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对外出版、3000万专项资金提升出版传播力、银幕影厅增加供给……去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9月,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印发试点实施方案。回顾这一年时间,在开放涉及的六大服务领域当中,北京的文化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市新闻出版广电行业有诸多亮点可资借鉴。
走出去
首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
为了提升开拓海外市场的活力,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北京积极促成了国内首家拥有对外专项出版业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京落地运营。去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国有企业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与民营企业北京市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出版公司,并给予新公司对外出版的专项出版权。这是国内首家特殊管理股试点企业,在我国出版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前,该公司已经正式投入运营,相继启动出版了《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山河之书》等系列图书的英文版,并与全国20余家出版社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走出去的图书会优先选择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要翻译成符合国外阅读习惯的语言体系。与20多家国内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可以集各家之长,把各个出版社最优秀的书籍翻译出去,销往欧美等各个国家。
引进来
外资投资电影院25家
在电影行业,这几年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迅速。据统计,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人民币440亿元,同比增长48%,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时,我国的观影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艺恩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研究报告》统计,中国观影人数将在2016年超越北美。面对不断增长的观影需求,北京大力吸引外资投资影院,或与北京文化企业合作建设、改造电影院,以增加银幕供给。目前,北京共有外资影院25家,投资主体包含港资、韩资等。其中,卢米埃国际影城在北京共有3家,为港资合资企业。以卢米埃长楹天街店为例,因为增加了五环外的影院供给,每个影厅可以享受到北京给予的50万元补贴,这大大增加了企业投资影院的积极性。卢米埃方面透露,明年或者后年,将在北京朝阳区新建第四家影院。影院有了,影片也要跟上。在中外合拍影视作品方面,最近两年中外合拍电影占全国电影的比重不断提升,每年合拍电影约有40部,其中在北京报备的就有超过一半以上。
此外,在完善配套制度方面北京也进行了大批专项资金跟进。2016年初,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市财政局正式印发《北京市提升出版业传播力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了额度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北京出版业版权输出、境外投资、走出去平台建设予以奖励和扶持。记者了解到,该配套制度已经印发,项目正在评审之中。
服务业创新 北京首创新业态
■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签约落地:北京通用航空公司与国际航空巨头签订协议,成立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
■国内第一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在京落地:全球最大的银行卡支付机构VISA落地北京。
■全国率先实行海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目前,北京市已备案退税商店427家,实现了全市行政区全覆盖,退税商品销售额过亿元。
■首个中外合资旅行社出境游业务申请获批: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港资)关于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的申请经国家旅游局批复同意,本市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首个案例正式落地。
■国内首家获得对外专项出版业务的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在京注册运营: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首批图书即将海外上市销售。
■全国首例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合作办医的改革模式成功实施:北京安贞医院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特许经营方式进行合作办医。
■国内首笔以版权为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业务顺利实现。融资额累计达13亿元,创新了服务业企业融资途径。
■国内首家由银行发起成立的创客中心在京诞生:北京银行发起设立了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推出特色金融产品。
■推出国内首批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包:遴选出16家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包建设单位,在广安门医院设立北京中医国际医疗旅游研究中心,开设中医药服务求助热线。
■推出全国首款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市民政局、市金融局、海淀区联合启动海淀区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项目,探索家庭养老向社会化支持服务养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