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把屋顶绿化列入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已有11年,但全市屋顶绿化建造面积累计为200余万平方米,仅占到全市2亿平方米屋顶总面积的1%,距离“达到10%屋顶绿化才能起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作用”的目标还有距离。对此,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专家呼吁,应通过立法强制推行生态屋顶和节能建筑。
北京青年记者了解到,2005年,北京市政府把屋顶绿化列入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截至2015年,全市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屋顶绿化总量为149万平方米,加上社会单位投资建设的屋顶绿化项目,全市屋顶绿化建造面积累计达到200余万平方米。但是,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市屋顶总面积约2亿平方米。也就是说,目前全市屋顶绿化仅为1%左右。北京屋顶绿化协会首任会长谭天鹰昨天透露,要想让屋顶绿化起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至少得有10%的屋顶实施了绿化。
北青报记者发现,虽然屋顶绿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但也有一些已经做成的屋顶绿化项目出现枯萎褪绿,不得不被铲除的情况。业内专家指出,迄今为止,在已建成的简单式屋顶绿化中,约有三成出现退化、被铲除。而被铲除的主要原因包括:屋面防水保质期满进行防水改造、部分学校楼体抗震加固或楼房拆除、建筑屋顶“平改坡”、屋顶漏水后重新铺设防水、养护不到位或缺少养护资金、屋顶擅自改变用途。
谭天鹰呼吁,应通过立法强制推行生态屋顶和节能建筑。新建和改造项目应该从立项开始、设计入手进行屋顶绿化设计。更应该填补法规的空白点,同时落实专项建设资金,稳定资金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