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大会发言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大会发言1月25日在国际会议中心二层大会议厅举行。下午14:30,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对大会发言进行现场直播。并在手机千龙网、客户端“京城新闻”、官方微博“千龙网中国首都网”、网络互动平台“京华社区”同步呈现。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大会发言1月25日在国际会议中心二层大会议厅举行。下午14:30,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对大会发言进行现场直播。并在手机千龙网、客户端“京城新闻”、官方微博“千龙网中国首都网”、网络互动平台“京华社区”同步呈现。

国际会议中心二层大会议厅

文字实录

更新时间:2018-01-25 16:40:54
  • [千龙网]2018-01-25 14:33:08

    直播开始

  • [程红]2018-01-25 14:36:38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按照大会安排,今天下午举行大会发言,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会议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小东同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齐静同志,人民政府副市长隋振江同志,副市长殷勇同志,副市长卢彦同志。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一并表示热烈的欢迎。

  • [程红]2018-01-25 14:37:09

    现在进行大会发言,由于今天大会发言人数较多,请发言委员注意把握时间,每位发言控制在七分钟以内。首先有请王英委员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

  • [王英]2018-01-25 14:37:4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稳步推动减量发展》。

  • [王英]2018-01-25 14:39:14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讲话精神及对首都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聚焦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正确处理“都与城”“舍与得”“疏解整治与提升发展”等重大关系,坚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放在突出位置,细化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各项发展迈上新台阶,步入了减量集约、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为了实现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更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更有品质的民生保障,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推进减量创新发展,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 [王英]2018-01-25 14:40:00

    一、聚焦四个中心定位,加快织补优化城市功能 疏解整治是手段,优化首都功能,提升北京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是目标。要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严格落实“三线”“两控”,真正实现由扩张性规划向优化空间结构、精准织补城市功能的规划转变。围绕服务保障政治中心功能,要强化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重大设施周边的整体环境的提升,切实体现迈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亲民为民气质。

  • [王英]2018-01-25 14:40:48

    围绕落实文化中心定位,在细化落实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文化事业、文创产业等从业人群、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文化功能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变化,坚持需求导向,靶向填补城市文化功能上的空白。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在强化支撑国际交往的重大基础设施保障的同时,更多转向吸引、培育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组织,更加深入拓展国际交往的内容,更加重视培养能够在未来参与国际组织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真正补齐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短板。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定位,要聚焦“三城一区”这个主载体、主平台,完善从基础研究、战略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重大成果产业化的创新链整体布局。特别是要围绕技术的中试、高端人才公共服务配套等加快填补城市功能上的缺口。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增强首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弥补“劳动力缺口”,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优化劳动力结构,在支持创新中培育和发展新动能。

  • [王英]2018-01-25 14:41:11

    二、聚焦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北京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一是围绕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产业、行业具体发展规划,着力打通一产与三产、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产业连接通道”,充分发挥产业边界重叠的经济溢出效应和产业边界重叠区不断延展的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做优做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多点支撑新格局。平台经济是北京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3月,全球企业中心发布《平台企业的崛起:全球调查》,全球市值10亿美元及以上的平台企业176家,总市值4.3万亿美元。中国平台型企业快速崛起,共有64家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北京30家,占全国平台企业47%,数量上仅次于旧金山湾区44家,上海15家、杭州6家、深圳5家。三要持续优化北京的营商环境。参照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精准、精细、精心地优化我们的营商环境。

  • [王英]2018-01-25 14:41:36

    三、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方式,有序推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提升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与水平。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力量,不断推进城市服务管理精细化,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有效率,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三是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保障能力。以提升人民幸福感为目标,谋划好生活性服务业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首都市民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 [王英]2018-01-25 14:41:54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我们要把减量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世代工程,为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4:42:44

    有请申金升委员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发言。

  • [申金升]2018-01-25 14:43:1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争当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领跑者》。

  • [申金升]2018-01-25 14:43:37

    2015年5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北京市服务业开放发展。

  • [申金升]2018-01-25 14:43:50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新时代新要求,针对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下一步发展方向,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 [申金升]2018-01-25 14:44:56

    一、乘势而上,争当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领跑者 北京应充分发挥试点先行优势,乘势而上,纵深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一是要集成化。一方面,要以“点”上突破带动“链”上的开放。力争大幅降低竞争性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有重点、分步骤推动服务业在更高水平开放。另一方面,要在空间上集成,进行定向创新、政策集中投放,力求在特定区域特定领域先行突破。

  • [申金升]2018-01-25 14:45:16

    二是要精准化。精准对接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精准对接行业发展新趋势,精准对接各领域制约开放的突出问题,切实摸清企业需求和政策堵点,避免无效开放。

  • [申金升]2018-01-25 14:45:29

    三是要协同化。包括:内外协同,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逐步放开对民营资本的限制;政策协同,推动试点与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政策的协同;部门协同,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形成事中事后监管合力;区域协同,注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协同推进,实现协同开放。

  • [申金升]2018-01-25 14:45:48

    二、高点设计,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未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应当进一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聚焦特定区域,探索制度创新。 建议以特定区域为试验田,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监管制度。可尝试在综保区等特定区域,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对标自由贸易港,探索实施开放程度更高的贸易进出境管理,实施更具开放度的外汇流动政策,从而实现货物进出更加高效、资金流动更加便利。

  • [申金升]2018-01-25 14:46:15

    建议以机制优化为驱动,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框架。从上争取国家支持,拓宽开放政策共享面。探索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经验率先在津冀的复制推广、天津自贸区可复制推广政策在特定区域的先行先试等。从下筑牢基础,构建开放机制共同体。推动合作共建京津冀统一的信用管理体系、统一的招商推介平台等。从中破除行政壁垒,打通要素流动大通道。探索相关领域资质互认,继续深化社会保障顺畅衔接等,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金融资源跨区域联通。

  • [申金升]2018-01-25 14:46:45

    三、先行先试,勇做营商环境改革优化的探路者 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要求北京等特大城市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北京应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抓手,通过做加减法,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申金升]2018-01-25 14:47:09

    建议围绕“三减”“两加”做进一步探索: “三减”:一是为市场准入做减法。深化全程登记电子化、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大力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二是为企业经营成本做减法。通过部门联动创新监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企业资源。三是为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做减法。通过破除制度瓶颈,在便利企业融资、高端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方面进行探索,为金融、人才要素流动扫除障碍。

  • [申金升]2018-01-25 14:48:48

    “两加”:一是为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做加法。完善诚信分类监管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双向发力,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做到事中事后规范管理。二是为更加开放环境下有效防范风险做加法。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安全审查监管等,为服务业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各位委员,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也即将踏上“新征程”。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4:49:10

    有请王虹委员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发言。

  • [王虹]2018-01-25 14:50:24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切实促进小微企业减负前行的建议》。

  • [王虹]2018-01-25 14:50:51

    近年来,北京的小微企业在供给侧改革、“放管服”改革、“营改增”改革等新政下享受到改革红利;但同时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对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满了期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王虹]2018-01-25 14:53:38

    (一)政府对小微企业新业态的监管适应性有待提高 由于小微企业天然具备“小”“灵”“快”的特点,其在制度上与大企业相比需要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但是目前具体政策层面规定的政府权力和行政程序仍然较多且复杂,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条文的理解过于刻板,执行过于机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模式不断应运而生,为小微企业新业态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然而,由于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目前政府对新业态市场监管准备不足,或过于严格而制约了新业态多元化发展的脚步,或过于宽松而放任行业的野蛮生长。

  • [王虹]2018-01-25 15:00:47

    (三)政府针对小微企业的行政服务仍有改革空间 在小微企业实际运行中,存在多个政府部门对企业发文管理的情况。但是由于小微企业人数少,工作负担重,对政策的理解有限,加之沟通不畅,致使政策落地时打折扣。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

  • [王虹]2018-01-25 15:01:00

    (一)增强政府机构动态适应能力,助力新业态市场发展 建议市政府考虑进一步制定并下发市区两级政府统一权力清单,再行商议取消或调整一部分审批事项,并进一步落实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涉及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证明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各类行政许可证明事项清单以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清单,普惠小微企业。 对于新业态的监管,建议原则上避免用旧办法直接管理新业态,努力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具体的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管理者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市场新兴商业模式,更新监管思维,对于滞后或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条文,可以及时向立法机关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给新业态更多的发展空间。

  • [王虹]2018-01-25 15:01:13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引导服务 建议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文件下发、信息推送、管理培训等方式,针对小微企业进行政策讲解,建立交流平台,引导小微企业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建议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指派专人负责通过公众平台实现相关政策、指引的推送,并重视互动性栏目的建设,重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反馈,使小微企业真正了解政策并享受到政策红利。

  • [王虹]2018-01-25 15:01:27

    (三)借助大部制与“互联网+”,深化行政一站式管理 建议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建成覆盖行政区划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市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例如: ——采取大部制方式设立专门的综合部门管理小微企业。整理并向小微企业定期推送各个部门下发的与小微企业相关的文件,建立有针对性的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模式。同时,协助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小微企业。 ——着眼资源共享化、设备共用化和管理共同化,搭建公共管理平台,加强网上办事功能,进一步强化一站式、一窗式服务。

  • [王虹]2018-01-25 15:01:37

    总之,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小微企业,在“放管服”改革中受到的管理和催化作用最为明显。优良的营商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小微企业成长为中大型企业,甚至成为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大型企业。而政府的视野和格局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02:04

    有请李昕委员代表民进北京市委发言。

  • [李昕]2018-01-25 15:02:25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污染精准防控》。

  • [李昕]2018-01-25 15:02:42

    自实施“大气十条”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改善,PM2.5浓度下降了33%。北京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 随着环保督察考核常态化,京津冀及周边县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北京周边区域的某些地方政府常常采取以降低国控考核站点监测数据为目的的污染管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空气质量改善仅停留在数据考核层面;二是个别地区环保治理只愿治标或不会治本,倾向于依赖执法人员突击式地停工停产等“一刀切”式行政措施,缺乏必要的合法性,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投入了大量财政经费,但环境效益低下;三是环保督察中,部分具有环评批复的合规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行造成偷排,甚至还有相当规模化的企业在督察时停产,督察组一走就违规生产偷排,和监管部门玩起了躲猫猫。

  • [李昕]2018-01-25 15:02:55

    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就中短期而言,可以通过应用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全面的、精准的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方式。 一是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不再拘泥于传统污染源在线监控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尤其是应用传感器对企业减排设施运行工况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促使企业达标排,有效降低区域排放总量;同时还可用于校对污染行业的排放因子,有助于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可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布设除国控考核站外,相对精度略差、可覆盖辖区的环境趋势性监测子站,形成辖区内全天候、多层次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

  • [李昕]2018-01-25 15:03:09

    二是加强数据深度分析,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常监测系统好建,但数据分析往往成为基层环保部门的短板。建议聘请科研单位即第三方,或是加大人才引进,对卫星、激光雷达、地面站点等多维度监测网络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应用新的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溯源,动态识别排放源,对非法污染源排放进行定位甄别,将污染来源分析进一步精细化,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同时大气流场的数值模拟技术还可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科学性等方面。

  • [李昕]2018-01-25 15:03:28

    三是利用绿色基金等融资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根据发达国家的污染治理经验,不断提高污染排放标准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环保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对企业来讲,污染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往往提高了企业的现时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建议鼓励地方政府以绿色发展引导基金、PPP等金融方式将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污染减排运营管理第三方的服务,按期甚至提前导入企业应用,在不增加企业现时资金投入或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获得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社会资本有效配置的双赢局面。

  • [李昕]2018-01-25 15:03:40

    四是建议尽快开展试点工作。选择北京周边县市进行试点,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环境监测和工况监测传感器选型、数据质量控制、污染源交叉验证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此形成技术指南或规范,以及污染源定位识别的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为企业偷排漏排污染治理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利用好北京的科技优势,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大兴区已经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了污染源工况监测试点工作、朝阳区也做了基于数值模式与管理结合的大数据分析工作。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加强区域联动,构建更加全面的、精准的联防联控体系。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13:54

    有请荆志成委员代表农工党北京市委发言。

  • [荆志成]2018-01-25 15:14:14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效实施分级诊疗》。

  • [荆志成]2018-01-25 15:14:33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优质医疗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先后颁发“构建合理的分级医疗体系”“推进医联体建设”“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等政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医疗服务体系的“倒三角”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我市依然面临着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薄弱、“三医”联动统筹力度弱、医保杠杆作用发挥不明显、对基本医疗和全科医生服务尚未形成社会舆论共识等问题困境,涉及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资源布局、供需双方就医理念等诸多方面。 对此,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和农工党市委开展了联合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入手,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推动分级诊疗有效实施。

  • [荆志成]2018-01-25 15:14:50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功能定位,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按照市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标准,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甲医院重在“瘦身”,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逐渐减少普通门诊;二级医院重在“健体”,完善学科门类,增强康复、护理能力建设;基层重在“增肥”,增强诊疗服务保障能力。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依据,统筹考虑人口、空间布局和市民健康需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并发挥最大效用。

