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和检察官在法院内准备开庭,接受审判的服刑人员却在百里之外的延庆监狱。15日上午,北京一中院利用远程视频开庭审理了两起减刑案件。
不同于以往,法庭内被告人的席位被几块显示屏取代,屏幕那头是延庆监狱内法庭的实时场景。“提张某到庭!”一中院法庭里的审判长一声令下,张某被带进延庆监狱法庭内,画面出现在屏幕上。
今年46岁的张某,案发前是昌平区水务局小汤山水务站站长。因犯贪污罪和受贿罪,于2012年被昌平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年。2015年,因获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奖励,张某被减刑11个月。此次,因张某再次获改造积极分子奖励,延庆监狱提出对其再减刑1年的建议。
庭审正式开始,监狱内负责看管张某的监区干警赵某出庭作证,向法庭详细说明了张某在改造期间的相关表现。监狱代表也出示了张某原判决相关情况、奖励以及服刑情况等三组证据。检察院代表认为,经过对监狱提请的减刑意见进行审查,减刑程序合法,减刑意见适当,同意对张某减刑1年的意见。庭审前后持续了30分钟。
另一名服刑人员高某因多次盗窃养殖场内的饲料和犬,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此次,监狱以其获得监狱嘉奖奖励为由,提出对其减刑10个月的建议。
这两起减刑案件均未当庭宣判。
据一中院审监庭庭长徐庆斌介绍,所谓远程庭审,就是法院审判人员与诉讼参与人分别在异地审判法庭或远程审理点,利用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的声音、视频图像传输通道和终端设备等,同时同步完成庭审活动。
今年5月,一中院开始实施建设远程法庭系统,并于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已进行开庭、提讯等审判活动30余次。
据一中院统计,2014年至今,该院共开庭审理减刑案件1131件,提讯假释罪犯278件次。以延庆监狱为例,距离一中院百余公里,往返时间四五个小时。“这大大降低了审判效率,且群众无法到现场旁听庭审过程,不利于案件审判的公开透明。”徐庆斌说,利用远程视频方式开庭,可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办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