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珠宝盯上老年人 3万多元买回一颗红玻璃

2016-12-12 14:47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3万多元买回一颗红玻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老年人热衷旅游,经常会从旅游地买回几千块甚至几万块钱的珠宝玉石。然而,由于老年人不具备鉴别能力、不懂英语、易被忽悠,经常买回的是假货或者次品,比如翡翠的绿是染色的,和田玉、红宝石其实就是块玻璃,祖母绿是照着配方人工合成出来的……据中国地质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珠宝学院分会统计,在他们鉴定的假冒珠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购买所得。

遭遇

旅游:

万元购回染色“翡翠镯”

何阿姨今年60岁,退休后常跟朋友结伴跟团旅游,前阵子她刚从云南回来,带回了一个翡翠镯子。“导游带我们去的可不是什么旅游景区的商场,而是那种玉器加工厂。”何阿姨觉得这里卖的既能保真又便宜,于是她花1万元左右买下了一个翡翠镯子,镯子上有翡翠最显著的绿色,而且绿得鲜艳,导游和加工厂的人都说是好东西,她满心欢喜地戴着镯子回了北京。

正巧前几天社区里搞活动,中国地质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珠宝学院分会的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科普珠宝玉石的基本知识,比如玉石品质的分类、宝石的基本鉴定方法等等,何阿姨也带来了她的“宝贝”。“闺女,给看看这只翡翠镯子。”何阿姨把手腕递到志愿者严慧贞眼前。小严把镯子拿在手里先用肉眼观察起来,这只镯子看上去材质的确是翡翠,整体是暗灰绿色,局部呈现鲜艳的阳绿色,接着她又用手电笔和放大镜仔细观察镯子的细节,发现这只镯子的材质的确是翡翠,但仔细观察,镯子里面的阳绿色过于鲜艳,不像是翡翠颗粒本身发出的色泽,而是经过酸洗漂白后,用带有颜色的胶做了充填和染色。严慧贞觉得,何阿姨旅游购回的这只万元翡翠镯应该是经过后期处理的,是市场上比较典型的“B+C”货,没有收藏价值。

揭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专家张昱告诉记者,这种材质比较差的翡翠行话叫“砖头料”,内部结构不够致密,矿物颗粒粗大,也含有一些杂质。商家往往先用酸类物质处理这些原料,将杂质洗干净,让石头的内部结构变疏松,再将一种有机聚合物用高压充填进石头内部,让结构间隙充实,原料就会看上去晶莹剔透,这一处理过程就是俗称的“酸洗”、“注胶”。注胶的同时还可以添加染料,翡翠常见的绿、红、紫、黄等颜色都可以加进去。“有时候老人在商场看到的镯子里面有一点点绿都要十几万块,可旅游的时候到了产地一看,这么绿的才一两万,再听导游一忽悠,就买下了。”尤其到了东南亚地区,那里是彩色宝石的产地和集散地,张昱说,她所经手的案例当中,所有跟团旅游归来购买的珠宝玉石,绝大部分都是经过处理的。

遭遇

逛展:

4000元的和田玉竟是玻璃

退了休的王老先生爱逛展会,手头也有点儿闲钱,他总爱在展会上淘点儿实惠货,觉得有时候能捡个大便宜。上个月,一家比较知名的展览馆里举办了一场珠宝展,王老先生又去凑热闹了,而且相中了一块“和田玉”。这块玉细腻润泽,王老先生爱不释手,可是标价8888元又觉得太贵。王老先生连着去“磕”了两天,跟售货员反复砍价,最后以4000元的价格成交。

以为买到便宜货的王老先生逢人就拿出来看,可有稍微懂行的朋友看了这块玉之后提出质疑:“看不到玉的结构,怎么像玻璃。”王老先生心里也没谱了,找到一家珠宝玉石鉴定机构。结果鉴定人员只是简单看了几眼,就初步判断出这只是一块玻璃,而非和田玉。“玉怎么就成了玻璃?”王老先生着实想不通。

揭秘

张昱告诉记者,玻璃是非结晶状态的固体材料的统称,在生产玻璃的时候对外观稍作调整,就可以生产仿造出各种宝玉石的玻璃,比如做成翠绿色不透明的外观就很像翡翠,做成白色不透明的外观就能模仿白玉,做成暗绿色再加入黑点杂质就能仿造和田玉,做成红色条纹状就能仿玛瑙。

“这种对老年人的杀伤力最大。”张昱说,喜欢珠宝玉石的老年人往往对这些宝石的特征一知半解,觉得自己认识某些宝石的特征了,就不管不顾地购买,其实最容易被骗。张昱说,有的奸商为了仿造翡翠原石,就连石头外面的皮都是水泥或者沥青糊上去的,再忽悠老人石头是在某矿区附近挖出来的。张昱提醒,面对琳琅满目的珠宝展老人要擦亮眼睛,有的展商卖的蜜蜡可能是塑料做的,卖的翡翠可能是“B+C”货,一定要找正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遭遇

证书:

一词之差红宝石竟是人工的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老年人认为,只要买珠宝玉石的时候商家给配了鉴定证书,就一定不会有问题了。然而,暂且不说鉴定证书作假的问题,就算鉴定证书是真的,也有因为不懂珠宝专业英语词汇而被忽悠的。

吴老太太今年去泰国玩了一圈,临走的时候在一家珠宝店花3万多元买了一颗5克拉的红宝石,商家给配备了英文鉴定证书。吴老太太不懂英文,导游指着证书上“treatment”这个单词解释道,这是加工的意思,说明这个红宝石经过切割等加工。恰巧吴老太太出国前,女儿给她下载了一个翻译软件,输入这个英文一查,果然有处理的意思,于是对这颗红宝石的品质深信不疑。回国之后她托人鉴定了一下,结果这颗红宝石曾被人为改善过净度,也就是说是人为加工的,而证书上最关键的词就是“treatment”。

揭秘

张昱解释说,虽然在英文里treatment有处理、加工的意思,但在珠宝专业英文词汇中,这个词的含义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比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人家的鉴定证书上写了,但非专业的人士很难看懂,就很容易被骗。”比如宝石鉴定发现是铅玻璃充填的,就是人工后期将红色玻璃充填进宝石内部裂隙当中制成的,也就值个两三百元,算是一种普通饰品而已,不属于贵重珠宝。

曾经有一位市民找张昱鉴定一块祖母绿,鉴定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普通人看以为是个品牌名字而已,但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是一家国际上非常知名的专门生产珠宝的厂家,“比如祖母绿的成分是什么,这家公司就会按照配方生产出来,石头根本不是纯天然的,而是合成出来的。”张昱建议,老年人购买珠宝玉石尽量到正规商场或机构购买,在展会、旅游、产地购买,一定要谨慎。

珠宝消费误区

误区一:过于对比价格

有些翡翠非常好看,价格也很便宜,但往往是经过处理或是假的。

误区二:原产地的就便宜

实际上珠宝玉石的价格受原产地影响并不大。

误区三:“国”字头证书才是国家级

事实上只要证书上有CNAS及CMA标志的都是经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才可以说是国家级的。

误区四:买宝石追求完美

即使是天然的宝石也难免有缺陷,如祖母绿几乎都有裂纹。(记者 叶晓彦)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