  • [荆志成]2018-01-25 15:15:07

    第二,抓好“三医联动”这个“牛鼻子”,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保障各项医改政策的高效决策、协同联动和有力执行。梳理在不同部门与医保相关的各项管理职能(如民政部门的贫困医疗救助),变“医疗保险”为“医疗保障”,在一个框架下,平衡医保基金、医疗收费、财政补偿、百姓负担等各方利益。借助医保杠杆调节,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综合运用“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主动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性,通过控制费用、提高收入,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 [荆志成]2018-01-25 15:15:22

    第三,提升基层诊疗服务保障能力,切实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建立基于基层卫生服务基本标准的岗位管理、职称评定晋升、财政补偿与薪酬分配制度。加强基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多层次、多渠道补足全科医生。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探索打造一刻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探索基层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形成两者教学相长的支持联动。完善上级医院临床主治医师到基层定期工作机制和职称晋升强制基层服务机制,鼓励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定期出诊、巡诊。探索建立独立的区域影像、临床检验、心电诊断中心,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发挥作用提供支撑和配套。上级医院设立专门部门与基层对接,对基层转诊病人实行优先,如优先开放专科号源,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多种举措鼓励病人主动下沉基层。

  • [荆志成]2018-01-25 15:15:36

    第四,重视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打造智慧医疗,实现医疗系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保资金监管。应用远程传输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影像诊断、临床学习与技术培训,打通双向转诊通道。通过掌上APP、移动应用客户端等多种信息媒介,为患者提供咨询、预约、查询、支付等线上健康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将“互联网+医疗”延伸至居家与护理医疗服务,增强百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

  • [荆志成]2018-01-25 15:15:57

    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对基本医疗正确认知——“保基本”“兜底线”。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分层次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就医需求。增强公众对全科医生的认同与信任,引导居民主动签约、首诊基层。 总之,有效实施分级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遥遥无期。我们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16:23

    有请许槟委员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发言。

  • [许槟]2018-01-25 15:20:36

    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在中央、国务院最新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致公党北京市委高度关注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市委主委研究课题的形式,组织了规划、产业、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党员开展了调研。 我们认为,北京设计产业主要聚集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承接其发展,将有利于对接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包括关联的就业与居住人口外迁、用地和建筑空间释放。北京设计产业是提供设计服务的新型高端服务业,城市副中心承接其发展,将有助于副中心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和旅游文化为主导功能且配套完善的城市副中心。北京设计产业融合了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发展,城市副中心承接其发展,有利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北京“设计之都”建设,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建议:

  • [许槟]2018-01-25 15:20:52

    一、从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角度,高度重视设计产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所具有的实践带动和示范作用 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设计产业的发展目标,引导中心城区高端创新设计产业资源的疏解转移与落地升级,全面助推副中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以城市副中心作为设计产业发展的空间依托,通过建立有效的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与雄安新区“比翼”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带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 [许槟]2018-01-25 15:21:03

    二、从疏解北京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的角度,全面梳理和研判中心城区现有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分析现有产业链整体的就业人口、空间分布、规模效益和通勤特征等入手,尊重设计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布局规律、区位要求、空间尺度等,紧紧围绕“设计之都”平台开展设计产业的业态细化研究。特别要关注北京地区国家级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设计机构,以其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进行谋篇布局。

  • [许槟]2018-01-25 15:21:15

    三、从建构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角度,开展全市设计产业存量和增量的业态发展及空间需求的分析研究 针对大型设计集团、新锐设计师工作室、设计产业上下游企业及关联机构的发展,以及国际化创意设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需求进行调研。近期,可以基于副中心现有闲置和空闲用地、工业企业产业转型腾退建筑,开展既有空间的更新改造与复兴,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标志性设计产业集群,支撑城市副中心“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形成。

  • [许槟]2018-01-25 15:21:27

    四、从满足市民日益增长对品质生活向往的角度,把握好设计产业在城市副中心再塑中的发展机遇和有益作用 注重在人居环境建设、地区功能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先行等方面,通过推进设计产业发展的创新与人本等理念和方法,实现城市发展观念的转变、产业业态的转型、空间功能的重塑、环境品质的提升、建设治理的精细、人民生活的宜居等,为北京设计产业实现综合效益提供最佳实践场景和样板。

  • [许槟]2018-01-25 15:21:39

    五、从保障设计产业规划建设落地实施的角度,探索实施政策、创新运作机制、统筹建设时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发布,未来城乡建设将从增量为主的扩张性发展向增存并举、关注内涵、效益为先进行转变。当前首先抓紧研究北京各类国有城镇存量用地变更中的土地使用政策、规划管理办法、设施保障规则等。在设计产业培育过程中,通盘考虑不同设计产业集群建设的落地政策,对建设主体、融资方式、建设时序和近期项目等进行谋划。

  • [许槟]2018-01-25 15:21:50

    我们认为,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加快推进以设计产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发展,通过传承大运河历史传统文化、打造环球影城当代科技文化、引导宋庄原创艺术发展等,形成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科技与创意设计产业和品牌,既有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新时期北京城市和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29:53

    有请朱岩石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发言。

  • [朱岩石]2018-01-25 15:30:17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打造博物馆型城市,让文化像空气一样充盈京华大地》。

  • [朱岩石]2018-01-25 15:30:31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乡愁”便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现在的北京有着众多大剧院、文化中心、博物馆、音乐厅等大型文化设施,而城市文化的特色却不突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街巷文化”,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北京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展厅,让文化“活”起来,让北京成为“博物馆型城市”。

  • [朱岩石]2018-01-25 15:30:51

    清晨,当我们漫步在街巷当中,长长的绿荫树洞让人很快沉静下来。街道两侧路标指示按照古代法式营造;街巷的铭牌上介绍着本地历史的叱咤风云、蹉跎沉浮以及老住户中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将使人宛若穿越时空。统一制作且各有特色的街巷导览标识及APP语音导览,让人经历着一场真实城市博物体验。 当我们走在中关村、CBD、城市副中心、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用科学家命名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互动性的科学模型、知识性的文字介绍、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向我们描绘着从古老走向现代的北京正发生着传奇性的改变。 每条街巷应该整洁且尺度宜人,绿树成荫,并引入慢行系统,各种舒适的户外咖啡吧、清饮书吧精心布置其间,成为城市一道休闲舒逸的人文风景。午间休息时我们可以继续选择在街道中“老舍书屋”读书,书屋边的“钱学森乐园”里,孩子们已营建了属于自己的科学天地,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结交朋友,探索未知,共同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 [朱岩石]2018-01-25 15:31:05

    这些诗意的文化设施轻柔地散落在城市的街巷之间,它们坦率而真实地表达着北京文化的“精气神”。它们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不仅是极富东方场所精神的表达,更是可以展开与老城文化传统和前人生活意趣的亲密对话。而交互间我们也正真实地体验着隐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别样精彩。 文化是城市的历史、生活甚至未来的表征,而这些遍布城市的公众文化设施是解读和表达城市文化最直接、最鲜明的载体。通过这些公众文化设施的打造,不仅仅是一种城市美化,更是能够触发多元城市价值的“文艺复兴”。使我们能够通过空间和环境的塑造改变城市生活、引领文化再生,甚至带来商业和社会等积极城市效应。

  • [朱岩石]2018-01-25 15:31:17

    我们认为,“街巷文化”的渗透式文化传播方式应该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气场,更是一份自信。它应该像空气一样充盈我们的城市各处,这应该是一份可感、可知、可行、可融的无处不在的力量。它让属于我们的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发展,成为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建议分三步在北京市统筹开展“街巷文化”试点建设:

  • [朱岩石]2018-01-25 15:31:43

    第一步,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引导下,动员群众自发地挖掘和整理所居住的街道、所工作的单位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增强市民的参与感、融入感,并由专家进行统一的整理后,打造区域独有文化特色。 第二步,根据区域文化特色,针对区域内的某一街道和某一单位,开展“街巷文化”建设试点,即通过个性化的设计,以街头的雕塑、街巷历史简介、用英雄人物和历史名人命名街道、工作场所,或在学校里张贴人物画像、APP语音导览等手段,打造以街巷文化为代表的城市名片,因地制宜地将本地区、本单位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使普通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时时感受到文化气息,同时鼓励市民参与自己工作生活的社区、单位、休闲消费场所的文化设计和建设。

  • [朱岩石]2018-01-25 15:31:56

    第三步,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街巷特点,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区域内打造与区域文化特色相匹配的、融入慢行系统的、并且集书吧、活动站、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于一体的“街巷文化”建设模式,并逐步稳妥地在全市推广。 我特别喜欢这句诗一样的表述:“让文化像空气一样充盈京华大地”,一个充满厚重历史和时代精神的国际大都市,一个充满 “关注人类命运”伟大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文化建设正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渴望在京各单位、各位居民共同行动起来,共建首都的街巷文化;我们渴望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形成大合唱,共建首都文化中心。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32:44

    有请欧云崧委员代表台盟北京市委发言。

  • [欧云崧]2018-01-25 15:33:05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进一步加强京台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的建议》。

  • [欧云崧]2018-01-25 15:33:16

    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始终把两岸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中共十九大强调指出,要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指明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途径。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在充分发挥中华文化这一两岸同胞的“根”和“精神纽带”作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为此建议:

  • [欧云崧]2018-01-25 15:33:28

    一、做精做细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璀璨 北京有众多名胜古迹、历史文物、种类繁多的传统艺术,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优秀的现代艺术门类同样繁多。要充分发挥首都独特优势,弘扬好优秀的中华文化。建议在北京中华文化优势领域中,如博物馆、名胜古迹景点、文化团体、传统工艺坊、高等院校等,设立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并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专业团队参与建设,同时建立对台工作部门与基地的对口联系,加强指导与扶持,进一步做好优秀中华文化的宣传、展示、交流和体验,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精品对台文化交流项目。

  • [欧云崧]2018-01-25 15:34:07

    二、做实做活历史文化教育交流,促进台湾青少年“国家认同” 针对台湾岛内长期以来“去中国化”政策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负面影响,要将历史文化教育交流作为重点和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如举办京台中小学历史教师交流活动,开展京台青年“同上历史课”,举办历史专题研讨班等等,鼓励两岸师生就共同关注的历史议题展开思想交锋。同时注重根据当前台湾青少年的特点,如偏重感性的思考模式,喜欢感性和互动的交流,热情快乐的气氛,不愿意听大道理等,设计交流内容和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认识中华文化的文明璀璨及两地文化的渊源,以增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台盟北京市委近年来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连续五年举办了“京台文化研习营”活动,邀请岛内高校师生,与在京青年台胞一起,学习研究中华文化特别是京味文化,增进了台湾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 [欧云崧]2018-01-25 15:34:34

    三、做深做广专业交流,提升文化交流质量和水平 把京台两地文化交流引向深入,将以演出为主的艺术交流,转变为多种形式并举,使艺术演出、学术研讨、技艺切磋、联合创作、两岸巡演和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同时将更多的传统工艺、特色艺术、少数民族艺术等领域的艺术家纳入交流领域;在北京建立专门的“文化村”,邀请台湾专业人士长期、深入地体验北京文化,为两岸文化工作者深入了解、对话提供平台,并以重要文化活动为契机,积极邀请台湾文化专业人才参加北京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深入专业的文化艺术交流,推进更加深刻的人文交流,促进心灵契合。

  • [欧云崧]2018-01-25 15:34:46

    四、做优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续优秀中华文化新篇章 京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北京应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和优势,加快京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选择互惠双赢的项目进行合作,如动漫、设计、影视等艺术产业,形成京台文化发展的共同市场,使台湾同胞共享祖国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通过京台两地同胞携手合作,整合资源,如创意、资金、人才、市场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发扬光大,培育和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新品牌,阐发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国文化的丰厚资源转化为中华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让台湾同胞投身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大潮中,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37:44

    有请郭丽双委员代表北京市工商联发言。

  • [郭丽双]2018-01-25 15:38:02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间投资质量》。

  • [郭丽双]2018-01-25 15:38:49

    当前北京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吸引高质量的民间投资,对于“四个中心”建设、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意义重大。一方面,北京吸引各类投资优势依然明显,2017年大中华区120家独角兽企业中,北京54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总市值占上榜企业总市值的近一半。另一方面,民间投资质量不高、增长依然乏力,主要表现为:民企获取资源相对困难;民企合法权益保护的市场机制、舆论环境不完善;民间资本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行业的潜力发挥不充分;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电力、石油、铁路等行业的门槛依然较高。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2654.4亿元,同比下降4%。为此,我们建议解决好四个“投”的问题。

  • [郭丽双]2018-01-25 15:39:11

    第一,解决好“不能投”的问题。一要降门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准入的政策法规,完善准入清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二要降税费,完善税收政策、税率结构和征管措施,强化创投税收优惠,简化申报程序,有效降低创新型企业研发成本。三要降人工,继续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优化残保金制度。四要扩融资,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多种形式质押融资方式,引导民间投资向科创企业流动。

