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区民政局开始实行“月台账清单式”管理

2016-12-13 02:5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延庆区民政局开始实行“月台账清单式”管理

冬日午后,延庆镇五里营村的村民赵海坐在炕沿上和媳妇闲话家常。阳光透过窗户直晒进来,很是暖和。安静的小院里静谧温馨。

这看似普通的日常一幕,在一年前几乎不可想象。当时,作为家里顶梁柱的赵海被查出患有肝癌,这对小家庭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但让全家人没想到的是,在向村里反映情况后,区民政局很快为他们办理了大病救助金,解了全家燃眉之急。此后一年间,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慈善助学款,几笔雪中送炭的救命钱,让赵海一家觉得日子“又有奔头了”。

“最近,正在给他家办今年的医疗救助款项,也快批下来了。”翻开随身携带的小本,区慈善协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个小本子,在延庆区民政局系统内,几乎人手一册。每月该办什么事,重点推进什么,“小台账”上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9月,延庆区民政局开始在全系统内实行“月台账清单式”管理。把每月该办的民生事宜列个清单记个账,到了月底在大会上公开“报账”。办完的说结果销账,没办完的说清原因,转账到下月,有新工作要增账。月复一月,通过“销、转、增”不断循环,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每一步都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从局长到一线员工,每个人手里都有自己的“小台账”。

9月份台账74项,10月份94项,11月81项,12月75项,一本台账表,涉及民政工作的所有领域。延庆区民政局副局长王玉玲介绍,截至目前“小台账”已设定了324项工作,已办结销账125项。以11月为例,“推进116户危房改建项目验收于11月9日—11日完成,顺利销账;可满足城区4000位老人用餐需求的中央厨房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购置安装设备,尚未完成,转账到下个月;世园会和冬奥会临近,需扶持清真餐饮企业发展,此为增账……”11月重点工作共81项,月底完成27项,已销账;54项工作需继续推进,转账至12月。同时新增21项工作,共形成12月份的75项台账。“台账让工作有了紧迫感,完成了心里就特踏实,还挺有成就感的。要是完不成,自己都着急,怎么才能解决,咱可不能一直挂账。”王玉玲说。

“菩萨心肠,工匠精神。”延庆区民政局局长胡玉民如此介绍“小台账”里的“大民生”。胡玉民介绍,每一项列入台账的民政工作,都是解困救难的重点,但每一项都不是“拍脑门”制定的,而是经过认真调研和精心测算。

比如“妫川希望”助学项目,从9月开始被列入台账,10月底就做了销账处理。这个助学项目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对341名低保家庭学生进行精准救助。小学餐费最低标准为每天6元,一年2190元,按照60%比例救助,得出低保家庭小学生救助标准为每学年不超过1200元。大学新生的补助,区里也到几所大学调研,在学费、住宿费方面总结得出新生救助标准为7000元。最终,按照小学每人每年1200元,初中2000元,高中4000元,大学新生7000元,大学在读生6000元的标准进行救助。

再比如每月都会“账”上有名的“‘1+1’助老项目推广”。王玉玲介绍,延庆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6.1万人,空巢老人9530人,其中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占73%。经济收入少,生活照料难,精神慰藉少,不离家不离土观念浓厚。针对实际,延庆区今年尝试“造血式”居家养老,在大庄科乡启动“1+1”关爱空巢助老试点,即由本村本土志愿者帮老人清理过期药、带老人理发、陪他们聊天等,开展邻里志愿互助。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夏天暴雨,第一个冲到老人家的就是志愿者,看看屋顶有没有漏雨,为老人及时清理水道。秋天,年轻的志愿者帮老人收核桃、栗子、山楂等山货,然后直接帮他们网上销售。

自从9月“上账”以来,志愿服务项目已经由5项拓展到十余项,志愿者由100余人扩展到200余人,10月份“上账”扩展到旧县镇、11月“上账”扩展到千家店镇,按照12月的台账排期马上就要在沈家营和张山营落地,明年就打算扩展到全区。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