼前,而盲目冲顶。”41年的等待与准备,一幕幕在夏伯渝脑海闪过,他面前是狂风卷起的冰雪和近在咫尺的珠峰。
“当时,如果是我一个人,也许我就不顾一切冲顶了。”陪着夏伯渝的是5个20岁出头的夏尔巴向导,向导当时已经很明确表示处境危险。“我们6个人,实力最弱的就是我。我一旦受伤,他们5个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救我。在这个高度,把人救下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万一因为我而连累他们,我一生都会很不安。”
在距离梦想还有94米时,夏伯渝决定下撤。“有遗憾,但是不后悔,也没觉得我失败了。”
“火神爷”首次登珠峰失去双腿
从海拔8750米下撤到海拔7900米的营地,又从海拔7900米营地连夜下撤到海拔6400米营地的帐篷,夏伯渝走了24小时。整整一天,夏伯渝每一步都是煎熬,晃动的假肢无法应付冰面和碎石,他感觉那是穿上假肢后最难受的一天。“所以,能安全下撤,我自己感觉已经很骄傲了。”
现在,无论是生活还是登山,夏伯渝必须依靠他的假肢。
1951年,夏伯渝出生在重庆,后来随父母前往青海西宁生活。因为身体素质好、双腿有力、速度出众,夏伯渝被当地体校选拔进入足球队。“足球运动员嘛,肯定最在意自己的脚,我当时的想法也是,双脚千万不能受伤。”
1974年,国家登山队选拔队员,当时对登山完全没兴趣的夏伯渝,因为登山队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就参加了选拔。经过选拔,夏伯渝来到北京,成为登山队的一员。1975年5月,作为国家登山队队员,夏伯渝和队友们一起挑战珠峰。在海拔约8600米左右的高度,意外发生。夏伯渝把睡袋让给丢失睡袋的队友,自己冻伤了双脚。“我当时才24岁,是个棒小伙子,在队里又有个绰号叫‘火神爷’,就是不怕冷,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事。”
结果,夏伯渝不得不手术截掉了自己最在意的双脚。等下撤后,第二个打击接踵而来,夏伯渝的父亲在他冲击珠峰时不幸离世。“当时,我那么年轻,接连而来的打击,确实让我很难受,受不了。”
长期训练致伤口发生癌变
直到有一个外国专家告诉夏伯渝,假肢可以让他像健全人一样生活,甚至还可以再次登山。“我当时想,虽然不能再踢球了,但是还能登山,生活就有希望、有目标了。”从装上假肢的那一刻起,夏伯渝决心要再次冲击珠峰。
夏伯渝每天早晨5点起床,背上10公斤的沙袋练深蹲,150次一组,练10组。引体向上,10个一组,练10组。还有仰卧起坐、俯卧撑。全部项目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
正当夏伯渝积极参与残疾人体育项目,为再登珠峰做准备时,打击又一次不期而至。长年累月的锻炼,让他截肢的伤口无法愈合,并产生癌变。1996年,夏伯渝被诊断为淋巴癌。不过,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夏伯渝,并不惧怕癌症病魔。截肢没有击垮他,癌症同样没有做到。一边锻炼一边接受治疗,夏伯渝没有被病魔吓死,反而越磨砺越坚强。他开始在残疾人攀岩比赛中获胜,开始成功攀登海拔相对较低的玉珠峰、慕士塔格峰,为冲击珠峰做准备。
长期高强度训练,肢体与假肢摩擦导致肿胀和血栓,医生已经建议夏伯渝别再继续登山,至少半年内,连香山都不能爬。但他依旧乐观,下肢不能动,先做一些上肢的恢复运动。这41年来,他天天如此,每一天都在为登顶世界屋脊做准备。
挑战自我也要循序渐进
尽管遭遇种种挫折,但夏伯渝从未放弃,这也让他有所回报,比如淋巴癌一直没有复发,比如又得到3次冲击珠峰的机会。
2014年,因为珠峰南坡雪崩,夏伯渝没有得到攀登的机会;2015年,地震造成的雪崩冲击珠峰南坡大本营,夏伯渝幸免于难,但又一次止步山脚下;2016年,天气原因再次造成夏伯渝冲顶失败。“有人说,我这么大年龄,还冒什么险,享受晚年生活就行了。但是,登山现在是我唯一的爱好,登珠峰是我生活的目标。我家里人,不管是儿子还是老伴儿,都不想我留遗憾,支持我去冲击目标。”
有热情但不盲目,对于登山、对于健身,夏伯渝分享的秘诀是——循序渐进。就像在登珠峰前,要攀登一些海拔相对较低的山峰做准备,老年人的健身锻炼,也要结合自身状况,循序渐进。“对老年人来说,打打乒乓球、太极拳,爬爬香山,都是很好的健身方式。自己的兴趣在哪儿,就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一点点去完成,不用急。而且,就像我一样,即便没登上珠峰,也别觉得自己就失败了。追求目标的过程还是很美好的。”
尽管身体恢复得还不明朗,但夏伯渝还是给自己制定了接下来的小目标。“如果身体恢复得好的话,我可能还会想办法再去试一试珠峰。如果恢复得稍微差一点,我以后就打算登一些矮一点的山。不管怎么样,攀登,我会一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