  • [郭丽双]2018-01-25 15:39:30

    第二,解决好“不愿投”的问题。落实产权保护政策,健全政府诚信机制,研究建立依法依规补偿企业合法收益受损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家安全感和创新创业信心。深度净化知识产权市场,加大侵权惩治力度,厚植符合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的知识产权保护土壤。把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上议事日程,研究设立优秀企业家或卓越“工匠”奖,宣传正面典型,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氛围。

  • [郭丽双]2018-01-25 15:39:51

    第三,解决好“往哪投”的问题。当前民间资本应重点在科创、养老、环保三方面发力:充分利用首都高校资源,搭建校企创新合作服务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民间资本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参与社区医养健康服务,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民间资本投向街乡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养老设施建设,开创以民企为主导的专业化养老运营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河湖治理等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 [郭丽双]2018-01-25 15:40:03

    第四,解决好“怎么投”的问题。大力推广PPP模式,建立公平公正的风险、收益分配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和纠纷解决机制,鼓励民企以联合体形式参与政府重点项目,集中推出一批适合民企参与的项目,激发民资活力。加快混改,建立市属国企混改试点,提高民企参与度,为全面混改夯实基础,使混改企业成为最有活力、最有实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建议参照全国工商联和上海、天津、浙江等18省市百强民企发布工作的经验,组织开展首都百强民营企业调研和信息发布,展示民企成就,引领创新发展。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46:47

    有请王洪涛委员代表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发言。

  • [王洪涛]2018-01-25 15:47:02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主动回应青年科技人才需求》。

  • [王洪涛]2018-01-25 15:47:12

    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扶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在视察北京的时候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其中就包括科技创新中心。蔡奇书记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拼搏和奋斗。

  • [王洪涛]2018-01-25 15:47:25

    北京是汇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高地,青年科技人才数量可观、综合素质较高,对于首都和国家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测算,2015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共计35.1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中20—40岁的青年占20—60岁工作年龄段50.3%来推算,北京共有青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7.65万人,其中科研机构5.59万人,高校4.06万人,企业8.00万人。青年科研人员的吸引与凝聚、成长与发展对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至关重要。

  • [王洪涛]2018-01-25 15:47:33

    调研也显示,青年科技人才利益诉求较为集中强烈,需要引起关注。2017年5月,中国青年报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起“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了解到其诉求集中在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社会地位与尊重三方面。2017年9月,北京团市委与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原地产公司就青年科技人才住房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发现存在政策性住房惠及率低、租金压力较大等情况。

  • [王洪涛]2018-01-25 15:47:59

    综合来讲,住房需求保障不足、跨领域协同交流较少、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不够浓厚,是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安心科研和成长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有可能导致青年科技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程。

  • [王洪涛]2018-01-25 15:48:12

    二、政策建议 为解决目前青年科技人才在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社会地位与尊重方面的问题,我们建议,作出以下三点积极回应。 一是探索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公租房建设。可推进两种模式,即公租房整租模式和散租模式。整租模式,即整合国有企业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周边的物业资源,标准化改造成为适合青年科技人才租住的公寓,统一装修,集中管理。散租模式,即整合大型房产中介资源,在中关村、奥运村、亚运村等科研院所聚集区域,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分散性公寓租住。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并共同研究出台人才公租房租金补贴、子女就近入托入学等政策。

  • [王洪涛]2018-01-25 15:48:24

    二是为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研讨交流提供条件。探索在人才公租房或附近区域设置专门空间,围绕北京市重点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青年科技人才,开展主题宣讲、交流研讨、头脑风暴等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产生深度交流和思维碰撞,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和科研突破,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事业成长发展,助力国家科技攻关和首都科技中心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为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提供场地等便利条件支持。

  • [王洪涛]2018-01-25 15:48:35

    三是营造崇尚创新、崇尚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级青年科技人才奖励表彰体系,开展创新型的设计和探索,既体现代表性和导向性,又确保权威性和含金量。同时,在全社会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事迹宣传和推广,引导青年树立以投身科研服务国家发展为荣的价值观,营造一个人人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让北京成为创新人才首选地。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增设青年科技人才奖或青年科学家奖。

  • [王洪涛]2018-01-25 15:48:4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凝聚和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意义深远,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共青团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愿和大家一起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把此项工作切实推进。希望以上建议,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一点参考和启示。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54:13

    有请屈庆超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 [屈庆超]2018-01-25 15:54:38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先跟大家分享三个数字:5700亿,1.4万次,1.6万件,5700亿是从2005年到2017年10月,京津冀三地企业联合投资认缴资本的总额;1.4万次是三地企业项目投资的次书;1.6万件,是三地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授权的数量累计。这三个数字我认为既体现了北京强大的资本辐射力,还体现了北京的创新带动力。同时也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了加速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新阶段,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我跟大家报告四点认知。

  • [屈庆超]2018-01-25 15:56:10

    一是大数据扩展了人们对财富的认知。美国物理学家凯萨·伊达尔戈在《增长的本质》一书当中提出,经济增长、财富增长的本质是物理秩序的增长,也就是信息、知识的增长。数据成为了新的“石油”和“金矿”。 二是大数据对传统的经济规律提出了挑战。大数据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数据接入越多越增值,数据使用越多越增值,特别是大数据的跨界应用,会进一步放大这种价值的增值。也会促进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发展。

  • [屈庆超]2018-01-25 15:57:30

    三是大数据时代的产业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在农业经济时代,以家庭为单位,以分散经营为组织模式。在工业经济时代,以工厂、企业为单位,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组织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则是以产业生态为单位,以网络化、生态化、平台化的组织模式。 四是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的范式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在经历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之后,正在转向数据科学。

  • [屈庆超]2018-01-25 15:57:49

    二、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协同共治,多维度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探索性强,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项决策的做出,都需要有充分的依据,并能够及时向决策者反馈效果,不断进行修正和迭代。而这些恰恰是大数据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2016年12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共同批复的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建议密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全方位、多维度地发挥大数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 [屈庆超]2018-01-25 16:01:03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在重点领域推进大数据应用。例如:利用税收数据、电信运营商用户数据、就业数据、户籍数据、人员社保数据等支撑首都功能疏解,评估人口调控的效果和功能疏解对经济的影响;利用工商数据、社团数据、统计数据、进出口数据、招聘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服务于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建设;利用水、电、气、热供应数据、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道路建设数据、交通监控数据、政府财政投入数据等服务于城市精细化治理。

  • [屈庆超]2018-01-25 16:01:50

    各位委员,大数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同为国家战略,彼此为对方都提供了一个重大的机遇,二者之间必将形成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关系,这对北京发展十分重要。建议由北京主导,协同津冀两地,共建京津冀数据融合中心,使其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社会协同共治的超级数据大脑。所以我的发言题目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02:45

    有请杜家驹委员发言。

  • [杜家驹]2018-01-25 16:03:17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政协统战作用,做好香港青年人心回归工作》。

  • [杜家驹]2018-01-25 16:03:24

    去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二十年来,香港在新的历史阶段,把握“一国两制”的巨大优势,凭借《基本法》的坚强保障,民主政治依法稳步推进,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民生事业迈向新台阶,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这些成绩离不开中央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 同时,针对在“一国两制”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特别是着力做好香港青少年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国家观念,富有香港情怀和对社会有承担的公民,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 [杜家驹]2018-01-25 16:03:37

    一、支持特区政府继续推动国情教育,让香港青少年了解学习中国历史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在首份施政报告中指出,让学生认识国家,培养国家观念,是学校教育应有之责。特区政府提出在2018/19学年落实中国历史成为初中独立必修科,确保爱国爱港的精神能够薪火相传。 港区委员以发挥“双重作用”为履职目标,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稳步推动落实教育规划,加强基本法教育。2017年,市政协、港京交流协进会与香港东华三院合作推动京港10所中学签约“姊妹学校”,下一步希望特区政府教育部门与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以市政协为平台,建立姊妹学校深度合作机制,重点加强对香港青年教师的交流培训,加强传统中华文化和基本法方面的教育。

  • [杜家驹]2018-01-25 16:03:47

    二、继续鼓励和支持青年双创发展 发展是解决国家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也是港澳委员关注的重点。 港京交流协进会为了扩大两地全方位交流,与“香港明曦公益基金会”在香港举办了“全球华人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参加人数超过400人。 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市政协教文卫体委与协进会于过去两年分别在北京和香港举办了两届“京港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营”,参加同学超过200人。

  • [杜家驹]2018-01-25 16:03:57

    协进会联合明曦公益基金会在2017年成功申请特区政府民政局和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的“青年发展基金”,成为首批获特区政府资助的机构,正式启动“新一代创新创业资助计划”。此计划为有潜质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专业指导等支持,并成功资助港币450万用于十项创新创业项目。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应发挥好品牌效力,继续鼓励、支持和推动香港青年创新和创业发展,为他们提供锻炼、实践、创业的机会,培育和发掘更多香港创新创业人才。

  • [杜家驹]2018-01-25 16:04:10

    三、提高交流层次,培养香港青年才俊 2017年,市政协提出以培养香港青年才俊为目标的“香港大学生北京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每年组织30名香港大学生来京,进行为期一个月以岗位实习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吉林主席亲自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欧阳自远院士讲述“中国的探月梦”,观看升旗仪式,参观香港回归20周年大型成就展等,作为首批来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香港大学生,通过参加上述活动,同学们的思想感情及认识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会了感恩和团结互助,认识到要奉献祖国,增强‘爱国爱港’社会责任感。建议成立“同学会”,将每期学员凝聚起来,延续和扩大培训成果,成为一支重要的爱国爱港的青年力量。

  • [杜家驹]2018-01-25 16:04:20

    近年来,我们港区委员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特区教育局等机构,合作推动香港青少年参加纪律培训,包括“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和“香港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这两个项目毕业学员已接近5000人。在2015年成立了“香港青少年军总会”,以培养香港青少年严格的纪律、顽强的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宗旨,目前已有800位学员。 青年是未来之栋梁,作为港区委员,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做好香港青年人心回归工作,让香港与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09:12

    有请崔铁宁委员发言。

  • [崔铁宁]2018-01-25 16:09:3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做个有责任的政协委员》。 我很感谢也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作为连任的政协委员,结合自身履职经历,谈谈通过提案履职的体会和收获。

  • [崔铁宁]2018-01-25 16:11:25

    一、对提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是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汇聚力量的重要载体,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别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最有制度保障的一种形式,从提、交、办、督、评,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保障。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的体现,提案质量是保证提案办理协商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增强提案履职的科学性、影响力和实效性的保证。

  • [崔铁宁]2018-01-25 16:11:41

    二、运用提案履职的实践和体会 (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责任意识 政协委员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利用提案履行职责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提案质量,是政协委员的基本义务。

  • [崔铁宁]2018-01-25 16:11:50

    (二)坚持学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几年来,本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将关系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综合性、前瞻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与自身专业优势特长相结合,有感而发,提案选题大多出自自己专业领域及教学科研实践。2015年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通州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重大决策。作为政协委员,为城市副中心建设作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确立了“关于打造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个选题。

  • [崔铁宁]2018-01-25 16:11:59

    (三)注重实效,深入调研,全过程履职 提案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运用提案履职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知情明政、洞察社情。要发现问题,还要深入分析、抓住症结,言之有物。要全过程跟进,包括积极参加后续的提案办理协商活动,最大限度增强提案的实效。在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有关通州区副中心建设规划思路基础上,我充分运用网络、单位、政协、党派等多渠道和平台,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查阅资料,与居住在通州的有关学者进行交流,对通州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发展规划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在2016年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向政协提案委员进一步征询意见,参加市政协和党派组织的关于通州副中心建设的实地调研,听取了市规划委和通州区政府对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的介绍,并与有关单位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对提案反复修改完善,2017年提交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该提案对市委、市政府和通州区相关决策工作提供了参考,作为市政协2017年度优秀提案受到表彰。

  • [崔铁宁]2018-01-25 16:12:14

    三、提案履职的成效 我担任十二届市政协委员期间,提交提案近30份。其中:被《诤友》《北京观察》《团结》等刊物刊登约10篇次,《北京日报》、北京议事厅、千龙网、《团结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多次采访报道,所有的提案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商办理,多数提案建议被政府采纳或部分采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连续3年提出关于北京大气雾霾污染治理的提案,仅其中一份提案就被政府主管部门采纳15条建议;《关于完善企业环境责任的提案》被选为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革市委的大会发言,并因此提案获得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连续4年跟进提出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的提案,多项建议逐步被采纳。其中包括将建成2000个旧衣回收点,北京议事厅做了专题节目:“给旧衣物找个家”,《北京日报》等媒体做了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成效;《关于完善北京城市垃圾减量和资源化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提案》,促进了政府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在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后,将生活垃圾回收和再生资源管理两项职能整合,实现一体化管理。

  • [崔铁宁]2018-01-25 16:12:20

    一日政协委员,一世政协情缘,让我们努力做一个懂感恩、有良知、有责任、肯奉献的政协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讲真话、谏诤言、出实招、献良策,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15:26

