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耿学清) 为激励科研人员,本市将加大绩效支出激励力度。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昨天(14日)表示,市科委将落实《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为科研经费“松绑”,其中。此外,全市还将建设统一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科研加班”将有绩效奖金
今年9月,本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28条改革举措为科研经费“松绑”。昨日,闫傲霜表示,市科委已依据文件修改相关管理规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评审环节将进行简化,明年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将全部采取立项和财评“合二为一”的论证方式。
闫傲霜说,科研人员在工作中有很多超负荷劳动,比如有些实验需要连续进行,有不少科研院所的实验室24小时离不开人,个别科研人员甚至需要住在实验室里。依据《措施》,今后可以利用绩效奖励的方式,对在科技工作研究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该奖励不受单位工资总额的限制。
这意味着,在科研工作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可以在科研经费中列支绩效奖励。不过绩效支出只能用于项目组成员,真正体现科研人员价值。特别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一次性计入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这就确保了普通科研人员能够切实获得激励。”闫傲霜说。
北京科技资源将“共享使用”
据介绍,市科委将联合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单位,共同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并形成国家级平台-市级平台-管理单位等多层次开放信息服务系统。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丰富的科技资源,包括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单位购买、运营和维护这些设备,往往需要耗费非常大的成本,而且利用率也非常有限。有了这个系统,不仅方便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协作共用,还可以用于新设备购置的科学评估。
“管理单位使用科研设施与仪器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还可以参照市场标准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服务收入视为技术服务收入或科研合同项目收入,纳入管理单位预算,由其统一管理。”闫傲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