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唐李晗) 股权、期权、房产,家庭财产分割标的达几十亿,导致离婚继承官司分割难度增大。今天(20日)上午,北京高院通报了本市法院家事案件审判情况。2014年至今年10月,北京法院共受理一审家事案件12万余件,审结11万余件,调解撤诉率近七成。
北京高院民一庭庭长单国钧介绍,长期以来,以离婚、继承、分家析产等纠纷为主要内容的家事案件是北京法院最为传统、数量稳居前列的民事案件类型。
数据显示,家事案件数量在高位中稳定增长。北京法院近三年共受理一审家事案件12万余件,2016年1至10月,新收一审家事案件3.8万余件,同比上升3.8%,审结3万余件。今年新收案件中,离婚、继承案件2万余件,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调解优先原则在家事案件中发挥突出作用。2014年度调撤率为68.3%,2015年度调撤率为67.9%,2016年1至10月调撤率超过七成,整体案件调解撤诉率稳定在总案件数量的三分之二。
单国钧表示,由于涉诉分割财产标的不断增大,家事案件审理难度也不断加大。
涉及的家庭财产利益如房产等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个别人群的家庭财富分割标的甚至达到几十亿。股权、期权、信托财产等新型财产形态不断出现,涉及小产权房、公租房、农村宅基地房屋等法律定性上有争议的案件持续增加。
科技发展带来的如人工生殖技术等新类型家事案件,电子类、信息类等新遗嘱类型,网络虚拟财产分割等都需要法院在界定法律性质基础上进行裁判。
近年来,一中院、二中院、东城、西城、丰台、房山等法院陆续成立了家事审判庭室,选派了一批专业审判人员从事家事审判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试行家事案件财产申报制度,积极探索“离婚冷静期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完善联动合作机制,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减少冲动型离婚现象。
作为最高法确定的首批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西城法院实行家事案件情感修复工作机制,通过引入情感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疏导、情感修复工作,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妥善化解家事纠纷。自今年4月以来,不到8个月时间,就有36名当事人在诉中接受了专家提供的心理辅导与情感疏导,调解和撤诉率超过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