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近日,一段手持POS机隔着车玻璃刷走ECT(不停车收费系统)卡内100元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很多网友担心车上ECT系统的安全性。
《法制晚报》记者用一张华夏ETC卡实验发现,无论POS机有无闪付功能,都无法读取卡内信息。北京速通公司解释称,包括记者实验用的卡在内,北京地区发行的ETC卡因不具备金融或闪付功能,不存在被盗刷的风险。
实验 POS机有无闪付功能 均无法读ETC卡信息
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一男子拿一台便携式POS机,在一辆风挡玻璃上装有ETC电子标签的车前一刷,没有输入密码也没有本人签名,直接从ETC卡中刷走100元。
昨天下午,法晚记者准备了一张由速通公司与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联名发行的实名制专用ETC卡。该卡正面没有银联标志,背面也没有可供刷卡的磁条。记者将卡插入车载的ETC电子标签后,液晶屏上显示“记账卡”三个字,证明ETC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记者先用一台普通POS机,靠近贴有ETC电子标签的风挡玻璃,但POS机没有任何反应。再将ETC卡拔出贴在POS机上,机器显示“未找到文件”。随后,记者将这张卡贴在具有闪付功能的POS机上,依然无法读取任何信息。
只有将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联卡,贴在有同样功能的POS机上,才能读取卡内信息,但如果未设置“小额免密免签”功能,仍需要输入密码并有本人签名才能完成交易。
追问
什么情况下ETC卡会被盗刷?
昨天,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回应ETC卡被隔空盗刷一事称,他们在与中国银联联系后确认,视频中的男子是用具备闪付功能POS机,刷取有闪付和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ETC卡,刷走的是与ETC卡联合发行的银行卡账户内的资金,并非ETC账户资金。
该中心介绍,目前发行的ETC卡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交通行业发行的单用途ETC卡,不具备金融功能,不存在盗刷风险。
第二种是交通行业与银行联合发行,客户持有一张交通行业单用途ETC卡和一张银行借记卡或贷记卡。法晚记者实验用的就是这种ETC卡,也不具备金融功能,不存在风险。
第三种是交通银行与银行联合发行二合一的卡片,如有闪付功能并且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这种ETC卡联名的银行账户,可能存在被具有闪付功能POS机盗刷的风险。
该中心同时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梳理与银行合作发行ETC卡的相关情况,确认是否发行了带有闪付功能的联名卡以及准确的用户数量。通知要求,在与银行合作发行ETC卡的工作中,要推进使用与银行卡账户关联却分离的联名卡,暂停或取消发行“二合一”的ETC联名卡。经认真研究确有必要发行的,应要求合作银行默认关闭闪付功能和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对于已经发行的ETC联名卡,交通运输部在通知中要求各地交通厅(委)立即联系合作银行,告知用户真实情况,并提示相应风险,并同时建议ETC联名卡持卡人关闭闪付功能和小额免密免签服务。
被盗刷了怎么办?
中国银联专家告诉法晚记者,小额免密免签服务是中国银联和各成员机构为满足持卡人和商户快速支付业务需求而推出的创新服务,持卡人只需要把具有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靠近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挥动卡片,就可以完成支付。在使用小额免密免签服务时,整个支付过程中,如果交易金额在300元以下,持卡人无须输入密码和签名,各家银行还对这项业务配置了不同的单日交易额上限。
专家表示,中国银联已联合各商业银行为持卡人提供了小额免密免签专项风险保障服务。持卡人一旦发现异常的免密免签交易,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发卡银行申请补偿。因“双免”(免密免签)交易产生的否认交易,都可以得到赔付。
北京的用户有这种风险吗?
昨天,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合作发行一卡双应用的牡丹速通卡(储值、记账),但其金融功能采用磁条方式,不具备闪付功能;与其他合作银行联名发行的速通卡均为二卡分离形式,即一张速通卡,一张银行卡(信用卡或借记卡)。速通卡插在电子标签内使用,速通卡本身不具备金融支付功能,因此不会出现视频中银联移动POS盗刷速通卡银行应用区的情况。
该公司提醒用户,可通过“乐速通”APP或速通卡客服网站(www.bjetc.cn)查询通行交易记录,随时掌握速通卡账户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