    有请马荣才委员发言。

  • [马荣才]2018-01-25 16:16:5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首都和谐发展》。 党的十九大后,市委、市政府率先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了全面动员、部署,这是推进北京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行动。当前,北京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高度重视、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马荣才]2018-01-25 16:17:05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机制 把乡村放在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要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突出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在发挥基层内生动力上下功夫,绝不能让那种过度依赖政府的行为持续下去。要通过制定负面清单、完善产权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真研究并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共生发展的基础,建设政府、农村、工商企业、城市之间的共生体,重点解决排斥农民的问题,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活跃农民思想、增强农村活力和凝聚力,重点解决文化服务硬件到位、软件缺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精神贫困,农村缺少正气和正能量的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干部群众文化、艺术、道德、审美等综合素质教育。

  • [马荣才]2018-01-25 16:17:14

    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命运共同体 加快建立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城乡要素合理性流动标准体系,监测城乡要素流动进程、水平和效益,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以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园区、产业园为抓手,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使之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融合。落实农村创新创业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乡人才互动,畅通各类人才返乡下乡之路。

  • [马荣才]2018-01-25 16:17:23

    三、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加强对区、乡镇、村干部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三农”发展规律的认识,确保他们具备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从政策、媒体导向等方面激励人们投身于乡村振兴,加大农口、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干部到区、乡镇、村交流任职力度。建设一支乡土式、工匠式队伍,提升乡村公益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农人,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 [马荣才]2018-01-25 16:17:34

    四、创新农民就业增收机制,推进农村信息化 探索新型的“村社一体”的“塘约道路”,振兴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建立各类技术开发项目与乡镇、村对接机制,推动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出台农民宅基地开发政策,解决农村第三产业在土地政策、管理团队建设上的问题;创新收入二次分配机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尤其要增强各种补贴政策的引导性,带动农民就业、提高质量效益。切实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非农就业本领,特别是近郊农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能力;大幅增加乡村公益性岗位,降低就业门槛,促使农民就近就业。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实现行政服务大厅与网络办公平台、农业“12316”平台等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乡村各类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扩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共享权;统筹发展农村电商,完善监管服务体系。

  • [马荣才]2018-01-25 16:17:44

    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乡村振兴政绩观 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部门应开阔视野、转变角色。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着眼于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亮点工程;充分总结已有成就和做法,避免造成浪费。着力提高基层干部专业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基层干部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马荣才]2018-01-25 16:17:51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赢得乡村振兴的战略空间。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18:19

    有请李保国委员发言。

  • [李保国]2018-01-25 16:18:38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市委十二届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我市自2013年起,先后启动了两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7年进一步全面推行河长制,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的决心。经过几年建设,首都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污水处理率已由2012年的83%提高到了2017年的91%,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市水污染治理、水环境建设仍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本市广大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仍是最大短板。问题突出表现在:

  • [李保国]2018-01-25 16:18:55

    一是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偏低,农村58%的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三成市级民俗旅游村、水源保护区内部分村庄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人口聚集的规划保留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二是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表现为农村污水直排,污水收集管线没有接管入户,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都市人群赴郊区旅游导致农村集中排污现象加剧。 三是市场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市场化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运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 [李保国]2018-01-25 16:19:07

    四是缺乏运维经费和专业维护。我市尚未出台处理设施运行经费拨付办法和标准,基层设施管理不到位、运行效率低。 五是技术指导缺乏标准。规划、设计、运维、监测等环节都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标准,影响了后续建设及评估。 六是运行缺乏有效监管。主责部门不明确,重建轻管,监管评估考核体系缺失。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水污染治理”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精神,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当前我市广大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仍是最大短板和关键节点这一实际,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 [李保国]2018-01-25 16:19:19

    一是注重补“短板”,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十三五”时期,污水治理应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等重要地区的污水治理。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坚持生态环境建设改革方向,健全公平安全的投融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市、区、乡(镇)的资金投入力度,各级合理分担运维费用。通过购买服务实现专业化运维。依法落实再生水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逐步推进农村开征污水处理费。

  • [李保国]2018-01-25 16:19:33

    三是重视监管,逐步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明确主责部门,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建立市、区、乡(镇)、村的“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尽快建立现代化的水质信息系统,明确各部门、各级别的监督分工、考核标准和设施运行评估考核体系。 四是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做法,加强分类指导。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地组织科研力量,研究出若干种低能耗、易维护、好运行的分散式或集中式污水处理的模式和设施推荐系列,并规范化、分类化、产业化,逐年推广。对于水源地、民俗村等特殊地区,推广简易高效的处理设施,规范处理模式,确保达标排放。及时向运维单位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尽快出台设施及排水管网运行维护定额及资金补贴管理办法等政策、标准,为财政拨付设施运维经费提供依据。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20:23

    有请张凤敏委员发言。

  • [张凤敏]2018-01-25 16:30:52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我最关心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事》。 作为政协委员中的基层代表,我对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民生所向更加关注。下面将我最关心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做简要汇报:

  • [张凤敏]2018-01-25 16:31:19

    一、关于煤改电平房区百姓能否温暖过冬问题 “煤改电”工程自2008年推广以来,让平房区居民采暖更加方便舒适,对环境保护也有很大好处。但据早期使用 “煤改电”取暖设施的居民反映,由于设备老化,热效能大为降低,故障率上升,售后服务跟不上;夜间低价位供电加热储能,白天释放热能模式,导致住户下午5点至晚9点储能耗尽后寒冷难熬等问题尤为突出。百姓希望能及时维修故障设备,延长低谷电价供电时间,并能继续享受政府补贴更换新设备,盼望把好事持续办好。 建议:摸清底数,统筹解决现有问题。对全市“煤改电”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分阶段进行升级改造,并对老旧房屋加装保温层。制定“煤改电”运营监管机制。明确“煤改电”设施再购置流程,出台更优惠的补贴政策,制定本行业维修服务标准,加大对设施供应商的监管力度。

  • [张凤敏]2018-01-25 16:31:27

    二、关于建立群租房治理长效机制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街道、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我市群租房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租房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不仅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而且对老百姓生活干扰也很大,比如噪音扰民、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尤其是防火防盗安全隐患,更使百姓恐慌,由于违法成本太低,老百姓担心群租房问题反弹,目前专项整治只能治标,很难治本。 建议:一是解决由谁管,怎么管的问题。当前群租房治理工作完全是依靠基层综治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不可持续。应依靠执法部门,依法解决才是根本之道。重点解决多头管理但各部门又只管发文、谁都不管的问题;解决依据什么来管、由哪个执法部门牵头来管的问题,而不能只考核街道综治部门。二是解决执法的部门无责任,有责任的部门没执法权的问题。群租房的关联方是中介、房主和房客,主要矛盾是中介公司和房主,执法部门只有管好中介和房主,才能有效遏制群租市场。应按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夯实基层力量,管理重心下移,把上级主管部门的执法权剥离出来,确实把执法权赋予基层管事的部门,让管事的部门管到位,同时简化执法程序,便于基层实际操作,这样才能真正把市委市政府倡导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落到实处。

  • [张凤敏]2018-01-25 16:31:37

    三是解决对群租处罚力度太轻的问题。现在租房信息都在网上发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加大对中介和房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严禁网站发布违规房源信息,加大群租房执法处罚力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并将相关方的违规行为录入社会征信体系,形成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出租房屋立法步伐,确保出租房屋治理有法可依,避免整治后出现反弹。

  • [张凤敏]2018-01-25 16:31:49

    三、关于加大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养老服务工作力度,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本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9064养老模式。但通过我走访调研,目前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够享受的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养老助残券、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餐桌等层面,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政府的相关养老政策感受还不明显。 建议:一是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相关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建立服务质量、规范价格标准;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使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有效地用到有需求的老人身上。二是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基于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不同需求,建立分类管理、分类服务清单,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为主,涵盖家政服务、医疗保障、精神慰籍、应急求助等服务项目,真正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将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福利服务星光之家、残疾人温馨家园等为老服务相关场地统一管理,因地制宜进行场地建设和系统整合,并针对不同情况和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改善为老服务环境,提供定制化服务,在社区中培养护理达人、营养配餐师等,以求达到精准服务。

  • [张凤敏]2018-01-25 16:31:5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政府工作推进的力度,决定了百姓能够获得的温度。让我们携手并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了百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34:12

    有请吴克瑞委员发言。

  • [吴克瑞]2018-01-25 16:35:29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进一步增强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城市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一线。过去由于体制上存在职能分割,街道只是城市管理的“眼”和“耳”,负责发现和反映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是城市管理的“手”和“脚”,负责解决问题,两者往往是“耳聪目明”却“手忙脚乱”,“城市病”乱象始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

  • [吴克瑞]2018-01-25 16:35:40

    为探索解决这些难题,自2014年以来,石景山区将承接的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的重心放在实行职能综合并下沉街道,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下放了380项行政处罚权由街道组织实施。同时,下移执法重心,将城管执法分队划归街道管理,公安、食药、安监、环保、工商、交通、消防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常驻街道,开展综合执法。区在各街道建立综合执法实体平台,设立公共服务和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使街道真正实现了有责有权、有执法力量、有执法手段、有经费保障,为落实属地管理“全权、全时、全管、全责”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城市管理资源和重心向街道倾斜,人财物保障得到明显加强,执法管理效能显著提高,对石景山区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 [吴克瑞]2018-01-25 16:35:52

    在探索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街道属地管理、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也遇到些问题:一是法律依据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缺乏上位法的有效支撑;二是街道统筹管理综合执法的职权有待进一步明晰;三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需要进一步整合;四是街道执法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现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 [吴克瑞]2018-01-25 16:35:59

    一是实施综合立法。虽然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但专项法律、法规、规章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衔接性不能适应和满足城市综合管理的现实要求。街道在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实践中依然依据环卫、规划、土地、建设、工商等部门的规章展开执法工作,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借法执法”情况;相关规定的分散化和碎片化也决定了其无法满足执法的实际需要,迫切需要在国家和省市、直辖市层面综合立法,制定综合型的城市管理法规,指导基层街道的综合执法工作。

  • [吴克瑞]2018-01-25 16:36:08

    二是调整事权划分。下沉街道的公安、工商、交通等8个常驻单位中,有5个执法部门是市直属部门。在上述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开展街道综合执法的同时,原部门的执法队伍依然从事相应领域的执法工作,有时会造成职责交叉和多头执法,影响行政效能。因此需要强化区级层面、街道层面的统筹协调,夯实街道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建设,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梳理和明晰市、区、街三级职能、职责和权限。同时探索尝试市垂直管理执法部门职能职责和队伍下沉问题。

  • [吴克瑞]2018-01-25 16:36:19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市、区物联网、视频监控等多方资源,在街道层面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智能监控系统,建立覆盖全区,涵盖公安、工商、交通、环保、园林、环卫、国土、规划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平台,与相关部门的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发挥信息技术的手段和优势,促进包括街道等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 [吴克瑞]2018-01-25 16:36:27

    四是加强指导培训。确立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统筹职能和保障作用,意味着对街道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强化街道组织协调综合执法职能的同时,要做好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街道一线司法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增加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编制职数,满足基层执法力量的现实需求。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39:44

    有请王辉耀委员发言。

  • [王辉耀]2018-01-25 16:39:59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智库建设,服务北京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央和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智库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也积极加强首都新型智库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首都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是提升北京高端服务能力、促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北京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北京高端智库建设:

  • [王辉耀]2018-01-25 16:40:08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建议进一步完善公益捐赠制度和财税优惠制度,宣传公益政策理念,在社会上形成捐助智库的慈善捐赠文化,鼓励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捐助智库,支持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事业。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非涉密信息的公开力度,消除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及部门利益掣肘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健全社会化的政策信息网络,建立公开、透明、可问责的信息使用机制,为各类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升信息权力。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力度,将智库政策研究产品纳入各领域重要行政决策程序,为智库参与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和稳定的渠道。

  • [王辉耀]2018-01-25 16:40:18

    二、打造北京智库国际顾问委员会,提升国际影响力 “开放”是打造高端智库的关键,建议打造北京智库国际顾问委员会,邀请全球顶级智库专家每年为北京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加强同各国顶级智库的合作,通过联合调研、联席会议、互动交流等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完善智库行业格局,形成智库合力 目前北京已确定的首批14家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多为体制内智库,建议将北京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扩展到整个智库体系,形成体制内外智库共同服务决策的格局。同时,打造“智库一条街”,打破智库之间各自为战的状态,形成智库合力。

  • [王辉耀]2018-01-25 16:40:27

    四、加强智库人才的培养与规划 高端智库建设需靠高端智库人才支撑。建议立足首都人才高度集中的优势,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全局出发,做好智库人才的培养规划,出台智库人才吸引计划,同时将智库人才纳入“千人计划”“海聚工程”及“高聚工程”“凤凰计划”等各类高端人才工程项目中,构筑出国际、高端的智库人才体系。 同时,完善智库人才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以及人事流动等方面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北京高端智库发展的人才认定、评价与晋升机制,方便体制内外智库的人事对接,促进体制内外智库的人才流动。

