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御窑瓷器“组团”亮相故宫

2016-10-25 14:2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成化御窑瓷器“组团”亮相 明代“落选”品与故宫藏品数百年后再聚首 观众可“亲临”考古现场——

故宫看展 首次用上VR技术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数百年前,景德镇的明代御窑,一只青花寿石茶花图碗因烧造瑕疵被工匠砸碎丢弃,埋入尘土。如今,考古人员从众多瓷片中挑拣出残片,将这只碗重新修复,并与故宫馆藏携手亮相。分离数百年的御窑瓷器再次聚首。

今天(25日)上午,“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及斋宫开幕。

展览将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可免费参观,展期将持续至2017年2月26日,共计4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故宫还首次在展览中使用VR视频技术,带观众亲临考古现场。观众佩戴上VR眼镜,立刻从紫禁城穿越到江西景德镇的考古现场,从烧造瓷器的窑炉、装烧瓷器的匣钵,到散落在工地的瓷片,一一尽收眼底。

故宫成化御窑瓷器首次集体亮相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市出土了数以吨计御窑瓷片标本。随着对出土瓷片标本的不断修复、展示和出版,人们发现其中有大量瓷器能与传世品相互印证。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御窑瓷器数量多、质量精,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传世与出土御窑瓷器对比展,让分离数百年的御窑瓷器再次聚首。

此次展览共分五个单元,分别为清新优雅——青花、釉里红瓷器,轻盈秀丽——五彩、斗彩瓷器,色彩缤纷——杂釉彩、素三彩瓷器,均匀纯正——颜色釉瓷器,影响深远——后仿成化御窑瓷器。共展出文物183件套。

据悉,此次故宫博物院首次将珍藏的成化御窑瓷器悉数展出(一些重复品除外),共计67件套,观众有机会全方位欣赏到成化御窑瓷器的“样板”。另外还展出9件具有代表性的后仿成化(或仿成化款)御窑瓷器,供人们对比研究。

同时,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则从历年考古所得中遴选出107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修复品参展,其中有的见于传世品,可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对照展示,使人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正品与落选品的区别。而展出的不见于传世品的出土物,则能够丰富人们对成化御窑瓷器的认识。

其中,对比展示的成化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鼓钉三足熏炉、青花寿石茶花图碗、斗彩海水天马图“天”字罐等,均为成化御窑瓷器中难得一见的名品。不见于传世品的青花龙穿花纹鹤颈瓶、祭红地抜白云龙纹碗、祭蓝地抜白云凤纹碗、孔雀绿釉菱花口折沿花盆等,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此外,展出的青花云龙凤纹盘则非常有趣,其内底龙的一足画成六爪、外壁龙的一足画成四爪,不知工匠有意画错还是无意为之,此盘可能即因此而落选。

故宫出土珐琅彩瓷器首次“露脸”

“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同日在故宫与观众见面。展出展品共计165件组,多数为景德镇御窑遗址和故宫博物院内考古出土的瓷器。

明清两朝,于江西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专门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除皇帝及其家人外,若非皇帝赏赐,任何人不得拥有或使用御用瓷器。为保证御用瓷器所体现的权威性,宫廷对御窑瓷器的烧造一直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本次展览使观众认识瓷器背后的历史信息。

本次展览的重头戏,是2014年以来景德镇御窑遗址和故宫博物院内考古出土的最新成果。这些考古新成果从未展出,属首次公开亮相。

其中,2014年,在故宫博物院南大库清宫库房区域发掘一处御窑瓷器残片埋藏坑,出土了大量明、清御窑瓷器残片。这是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外第一次集中发现明、清御窑瓷器的残器埋藏堆积。

展品中的洪武釉里红缠枝花纹碗、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图盘、康熙青花螭龙圆点纹折沿盆、雍正瓷胎画珐琅黑地梅竹纹盘,均出土于南大库瓷片埋藏坑。其中,雍正瓷胎画珐琅黑地梅竹纹盘,是首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珐琅彩瓷器,传世品中未见完全相同器物。台北故宫收藏一对黑地梅花纹盘,系清宫旧藏,与之相近,但又有所差异。雍正瓷胎画珐琅瓷盘的出土,为探索雍正时期瓷胎画珐琅器物的特点、重新审视传世器物品类,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文/记者 李洁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