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三五”期间 确保PM2.5年均浓度持续降低 加快打通潮白河两岸清风廊道 划定禁燃区
顺义建廊道为中心城送风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 通讯员 王娜)作为北京主通风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顺义区将加快打通潮白河两岸清风廊道,在增加区内空气流动的同时,为中心城东部地区送风吹雾霾。
今天(13日)上午,记者从正在召开的顺义区第五次党代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顺义区将综合施策,确保PM2.5年均浓度持续降低。
其中,将加快打通潮白河两岸清风廊道,让清风能吹进顺义城区,不被高楼大厦组成的“围墙”阻挡在外围。在增加本辖区内空气流动,为市区输送清洁空气。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前期调研。
记者从顺义区相关部门获悉,北京的五条主风道之一,不仅穿过整个顺义区,还以城区东北部的顺义区为清洁空气来源,廊道主要依托京密高速到东五环及两侧绿化带一线,为中心城东部地区输送清风。
为持续给潮白河廊道提供清洁空气来源,顺义将仁和镇、马坡镇、牛栏山镇等9个镇新城实际建成区域、6个街道和中关村顺义园、临空经济核心区2个经济功能区划定为禁燃区。将潮白河两岸部分乡镇纳入燃煤锅炉煤改气、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燃气管网建设、小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的范畴。
此外,顺义将在通风廊道优先划定并实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政策,淘汰燃煤小锅炉,建立污染企业台账,并制定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调整退出工作方案。
相关部门表示,清风廊道是一个长期、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合。强化组织协调,加强规划、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联动,环保部门负责廊道及周边区域的治污减排以及落后产能淘汰等,为廊道提供清洁空气来源;规划部门负责廊道内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落地;林业部门重点加强廊道周边天然林区、重点公益林区、生态极端脆弱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看点 潮白河两岸纳入重点控制区
《顺义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将顺义区分清风廊道重点区、西部工业区和东部发展优化区三个重点,提出顺义区通风廊道的初步框架。
将潮白河两岸包括双丰街道、胜利街道、光明街道、旺泉街道、石园街道、仁和地区、牛栏山地区、北小营镇、南彩镇、李遂镇、李桥镇等乡镇街道纳入通风廊道重点控制区,大力消减存量,严控新增量。
廊道中障碍物应尽量扁平
城市建设方面是根本条件,需要从规划和建设方面采取措施。从增加空气流通的角度,需要对廊道及周边区域开展风环境状况评估,细化廊道控制边界与范围,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以及需要打通的关键节点。
结合建设经验,通道中的障碍物应尽量扁平,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的宽度尽量小,相邻两个障碍物高度与水平间距的比值不应超过0.2;与主导风向一致的城市干道保证一定宽度,提供宽阔的绿化带,兼作通风廊道,两侧建筑高度不超过间距的1.5倍。对主要湿地沿线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划定30米、50米和100米的高度管制区。
沿潮白河建风道 可有效吹雾霾
顺义区相关部门介绍,目前顺义建设通风廊道具备基础条件。冬季重污染季节顺义地区的偏北风频率大约占到全年的40%,而且强度比较大,因此纵向、顺着风向斜着的风道将会最有效地解决雾霾集中的问题。潮白河整体以南北走向横穿整个顺义区,符合通风廊道构建的基本要求。
同时,潮白河作为北京重要的水源采集区,也是北京市五大风沙口之一,潮白河两侧保有大量宽阔的林野湿地,生境优美,是连接北部山体和南部平原的重要生态走廊。
深度 顺义需“清肺” 把风请进城
记者从顺义区有关部门获悉,近10年,德国斯图加特、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城市先后开展风廊的研究与规划。
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将通风廊道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他们认为城市忽视通风廊道的构建,是造成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
环保部门坦言,顺义区亟须为大气污染找出一条解决之路。面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工程已经上马、减排空间大幅收窄、空气污染依然较重的情况,顺义区亟须配合北京市区域通风廊道构建,打造顺义区多尺度的通风廊道系统,将区域大尺度规划到具体建筑形态的小尺度设计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城市“呼吸”系统,以通风格局优化城市建设格局与产业布局。让徐徐清风能吹进顺义城区,不被高楼大厦组成的“围墙”阻挡在外围,既能增加本辖区内空气流动,又能为北京市区输送清洁空气,从城市规划建设源头缓解空气污染问题。
背景 本市将建5条主通风廊道
顺义清风廊道可连接北京市清风廊道建设布局。北京将构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未来形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
一级风道主要可将外来的自然风引入大尺度的城市区域,二级风道可进一步将从一级风道外来的自然风引入城市较高密度区域。划入通风廊道的区域严控建设规模,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其中,第五条风道穿过整个顺义区,并以顺义区为清洁空气来源。
相关 从顺义30分钟可达中心城
记者从党代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顺义将全面构建30分钟交通圈:即顺义区中心到中心城(五环)行车时耗不超过30分钟,全区19个中心镇到区中心行车时耗不超过30分钟,各相邻镇中心之间行车时耗不超过30分钟。
同时,顺义将加快构建北京东北部路网,全面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以重构城市副中心以北路网结构为重点,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路网,加快实施7条轨道交通和11条城市道路建设。
其中,11条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截至2016年底,天北路北延工程已取得市发改委立项批复,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通怀路一期、城市学院周边中干渠路升级改造等2个项目市发改委已完成评估,近期即可获批,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友谊医院院区周边天北路、裕泰路、机场北线南路等5条城市干路及市政配套工程已取得市发改委提前开展前期工作的函,除天北路外,友谊新街等其余4条道路工程市发改委已完成评估,预计2017年上半年陆续完成立项并开工建设。
有轨电车T2线力争2017年开建
未来,顺义还将新建轨道交通146公里,京承铁路既有线路提级改造60公里。此外,实施地铁15号线东延至杨镇地区,实现东北部地区与海淀、朝阳等中心城区连通。
实施城际铁路联络线S6一期北延至15号线南法信站、地铁R4号线北延至15号线南法信站、北部环线东延至15号线后沙峪站、17号线北延至高丽营和赵全营,实现东北部地区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北京站、北京南站及行政副中心的轨道连接。
同时,加快推进顺义有轨电车建设,项目规划建设6条线路(另含2条支线),全长220.5公里,提升顺义新城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增首都功能承载力,促进顺义河东、河西地区协同发展。
目前,顺义有轨电车T2线路正在市规土委报批规划方案,力争2017年2月份开工建设;地铁15号线东延至杨镇方案已与市规土委进行对接,市规土委原则同意该方案;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北延至地铁15号线南法信站已列入一期工程,规划方案获市规土委批复。此外,剩余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