  • [王辉耀]2018-01-25 16:40:34

    五、打造智库建设人才交流机制 目前北京已探索设立一些固定职位给学界,促进政界与学界间的交流。建议把相关探索成果制度化,逐步建立政府官员与智库学者间的轮换、挂职机制。同时,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智库为交流试点,选拔政府官员到智库担任访问学者等研究职务。对于成功的试点经验,可以把相关探索成果制度化,并加以推广。 北京正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设高端智库成为实现首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议北京从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建好机制,持续、稳定支持高端智库建设,促进智库基础性研究资源、信息和成果共享,用好研究成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40:54

    各位委员,本次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62份,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只安排了18位委员进行发言。所有的大会发言材料已经编印成册发给了大家,会后也将把所有发言材料汇总报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供参考。 今天下午的议程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 [千龙网]2018-01-25 14:33:08

    直播开始

  • [程红]2018-01-25 14:36:38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按照大会安排,今天下午举行大会发言,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会议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小东同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齐静同志,人民政府副市长隋振江同志,副市长殷勇同志,副市长卢彦同志。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一并表示热烈的欢迎。

  • [程红]2018-01-25 14:37:09

    现在进行大会发言,由于今天大会发言人数较多,请发言委员注意把握时间,每位发言控制在七分钟以内。首先有请王英委员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

  • [王英]2018-01-25 14:37:4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稳步推动减量发展》。

  • [王英]2018-01-25 14:39:14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讲话精神及对首都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聚焦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正确处理“都与城”“舍与得”“疏解整治与提升发展”等重大关系,坚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放在突出位置,细化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各项发展迈上新台阶,步入了减量集约、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为了实现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更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更有品质的民生保障,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推进减量创新发展,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 [王英]2018-01-25 14:40:00

    一、聚焦四个中心定位,加快织补优化城市功能 疏解整治是手段,优化首都功能,提升北京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是目标。要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严格落实“三线”“两控”,真正实现由扩张性规划向优化空间结构、精准织补城市功能的规划转变。围绕服务保障政治中心功能,要强化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重大设施周边的整体环境的提升,切实体现迈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亲民为民气质。

  • [王英]2018-01-25 14:40:48

    围绕落实文化中心定位,在细化落实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文化事业、文创产业等从业人群、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文化功能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变化,坚持需求导向,靶向填补城市文化功能上的空白。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在强化支撑国际交往的重大基础设施保障的同时,更多转向吸引、培育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组织,更加深入拓展国际交往的内容,更加重视培养能够在未来参与国际组织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真正补齐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短板。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定位,要聚焦“三城一区”这个主载体、主平台,完善从基础研究、战略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重大成果产业化的创新链整体布局。特别是要围绕技术的中试、高端人才公共服务配套等加快填补城市功能上的缺口。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增强首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弥补“劳动力缺口”,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优化劳动力结构,在支持创新中培育和发展新动能。

  • [王英]2018-01-25 14:41:11

    二、聚焦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北京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一是围绕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产业、行业具体发展规划,着力打通一产与三产、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产业连接通道”,充分发挥产业边界重叠的经济溢出效应和产业边界重叠区不断延展的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做优做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多点支撑新格局。平台经济是北京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3月,全球企业中心发布《平台企业的崛起:全球调查》,全球市值10亿美元及以上的平台企业176家,总市值4.3万亿美元。中国平台型企业快速崛起,共有64家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北京30家,占全国平台企业47%,数量上仅次于旧金山湾区44家,上海15家、杭州6家、深圳5家。三要持续优化北京的营商环境。参照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精准、精细、精心地优化我们的营商环境。

  • [王英]2018-01-25 14:41:36

    三、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方式,有序推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提升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与水平。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力量,不断推进城市服务管理精细化,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有效率,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三是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保障能力。以提升人民幸福感为目标,谋划好生活性服务业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首都市民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 [王英]2018-01-25 14:41:54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我们要把减量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世代工程,为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4:42:44

    有请申金升委员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发言。

  • [申金升]2018-01-25 14:43:1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争当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领跑者》。

  • [申金升]2018-01-25 14:43:37

    2015年5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北京市服务业开放发展。

  • [申金升]2018-01-25 14:43:50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新时代新要求,针对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下一步发展方向,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 [申金升]2018-01-25 14:44:56

    一、乘势而上,争当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领跑者 北京应充分发挥试点先行优势,乘势而上,纵深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一是要集成化。一方面,要以“点”上突破带动“链”上的开放。力争大幅降低竞争性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有重点、分步骤推动服务业在更高水平开放。另一方面,要在空间上集成,进行定向创新、政策集中投放,力求在特定区域特定领域先行突破。

  • [申金升]2018-01-25 14:45:16

    二是要精准化。精准对接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精准对接行业发展新趋势,精准对接各领域制约开放的突出问题,切实摸清企业需求和政策堵点,避免无效开放。

  • [申金升]2018-01-25 14:45:29

    三是要协同化。包括:内外协同,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逐步放开对民营资本的限制;政策协同,推动试点与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政策的协同;部门协同,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形成事中事后监管合力;区域协同,注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协同推进,实现协同开放。

  • [申金升]2018-01-25 14:45:48

    二、高点设计,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未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应当进一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聚焦特定区域,探索制度创新。 建议以特定区域为试验田,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监管制度。可尝试在综保区等特定区域,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对标自由贸易港,探索实施开放程度更高的贸易进出境管理,实施更具开放度的外汇流动政策,从而实现货物进出更加高效、资金流动更加便利。

  • [申金升]2018-01-25 14:46:15

    建议以机制优化为驱动,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框架。从上争取国家支持,拓宽开放政策共享面。探索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经验率先在津冀的复制推广、天津自贸区可复制推广政策在特定区域的先行先试等。从下筑牢基础,构建开放机制共同体。推动合作共建京津冀统一的信用管理体系、统一的招商推介平台等。从中破除行政壁垒,打通要素流动大通道。探索相关领域资质互认,继续深化社会保障顺畅衔接等,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金融资源跨区域联通。

  • [申金升]2018-01-25 14:46:45

    三、先行先试,勇做营商环境改革优化的探路者 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要求北京等特大城市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北京应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抓手,通过做加减法,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申金升]2018-01-25 14:47:09

    建议围绕“三减”“两加”做进一步探索: “三减”:一是为市场准入做减法。深化全程登记电子化、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大力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二是为企业经营成本做减法。通过部门联动创新监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企业资源。三是为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做减法。通过破除制度瓶颈,在便利企业融资、高端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方面进行探索,为金融、人才要素流动扫除障碍。

  • [申金升]2018-01-25 14:48:48

    “两加”:一是为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做加法。完善诚信分类监管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双向发力,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做到事中事后规范管理。二是为更加开放环境下有效防范风险做加法。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安全审查监管等,为服务业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各位委员,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也即将踏上“新征程”。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4:49:10

    有请王虹委员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发言。

  • [王虹]2018-01-25 14:50:24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切实促进小微企业减负前行的建议》。

  • [王虹]2018-01-25 14:50:51

    近年来,北京的小微企业在供给侧改革、“放管服”改革、“营改增”改革等新政下享受到改革红利;但同时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对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满了期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王虹]2018-01-25 14:53:38

    (一)政府对小微企业新业态的监管适应性有待提高 由于小微企业天然具备“小”“灵”“快”的特点,其在制度上与大企业相比需要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但是目前具体政策层面规定的政府权力和行政程序仍然较多且复杂,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条文的理解过于刻板,执行过于机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模式不断应运而生,为小微企业新业态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然而,由于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目前政府对新业态市场监管准备不足,或过于严格而制约了新业态多元化发展的脚步,或过于宽松而放任行业的野蛮生长。

  • [王虹]2018-01-25 15:00:47

    (三)政府针对小微企业的行政服务仍有改革空间 在小微企业实际运行中,存在多个政府部门对企业发文管理的情况。但是由于小微企业人数少,工作负担重,对政策的理解有限,加之沟通不畅,致使政策落地时打折扣。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

  • [王虹]2018-01-25 15:01:00

    (一)增强政府机构动态适应能力,助力新业态市场发展 建议市政府考虑进一步制定并下发市区两级政府统一权力清单,再行商议取消或调整一部分审批事项,并进一步落实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涉及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证明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各类行政许可证明事项清单以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清单,普惠小微企业。 对于新业态的监管,建议原则上避免用旧办法直接管理新业态,努力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具体的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管理者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市场新兴商业模式,更新监管思维,对于滞后或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条文,可以及时向立法机关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给新业态更多的发展空间。

  • [王虹]2018-01-25 15:01:13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引导服务 建议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文件下发、信息推送、管理培训等方式,针对小微企业进行政策讲解,建立交流平台,引导小微企业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建议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指派专人负责通过公众平台实现相关政策、指引的推送,并重视互动性栏目的建设,重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反馈,使小微企业真正了解政策并享受到政策红利。

  • [王虹]2018-01-25 15:01:27

    (三)借助大部制与“互联网+”,深化行政一站式管理 建议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建成覆盖行政区划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市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例如: ——采取大部制方式设立专门的综合部门管理小微企业。整理并向小微企业定期推送各个部门下发的与小微企业相关的文件,建立有针对性的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模式。同时,协助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小微企业。 ——着眼资源共享化、设备共用化和管理共同化,搭建公共管理平台,加强网上办事功能,进一步强化一站式、一窗式服务。

  • [王虹]2018-01-25 15:01:37

    总之,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小微企业,在“放管服”改革中受到的管理和催化作用最为明显。优良的营商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小微企业成长为中大型企业,甚至成为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大型企业。而政府的视野和格局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02:04

    有请李昕委员代表民进北京市委发言。

  • [李昕]2018-01-25 15:02:25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污染精准防控》。

  • [李昕]2018-01-25 15:02:42

    自实施“大气十条”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改善,PM2.5浓度下降了33%。北京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 随着环保督察考核常态化,京津冀及周边县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北京周边区域的某些地方政府常常采取以降低国控考核站点监测数据为目的的污染管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空气质量改善仅停留在数据考核层面;二是个别地区环保治理只愿治标或不会治本,倾向于依赖执法人员突击式地停工停产等“一刀切”式行政措施,缺乏必要的合法性,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投入了大量财政经费,但环境效益低下;三是环保督察中,部分具有环评批复的合规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行造成偷排,甚至还有相当规模化的企业在督察时停产,督察组一走就违规生产偷排,和监管部门玩起了躲猫猫。

  • [李昕]2018-01-25 15:02:55

    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就中短期而言,可以通过应用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全面的、精准的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方式。 一是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不再拘泥于传统污染源在线监控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尤其是应用传感器对企业减排设施运行工况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促使企业达标排,有效降低区域排放总量;同时还可用于校对污染行业的排放因子,有助于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可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布设除国控考核站外,相对精度略差、可覆盖辖区的环境趋势性监测子站,形成辖区内全天候、多层次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

  • [李昕]2018-01-25 15:03:09

    二是加强数据深度分析,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常监测系统好建,但数据分析往往成为基层环保部门的短板。建议聘请科研单位即第三方,或是加大人才引进,对卫星、激光雷达、地面站点等多维度监测网络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应用新的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溯源,动态识别排放源,对非法污染源排放进行定位甄别,将污染来源分析进一步精细化,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同时大气流场的数值模拟技术还可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科学性等方面。

  • [李昕]2018-01-25 15:03:28

    三是利用绿色基金等融资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根据发达国家的污染治理经验,不断提高污染排放标准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环保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对企业来讲,污染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往往提高了企业的现时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建议鼓励地方政府以绿色发展引导基金、PPP等金融方式将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污染减排运营管理第三方的服务,按期甚至提前导入企业应用,在不增加企业现时资金投入或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获得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社会资本有效配置的双赢局面。

  • [李昕]2018-01-25 15:03:40

    四是建议尽快开展试点工作。选择北京周边县市进行试点,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环境监测和工况监测传感器选型、数据质量控制、污染源交叉验证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此形成技术指南或规范,以及污染源定位识别的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为企业偷排漏排污染治理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利用好北京的科技优势,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大兴区已经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了污染源工况监测试点工作、朝阳区也做了基于数值模式与管理结合的大数据分析工作。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加强区域联动,构建更加全面的、精准的联防联控体系。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13:54

    有请荆志成委员代表农工党北京市委发言。

  • [荆志成]2018-01-25 15:14:14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效实施分级诊疗》。

  • [荆志成]2018-01-25 15:14:33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优质医疗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先后颁发“构建合理的分级医疗体系”“推进医联体建设”“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等政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医疗服务体系的“倒三角”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我市依然面临着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薄弱、“三医”联动统筹力度弱、医保杠杆作用发挥不明显、对基本医疗和全科医生服务尚未形成社会舆论共识等问题困境,涉及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资源布局、供需双方就医理念等诸多方面。 对此,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和农工党市委开展了联合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入手,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推动分级诊疗有效实施。

  • [荆志成]2018-01-25 15:14:50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功能定位,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按照市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标准,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甲医院重在“瘦身”,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逐渐减少普通门诊;二级医院重在“健体”,完善学科门类,增强康复、护理能力建设;基层重在“增肥”,增强诊疗服务保障能力。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依据,统筹考虑人口、空间布局和市民健康需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并发挥最大效用。

  • [荆志成]2018-01-25 15:15:07

    第二,抓好“三医联动”这个“牛鼻子”,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保障各项医改政策的高效决策、协同联动和有力执行。梳理在不同部门与医保相关的各项管理职能(如民政部门的贫困医疗救助),变“医疗保险”为“医疗保障”,在一个框架下,平衡医保基金、医疗收费、财政补偿、百姓负担等各方利益。借助医保杠杆调节,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综合运用“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主动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性,通过控制费用、提高收入,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 [荆志成]2018-01-25 15:15:22

    第三,提升基层诊疗服务保障能力,切实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建立基于基层卫生服务基本标准的岗位管理、职称评定晋升、财政补偿与薪酬分配制度。加强基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多层次、多渠道补足全科医生。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探索打造一刻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探索基层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形成两者教学相长的支持联动。完善上级医院临床主治医师到基层定期工作机制和职称晋升强制基层服务机制,鼓励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定期出诊、巡诊。探索建立独立的区域影像、临床检验、心电诊断中心,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发挥作用提供支撑和配套。上级医院设立专门部门与基层对接,对基层转诊病人实行优先,如优先开放专科号源,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多种举措鼓励病人主动下沉基层。

  • [荆志成]2018-01-25 15:15:36

    第四,重视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打造智慧医疗,实现医疗系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保资金监管。应用远程传输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影像诊断、临床学习与技术培训,打通双向转诊通道。通过掌上APP、移动应用客户端等多种信息媒介,为患者提供咨询、预约、查询、支付等线上健康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将“互联网+医疗”延伸至居家与护理医疗服务,增强百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

  • [荆志成]2018-01-25 15:15:57

    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对基本医疗正确认知——“保基本”“兜底线”。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分层次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就医需求。增强公众对全科医生的认同与信任,引导居民主动签约、首诊基层。 总之,有效实施分级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遥遥无期。我们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16:23

    有请许槟委员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发言。

  • [许槟]2018-01-25 15:20:36

    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在中央、国务院最新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致公党北京市委高度关注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市委主委研究课题的形式,组织了规划、产业、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党员开展了调研。 我们认为,北京设计产业主要聚集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承接其发展,将有利于对接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包括关联的就业与居住人口外迁、用地和建筑空间释放。北京设计产业是提供设计服务的新型高端服务业,城市副中心承接其发展,将有助于副中心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和旅游文化为主导功能且配套完善的城市副中心。北京设计产业融合了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发展,城市副中心承接其发展,有利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北京“设计之都”建设,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建议:

  • [许槟]2018-01-25 15:20:52

    一、从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角度,高度重视设计产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所具有的实践带动和示范作用 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设计产业的发展目标,引导中心城区高端创新设计产业资源的疏解转移与落地升级,全面助推副中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以城市副中心作为设计产业发展的空间依托,通过建立有效的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与雄安新区“比翼”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带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 [许槟]2018-01-25 15:21:03

    二、从疏解北京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的角度,全面梳理和研判中心城区现有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分析现有产业链整体的就业人口、空间分布、规模效益和通勤特征等入手,尊重设计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布局规律、区位要求、空间尺度等,紧紧围绕“设计之都”平台开展设计产业的业态细化研究。特别要关注北京地区国家级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设计机构,以其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进行谋篇布局。

  • [许槟]2018-01-25 15:21:15

    三、从建构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角度,开展全市设计产业存量和增量的业态发展及空间需求的分析研究 针对大型设计集团、新锐设计师工作室、设计产业上下游企业及关联机构的发展,以及国际化创意设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需求进行调研。近期,可以基于副中心现有闲置和空闲用地、工业企业产业转型腾退建筑,开展既有空间的更新改造与复兴,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标志性设计产业集群,支撑城市副中心“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形成。

  • [许槟]2018-01-25 15:21:27

    四、从满足市民日益增长对品质生活向往的角度,把握好设计产业在城市副中心再塑中的发展机遇和有益作用 注重在人居环境建设、地区功能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先行等方面,通过推进设计产业发展的创新与人本等理念和方法,实现城市发展观念的转变、产业业态的转型、空间功能的重塑、环境品质的提升、建设治理的精细、人民生活的宜居等,为北京设计产业实现综合效益提供最佳实践场景和样板。

  • [许槟]2018-01-25 15:21:39

    五、从保障设计产业规划建设落地实施的角度,探索实施政策、创新运作机制、统筹建设时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发布,未来城乡建设将从增量为主的扩张性发展向增存并举、关注内涵、效益为先进行转变。当前首先抓紧研究北京各类国有城镇存量用地变更中的土地使用政策、规划管理办法、设施保障规则等。在设计产业培育过程中,通盘考虑不同设计产业集群建设的落地政策,对建设主体、融资方式、建设时序和近期项目等进行谋划。

  • [许槟]2018-01-25 15:21:50

    我们认为,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加快推进以设计产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发展,通过传承大运河历史传统文化、打造环球影城当代科技文化、引导宋庄原创艺术发展等,形成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科技与创意设计产业和品牌,既有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新时期北京城市和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29:53

    有请朱岩石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发言。

  • [朱岩石]2018-01-25 15:30:17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打造博物馆型城市,让文化像空气一样充盈京华大地》。

  • [朱岩石]2018-01-25 15:30:31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乡愁”便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现在的北京有着众多大剧院、文化中心、博物馆、音乐厅等大型文化设施,而城市文化的特色却不突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街巷文化”,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北京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展厅,让文化“活”起来,让北京成为“博物馆型城市”。

  • [朱岩石]2018-01-25 15:30:51

    清晨,当我们漫步在街巷当中,长长的绿荫树洞让人很快沉静下来。街道两侧路标指示按照古代法式营造;街巷的铭牌上介绍着本地历史的叱咤风云、蹉跎沉浮以及老住户中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将使人宛若穿越时空。统一制作且各有特色的街巷导览标识及APP语音导览,让人经历着一场真实城市博物体验。 当我们走在中关村、CBD、城市副中心、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用科学家命名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互动性的科学模型、知识性的文字介绍、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向我们描绘着从古老走向现代的北京正发生着传奇性的改变。 每条街巷应该整洁且尺度宜人,绿树成荫,并引入慢行系统,各种舒适的户外咖啡吧、清饮书吧精心布置其间,成为城市一道休闲舒逸的人文风景。午间休息时我们可以继续选择在街道中“老舍书屋”读书,书屋边的“钱学森乐园”里,孩子们已营建了属于自己的科学天地,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结交朋友,探索未知,共同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 [朱岩石]2018-01-25 15:31:05

    这些诗意的文化设施轻柔地散落在城市的街巷之间,它们坦率而真实地表达着北京文化的“精气神”。它们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不仅是极富东方场所精神的表达,更是可以展开与老城文化传统和前人生活意趣的亲密对话。而交互间我们也正真实地体验着隐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别样精彩。 文化是城市的历史、生活甚至未来的表征,而这些遍布城市的公众文化设施是解读和表达城市文化最直接、最鲜明的载体。通过这些公众文化设施的打造,不仅仅是一种城市美化,更是能够触发多元城市价值的“文艺复兴”。使我们能够通过空间和环境的塑造改变城市生活、引领文化再生,甚至带来商业和社会等积极城市效应。

  • [朱岩石]2018-01-25 15:31:17

    我们认为,“街巷文化”的渗透式文化传播方式应该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气场,更是一份自信。它应该像空气一样充盈我们的城市各处,这应该是一份可感、可知、可行、可融的无处不在的力量。它让属于我们的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发展,成为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建议分三步在北京市统筹开展“街巷文化”试点建设:

  • [朱岩石]2018-01-25 15:31:43

    第一步,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引导下,动员群众自发地挖掘和整理所居住的街道、所工作的单位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增强市民的参与感、融入感,并由专家进行统一的整理后,打造区域独有文化特色。 第二步,根据区域文化特色,针对区域内的某一街道和某一单位,开展“街巷文化”建设试点,即通过个性化的设计,以街头的雕塑、街巷历史简介、用英雄人物和历史名人命名街道、工作场所,或在学校里张贴人物画像、APP语音导览等手段,打造以街巷文化为代表的城市名片,因地制宜地将本地区、本单位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使普通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时时感受到文化气息,同时鼓励市民参与自己工作生活的社区、单位、休闲消费场所的文化设计和建设。

  • [朱岩石]2018-01-25 15:31:56

    第三步,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街巷特点,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区域内打造与区域文化特色相匹配的、融入慢行系统的、并且集书吧、活动站、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于一体的“街巷文化”建设模式,并逐步稳妥地在全市推广。 我特别喜欢这句诗一样的表述:“让文化像空气一样充盈京华大地”,一个充满厚重历史和时代精神的国际大都市,一个充满 “关注人类命运”伟大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文化建设正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渴望在京各单位、各位居民共同行动起来,共建首都的街巷文化;我们渴望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形成大合唱,共建首都文化中心。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32:44

    有请欧云崧委员代表台盟北京市委发言。

  • [欧云崧]2018-01-25 15:33:05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进一步加强京台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的建议》。

  • [欧云崧]2018-01-25 15:33:16

    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始终把两岸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中共十九大强调指出,要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指明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途径。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在充分发挥中华文化这一两岸同胞的“根”和“精神纽带”作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为此建议:

  • [欧云崧]2018-01-25 15:33:28

    一、做精做细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璀璨 北京有众多名胜古迹、历史文物、种类繁多的传统艺术,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优秀的现代艺术门类同样繁多。要充分发挥首都独特优势,弘扬好优秀的中华文化。建议在北京中华文化优势领域中,如博物馆、名胜古迹景点、文化团体、传统工艺坊、高等院校等,设立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并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专业团队参与建设,同时建立对台工作部门与基地的对口联系,加强指导与扶持,进一步做好优秀中华文化的宣传、展示、交流和体验,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精品对台文化交流项目。

  • [欧云崧]2018-01-25 15:34:07

    二、做实做活历史文化教育交流,促进台湾青少年“国家认同” 针对台湾岛内长期以来“去中国化”政策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负面影响,要将历史文化教育交流作为重点和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如举办京台中小学历史教师交流活动,开展京台青年“同上历史课”,举办历史专题研讨班等等,鼓励两岸师生就共同关注的历史议题展开思想交锋。同时注重根据当前台湾青少年的特点,如偏重感性的思考模式,喜欢感性和互动的交流,热情快乐的气氛,不愿意听大道理等,设计交流内容和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认识中华文化的文明璀璨及两地文化的渊源,以增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台盟北京市委近年来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连续五年举办了“京台文化研习营”活动,邀请岛内高校师生,与在京青年台胞一起,学习研究中华文化特别是京味文化,增进了台湾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 [欧云崧]2018-01-25 15:34:34

    三、做深做广专业交流,提升文化交流质量和水平 把京台两地文化交流引向深入,将以演出为主的艺术交流,转变为多种形式并举,使艺术演出、学术研讨、技艺切磋、联合创作、两岸巡演和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同时将更多的传统工艺、特色艺术、少数民族艺术等领域的艺术家纳入交流领域;在北京建立专门的“文化村”,邀请台湾专业人士长期、深入地体验北京文化,为两岸文化工作者深入了解、对话提供平台,并以重要文化活动为契机,积极邀请台湾文化专业人才参加北京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深入专业的文化艺术交流,推进更加深刻的人文交流,促进心灵契合。

  • [欧云崧]2018-01-25 15:34:46

    四、做优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续优秀中华文化新篇章 京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北京应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和优势,加快京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选择互惠双赢的项目进行合作,如动漫、设计、影视等艺术产业,形成京台文化发展的共同市场,使台湾同胞共享祖国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通过京台两地同胞携手合作,整合资源,如创意、资金、人才、市场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发扬光大,培育和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新品牌,阐发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国文化的丰厚资源转化为中华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让台湾同胞投身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大潮中,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37:44

    有请郭丽双委员代表北京市工商联发言。

  • [郭丽双]2018-01-25 15:38:02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间投资质量》。

  • [郭丽双]2018-01-25 15:38:49

    当前北京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吸引高质量的民间投资,对于“四个中心”建设、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意义重大。一方面,北京吸引各类投资优势依然明显,2017年大中华区120家独角兽企业中,北京54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总市值占上榜企业总市值的近一半。另一方面,民间投资质量不高、增长依然乏力,主要表现为:民企获取资源相对困难;民企合法权益保护的市场机制、舆论环境不完善;民间资本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行业的潜力发挥不充分;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电力、石油、铁路等行业的门槛依然较高。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2654.4亿元,同比下降4%。为此,我们建议解决好四个“投”的问题。

  • [郭丽双]2018-01-25 15:39:11

    第一,解决好“不能投”的问题。一要降门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准入的政策法规,完善准入清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二要降税费,完善税收政策、税率结构和征管措施,强化创投税收优惠,简化申报程序,有效降低创新型企业研发成本。三要降人工,继续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优化残保金制度。四要扩融资,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多种形式质押融资方式,引导民间投资向科创企业流动。

  • [郭丽双]2018-01-25 15:39:30

    第二,解决好“不愿投”的问题。落实产权保护政策,健全政府诚信机制,研究建立依法依规补偿企业合法收益受损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家安全感和创新创业信心。深度净化知识产权市场,加大侵权惩治力度,厚植符合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的知识产权保护土壤。把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上议事日程,研究设立优秀企业家或卓越“工匠”奖,宣传正面典型,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氛围。

  • [郭丽双]2018-01-25 15:39:51

    第三,解决好“往哪投”的问题。当前民间资本应重点在科创、养老、环保三方面发力:充分利用首都高校资源,搭建校企创新合作服务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民间资本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参与社区医养健康服务,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民间资本投向街乡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养老设施建设,开创以民企为主导的专业化养老运营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河湖治理等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 [郭丽双]2018-01-25 15:40:03

    第四,解决好“怎么投”的问题。大力推广PPP模式,建立公平公正的风险、收益分配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和纠纷解决机制,鼓励民企以联合体形式参与政府重点项目,集中推出一批适合民企参与的项目,激发民资活力。加快混改,建立市属国企混改试点,提高民企参与度,为全面混改夯实基础,使混改企业成为最有活力、最有实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建议参照全国工商联和上海、天津、浙江等18省市百强民企发布工作的经验,组织开展首都百强民营企业调研和信息发布,展示民企成就,引领创新发展。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46:47

    有请王洪涛委员代表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发言。

  • [王洪涛]2018-01-25 15:47:02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主动回应青年科技人才需求》。

  • [王洪涛]2018-01-25 15:47:12

    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扶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在视察北京的时候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其中就包括科技创新中心。蔡奇书记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拼搏和奋斗。

  • [王洪涛]2018-01-25 15:47:25

    北京是汇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高地,青年科技人才数量可观、综合素质较高,对于首都和国家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测算,2015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共计35.1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中20—40岁的青年占20—60岁工作年龄段50.3%来推算,北京共有青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7.65万人,其中科研机构5.59万人,高校4.06万人,企业8.00万人。青年科研人员的吸引与凝聚、成长与发展对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至关重要。

  • [王洪涛]2018-01-25 15:47:33

    调研也显示,青年科技人才利益诉求较为集中强烈,需要引起关注。2017年5月,中国青年报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起“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了解到其诉求集中在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社会地位与尊重三方面。2017年9月,北京团市委与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原地产公司就青年科技人才住房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发现存在政策性住房惠及率低、租金压力较大等情况。

  • [王洪涛]2018-01-25 15:47:59

    综合来讲,住房需求保障不足、跨领域协同交流较少、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不够浓厚,是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安心科研和成长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有可能导致青年科技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程。

  • [王洪涛]2018-01-25 15:48:12

    二、政策建议 为解决目前青年科技人才在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社会地位与尊重方面的问题,我们建议,作出以下三点积极回应。 一是探索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公租房建设。可推进两种模式,即公租房整租模式和散租模式。整租模式,即整合国有企业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周边的物业资源,标准化改造成为适合青年科技人才租住的公寓,统一装修,集中管理。散租模式,即整合大型房产中介资源,在中关村、奥运村、亚运村等科研院所聚集区域,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分散性公寓租住。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并共同研究出台人才公租房租金补贴、子女就近入托入学等政策。

  • [王洪涛]2018-01-25 15:48:24

    二是为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研讨交流提供条件。探索在人才公租房或附近区域设置专门空间,围绕北京市重点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青年科技人才,开展主题宣讲、交流研讨、头脑风暴等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产生深度交流和思维碰撞,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和科研突破,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事业成长发展,助力国家科技攻关和首都科技中心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为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提供场地等便利条件支持。

  • [王洪涛]2018-01-25 15:48:35

    三是营造崇尚创新、崇尚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级青年科技人才奖励表彰体系,开展创新型的设计和探索,既体现代表性和导向性,又确保权威性和含金量。同时,在全社会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事迹宣传和推广,引导青年树立以投身科研服务国家发展为荣的价值观,营造一个人人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让北京成为创新人才首选地。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增设青年科技人才奖或青年科学家奖。

  • [王洪涛]2018-01-25 15:48:4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凝聚和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意义深远,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共青团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愿和大家一起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把此项工作切实推进。希望以上建议,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一点参考和启示。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5:54:13

    有请屈庆超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 [屈庆超]2018-01-25 15:54:38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先跟大家分享三个数字:5700亿,1.4万次,1.6万件,5700亿是从2005年到2017年10月,京津冀三地企业联合投资认缴资本的总额;1.4万次是三地企业项目投资的次书;1.6万件,是三地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授权的数量累计。这三个数字我认为既体现了北京强大的资本辐射力,还体现了北京的创新带动力。同时也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了加速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新阶段,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我跟大家报告四点认知。

  • [屈庆超]2018-01-25 15:56:10

    一是大数据扩展了人们对财富的认知。美国物理学家凯萨·伊达尔戈在《增长的本质》一书当中提出,经济增长、财富增长的本质是物理秩序的增长,也就是信息、知识的增长。数据成为了新的“石油”和“金矿”。 二是大数据对传统的经济规律提出了挑战。大数据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数据接入越多越增值,数据使用越多越增值,特别是大数据的跨界应用,会进一步放大这种价值的增值。也会促进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发展。

  • [屈庆超]2018-01-25 15:57:30

    三是大数据时代的产业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在农业经济时代,以家庭为单位,以分散经营为组织模式。在工业经济时代,以工厂、企业为单位,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组织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则是以产业生态为单位,以网络化、生态化、平台化的组织模式。 四是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的范式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在经历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之后,正在转向数据科学。

  • [屈庆超]2018-01-25 15:57:49

    二、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协同共治,多维度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探索性强,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项决策的做出,都需要有充分的依据,并能够及时向决策者反馈效果,不断进行修正和迭代。而这些恰恰是大数据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2016年12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共同批复的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建议密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全方位、多维度地发挥大数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 [屈庆超]2018-01-25 16:01:03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在重点领域推进大数据应用。例如:利用税收数据、电信运营商用户数据、就业数据、户籍数据、人员社保数据等支撑首都功能疏解,评估人口调控的效果和功能疏解对经济的影响;利用工商数据、社团数据、统计数据、进出口数据、招聘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服务于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建设;利用水、电、气、热供应数据、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道路建设数据、交通监控数据、政府财政投入数据等服务于城市精细化治理。

  • [屈庆超]2018-01-25 16:01:50

    各位委员,大数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同为国家战略,彼此为对方都提供了一个重大的机遇,二者之间必将形成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关系,这对北京发展十分重要。建议由北京主导,协同津冀两地,共建京津冀数据融合中心,使其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社会协同共治的超级数据大脑。所以我的发言题目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02:45

    有请杜家驹委员发言。

  • [杜家驹]2018-01-25 16:03:17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政协统战作用,做好香港青年人心回归工作》。

  • [杜家驹]2018-01-25 16:03:24

    去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二十年来,香港在新的历史阶段,把握“一国两制”的巨大优势,凭借《基本法》的坚强保障,民主政治依法稳步推进,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民生事业迈向新台阶,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这些成绩离不开中央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 同时,针对在“一国两制”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特别是着力做好香港青少年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国家观念,富有香港情怀和对社会有承担的公民,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 [杜家驹]2018-01-25 16:03:37

    一、支持特区政府继续推动国情教育,让香港青少年了解学习中国历史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在首份施政报告中指出,让学生认识国家,培养国家观念,是学校教育应有之责。特区政府提出在2018/19学年落实中国历史成为初中独立必修科,确保爱国爱港的精神能够薪火相传。 港区委员以发挥“双重作用”为履职目标,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稳步推动落实教育规划,加强基本法教育。2017年,市政协、港京交流协进会与香港东华三院合作推动京港10所中学签约“姊妹学校”,下一步希望特区政府教育部门与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以市政协为平台,建立姊妹学校深度合作机制,重点加强对香港青年教师的交流培训,加强传统中华文化和基本法方面的教育。

  • [杜家驹]2018-01-25 16:03:47

    二、继续鼓励和支持青年双创发展 发展是解决国家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也是港澳委员关注的重点。 港京交流协进会为了扩大两地全方位交流,与“香港明曦公益基金会”在香港举办了“全球华人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参加人数超过400人。 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市政协教文卫体委与协进会于过去两年分别在北京和香港举办了两届“京港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营”,参加同学超过200人。

  • [杜家驹]2018-01-25 16:03:57

    协进会联合明曦公益基金会在2017年成功申请特区政府民政局和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的“青年发展基金”,成为首批获特区政府资助的机构,正式启动“新一代创新创业资助计划”。此计划为有潜质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专业指导等支持,并成功资助港币450万用于十项创新创业项目。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应发挥好品牌效力,继续鼓励、支持和推动香港青年创新和创业发展,为他们提供锻炼、实践、创业的机会,培育和发掘更多香港创新创业人才。

  • [杜家驹]2018-01-25 16:04:10

    三、提高交流层次,培养香港青年才俊 2017年,市政协提出以培养香港青年才俊为目标的“香港大学生北京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每年组织30名香港大学生来京,进行为期一个月以岗位实习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吉林主席亲自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欧阳自远院士讲述“中国的探月梦”,观看升旗仪式,参观香港回归20周年大型成就展等,作为首批来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香港大学生,通过参加上述活动,同学们的思想感情及认识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会了感恩和团结互助,认识到要奉献祖国,增强‘爱国爱港’社会责任感。建议成立“同学会”,将每期学员凝聚起来,延续和扩大培训成果,成为一支重要的爱国爱港的青年力量。

  • [杜家驹]2018-01-25 16:04:20

    近年来,我们港区委员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特区教育局等机构,合作推动香港青少年参加纪律培训,包括“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和“香港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这两个项目毕业学员已接近5000人。在2015年成立了“香港青少年军总会”,以培养香港青少年严格的纪律、顽强的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宗旨,目前已有800位学员。 青年是未来之栋梁,作为港区委员,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做好香港青年人心回归工作,让香港与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09:12

    有请崔铁宁委员发言。

  • [崔铁宁]2018-01-25 16:09:3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做个有责任的政协委员》。 我很感谢也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作为连任的政协委员,结合自身履职经历,谈谈通过提案履职的体会和收获。

  • [崔铁宁]2018-01-25 16:11:25

    一、对提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是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汇聚力量的重要载体,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别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最有制度保障的一种形式,从提、交、办、督、评,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保障。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的体现,提案质量是保证提案办理协商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增强提案履职的科学性、影响力和实效性的保证。

  • [崔铁宁]2018-01-25 16:11:41

    二、运用提案履职的实践和体会 (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责任意识 政协委员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利用提案履行职责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提案质量,是政协委员的基本义务。

  • [崔铁宁]2018-01-25 16:11:50

    (二)坚持学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几年来,本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将关系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综合性、前瞻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与自身专业优势特长相结合,有感而发,提案选题大多出自自己专业领域及教学科研实践。2015年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通州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重大决策。作为政协委员,为城市副中心建设作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确立了“关于打造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个选题。

  • [崔铁宁]2018-01-25 16:11:59

    (三)注重实效,深入调研,全过程履职 提案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运用提案履职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知情明政、洞察社情。要发现问题,还要深入分析、抓住症结,言之有物。要全过程跟进,包括积极参加后续的提案办理协商活动,最大限度增强提案的实效。在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有关通州区副中心建设规划思路基础上,我充分运用网络、单位、政协、党派等多渠道和平台,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查阅资料,与居住在通州的有关学者进行交流,对通州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发展规划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在2016年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向政协提案委员进一步征询意见,参加市政协和党派组织的关于通州副中心建设的实地调研,听取了市规划委和通州区政府对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的介绍,并与有关单位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对提案反复修改完善,2017年提交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该提案对市委、市政府和通州区相关决策工作提供了参考,作为市政协2017年度优秀提案受到表彰。

  • [崔铁宁]2018-01-25 16:12:14

    三、提案履职的成效 我担任十二届市政协委员期间,提交提案近30份。其中:被《诤友》《北京观察》《团结》等刊物刊登约10篇次,《北京日报》、北京议事厅、千龙网、《团结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多次采访报道,所有的提案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商办理,多数提案建议被政府采纳或部分采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连续3年提出关于北京大气雾霾污染治理的提案,仅其中一份提案就被政府主管部门采纳15条建议;《关于完善企业环境责任的提案》被选为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革市委的大会发言,并因此提案获得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连续4年跟进提出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的提案,多项建议逐步被采纳。其中包括将建成2000个旧衣回收点,北京议事厅做了专题节目:“给旧衣物找个家”,《北京日报》等媒体做了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成效;《关于完善北京城市垃圾减量和资源化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提案》,促进了政府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在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后,将生活垃圾回收和再生资源管理两项职能整合,实现一体化管理。

  • [崔铁宁]2018-01-25 16:12:20

    一日政协委员,一世政协情缘,让我们努力做一个懂感恩、有良知、有责任、肯奉献的政协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讲真话、谏诤言、出实招、献良策,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15:26

    有请马荣才委员发言。

  • [马荣才]2018-01-25 16:16:5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首都和谐发展》。 党的十九大后,市委、市政府率先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了全面动员、部署,这是推进北京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行动。当前,北京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高度重视、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马荣才]2018-01-25 16:17:05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机制 把乡村放在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要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突出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在发挥基层内生动力上下功夫,绝不能让那种过度依赖政府的行为持续下去。要通过制定负面清单、完善产权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真研究并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共生发展的基础,建设政府、农村、工商企业、城市之间的共生体,重点解决排斥农民的问题,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活跃农民思想、增强农村活力和凝聚力,重点解决文化服务硬件到位、软件缺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精神贫困,农村缺少正气和正能量的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干部群众文化、艺术、道德、审美等综合素质教育。

  • [马荣才]2018-01-25 16:17:14

    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命运共同体 加快建立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城乡要素合理性流动标准体系,监测城乡要素流动进程、水平和效益,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以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园区、产业园为抓手,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使之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融合。落实农村创新创业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乡人才互动,畅通各类人才返乡下乡之路。

  • [马荣才]2018-01-25 16:17:23

    三、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加强对区、乡镇、村干部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三农”发展规律的认识,确保他们具备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从政策、媒体导向等方面激励人们投身于乡村振兴,加大农口、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干部到区、乡镇、村交流任职力度。建设一支乡土式、工匠式队伍,提升乡村公益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农人,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 [马荣才]2018-01-25 16:17:34

    四、创新农民就业增收机制,推进农村信息化 探索新型的“村社一体”的“塘约道路”,振兴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建立各类技术开发项目与乡镇、村对接机制,推动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出台农民宅基地开发政策,解决农村第三产业在土地政策、管理团队建设上的问题;创新收入二次分配机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尤其要增强各种补贴政策的引导性,带动农民就业、提高质量效益。切实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非农就业本领,特别是近郊农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能力;大幅增加乡村公益性岗位,降低就业门槛,促使农民就近就业。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实现行政服务大厅与网络办公平台、农业“12316”平台等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乡村各类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扩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共享权;统筹发展农村电商,完善监管服务体系。

  • [马荣才]2018-01-25 16:17:44

    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乡村振兴政绩观 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部门应开阔视野、转变角色。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着眼于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亮点工程;充分总结已有成就和做法,避免造成浪费。着力提高基层干部专业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基层干部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马荣才]2018-01-25 16:17:51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赢得乡村振兴的战略空间。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18:19

    有请李保国委员发言。

  • [李保国]2018-01-25 16:18:38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市委十二届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我市自2013年起,先后启动了两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7年进一步全面推行河长制,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的决心。经过几年建设,首都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污水处理率已由2012年的83%提高到了2017年的91%,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市水污染治理、水环境建设仍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本市广大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仍是最大短板。问题突出表现在:

  • [李保国]2018-01-25 16:18:55

    一是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偏低,农村58%的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三成市级民俗旅游村、水源保护区内部分村庄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人口聚集的规划保留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二是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表现为农村污水直排,污水收集管线没有接管入户,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都市人群赴郊区旅游导致农村集中排污现象加剧。 三是市场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市场化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运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 [李保国]2018-01-25 16:19:07

    四是缺乏运维经费和专业维护。我市尚未出台处理设施运行经费拨付办法和标准,基层设施管理不到位、运行效率低。 五是技术指导缺乏标准。规划、设计、运维、监测等环节都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标准,影响了后续建设及评估。 六是运行缺乏有效监管。主责部门不明确,重建轻管,监管评估考核体系缺失。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水污染治理”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精神,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当前我市广大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仍是最大短板和关键节点这一实际,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 [李保国]2018-01-25 16:19:19

    一是注重补“短板”,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十三五”时期,污水治理应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等重要地区的污水治理。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坚持生态环境建设改革方向,健全公平安全的投融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市、区、乡(镇)的资金投入力度,各级合理分担运维费用。通过购买服务实现专业化运维。依法落实再生水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逐步推进农村开征污水处理费。

  • [李保国]2018-01-25 16:19:33

    三是重视监管,逐步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明确主责部门,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建立市、区、乡(镇)、村的“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尽快建立现代化的水质信息系统,明确各部门、各级别的监督分工、考核标准和设施运行评估考核体系。 四是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做法,加强分类指导。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地组织科研力量,研究出若干种低能耗、易维护、好运行的分散式或集中式污水处理的模式和设施推荐系列,并规范化、分类化、产业化,逐年推广。对于水源地、民俗村等特殊地区,推广简易高效的处理设施,规范处理模式,确保达标排放。及时向运维单位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尽快出台设施及排水管网运行维护定额及资金补贴管理办法等政策、标准,为财政拨付设施运维经费提供依据。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20:23

    有请张凤敏委员发言。

  • [张凤敏]2018-01-25 16:30:52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我最关心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事》。 作为政协委员中的基层代表,我对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民生所向更加关注。下面将我最关心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做简要汇报:

  • [张凤敏]2018-01-25 16:31:19

    一、关于煤改电平房区百姓能否温暖过冬问题 “煤改电”工程自2008年推广以来,让平房区居民采暖更加方便舒适,对环境保护也有很大好处。但据早期使用 “煤改电”取暖设施的居民反映,由于设备老化,热效能大为降低,故障率上升,售后服务跟不上;夜间低价位供电加热储能,白天释放热能模式,导致住户下午5点至晚9点储能耗尽后寒冷难熬等问题尤为突出。百姓希望能及时维修故障设备,延长低谷电价供电时间,并能继续享受政府补贴更换新设备,盼望把好事持续办好。 建议:摸清底数,统筹解决现有问题。对全市“煤改电”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分阶段进行升级改造,并对老旧房屋加装保温层。制定“煤改电”运营监管机制。明确“煤改电”设施再购置流程,出台更优惠的补贴政策,制定本行业维修服务标准,加大对设施供应商的监管力度。

  • [张凤敏]2018-01-25 16:31:27

    二、关于建立群租房治理长效机制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街道、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我市群租房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租房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不仅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而且对老百姓生活干扰也很大,比如噪音扰民、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尤其是防火防盗安全隐患,更使百姓恐慌,由于违法成本太低,老百姓担心群租房问题反弹,目前专项整治只能治标,很难治本。 建议:一是解决由谁管,怎么管的问题。当前群租房治理工作完全是依靠基层综治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不可持续。应依靠执法部门,依法解决才是根本之道。重点解决多头管理但各部门又只管发文、谁都不管的问题;解决依据什么来管、由哪个执法部门牵头来管的问题,而不能只考核街道综治部门。二是解决执法的部门无责任,有责任的部门没执法权的问题。群租房的关联方是中介、房主和房客,主要矛盾是中介公司和房主,执法部门只有管好中介和房主,才能有效遏制群租市场。应按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夯实基层力量,管理重心下移,把上级主管部门的执法权剥离出来,确实把执法权赋予基层管事的部门,让管事的部门管到位,同时简化执法程序,便于基层实际操作,这样才能真正把市委市政府倡导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落到实处。

  • [张凤敏]2018-01-25 16:31:37

    三是解决对群租处罚力度太轻的问题。现在租房信息都在网上发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加大对中介和房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严禁网站发布违规房源信息,加大群租房执法处罚力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并将相关方的违规行为录入社会征信体系,形成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出租房屋立法步伐,确保出租房屋治理有法可依,避免整治后出现反弹。

  • [张凤敏]2018-01-25 16:31:49

    三、关于加大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养老服务工作力度,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本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9064养老模式。但通过我走访调研,目前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够享受的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养老助残券、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餐桌等层面,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政府的相关养老政策感受还不明显。 建议:一是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相关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建立服务质量、规范价格标准;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使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有效地用到有需求的老人身上。二是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基于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不同需求,建立分类管理、分类服务清单,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为主,涵盖家政服务、医疗保障、精神慰籍、应急求助等服务项目,真正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将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福利服务星光之家、残疾人温馨家园等为老服务相关场地统一管理,因地制宜进行场地建设和系统整合,并针对不同情况和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改善为老服务环境,提供定制化服务,在社区中培养护理达人、营养配餐师等,以求达到精准服务。

  • [张凤敏]2018-01-25 16:31:5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政府工作推进的力度,决定了百姓能够获得的温度。让我们携手并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了百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34:12

    有请吴克瑞委员发言。

  • [吴克瑞]2018-01-25 16:35:29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进一步增强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城市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一线。过去由于体制上存在职能分割,街道只是城市管理的“眼”和“耳”,负责发现和反映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是城市管理的“手”和“脚”,负责解决问题,两者往往是“耳聪目明”却“手忙脚乱”,“城市病”乱象始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

  • [吴克瑞]2018-01-25 16:35:40

    为探索解决这些难题,自2014年以来,石景山区将承接的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的重心放在实行职能综合并下沉街道,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下放了380项行政处罚权由街道组织实施。同时,下移执法重心,将城管执法分队划归街道管理,公安、食药、安监、环保、工商、交通、消防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常驻街道,开展综合执法。区在各街道建立综合执法实体平台,设立公共服务和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使街道真正实现了有责有权、有执法力量、有执法手段、有经费保障,为落实属地管理“全权、全时、全管、全责”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城市管理资源和重心向街道倾斜,人财物保障得到明显加强,执法管理效能显著提高,对石景山区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 [吴克瑞]2018-01-25 16:35:52

    在探索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街道属地管理、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也遇到些问题:一是法律依据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缺乏上位法的有效支撑;二是街道统筹管理综合执法的职权有待进一步明晰;三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需要进一步整合;四是街道执法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现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 [吴克瑞]2018-01-25 16:35:59

    一是实施综合立法。虽然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但专项法律、法规、规章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衔接性不能适应和满足城市综合管理的现实要求。街道在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实践中依然依据环卫、规划、土地、建设、工商等部门的规章展开执法工作,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借法执法”情况;相关规定的分散化和碎片化也决定了其无法满足执法的实际需要,迫切需要在国家和省市、直辖市层面综合立法,制定综合型的城市管理法规,指导基层街道的综合执法工作。

  • [吴克瑞]2018-01-25 16:36:08

    二是调整事权划分。下沉街道的公安、工商、交通等8个常驻单位中,有5个执法部门是市直属部门。在上述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开展街道综合执法的同时,原部门的执法队伍依然从事相应领域的执法工作,有时会造成职责交叉和多头执法,影响行政效能。因此需要强化区级层面、街道层面的统筹协调,夯实街道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建设,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梳理和明晰市、区、街三级职能、职责和权限。同时探索尝试市垂直管理执法部门职能职责和队伍下沉问题。

  • [吴克瑞]2018-01-25 16:36:19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市、区物联网、视频监控等多方资源,在街道层面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智能监控系统,建立覆盖全区,涵盖公安、工商、交通、环保、园林、环卫、国土、规划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平台,与相关部门的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发挥信息技术的手段和优势,促进包括街道等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 [吴克瑞]2018-01-25 16:36:27

    四是加强指导培训。确立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统筹职能和保障作用,意味着对街道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强化街道组织协调综合执法职能的同时,要做好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街道一线司法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增加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编制职数,满足基层执法力量的现实需求。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39:44

    有请王辉耀委员发言。

  • [王辉耀]2018-01-25 16:39:59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智库建设,服务北京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央和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智库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也积极加强首都新型智库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首都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是提升北京高端服务能力、促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北京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北京高端智库建设:

  • [王辉耀]2018-01-25 16:40:08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建议进一步完善公益捐赠制度和财税优惠制度,宣传公益政策理念,在社会上形成捐助智库的慈善捐赠文化,鼓励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捐助智库,支持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事业。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非涉密信息的公开力度,消除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及部门利益掣肘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健全社会化的政策信息网络,建立公开、透明、可问责的信息使用机制,为各类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升信息权力。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力度,将智库政策研究产品纳入各领域重要行政决策程序,为智库参与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和稳定的渠道。

  • [王辉耀]2018-01-25 16:40:18

    二、打造北京智库国际顾问委员会,提升国际影响力 “开放”是打造高端智库的关键,建议打造北京智库国际顾问委员会,邀请全球顶级智库专家每年为北京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加强同各国顶级智库的合作,通过联合调研、联席会议、互动交流等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完善智库行业格局,形成智库合力 目前北京已确定的首批14家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多为体制内智库,建议将北京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扩展到整个智库体系,形成体制内外智库共同服务决策的格局。同时,打造“智库一条街”,打破智库之间各自为战的状态,形成智库合力。

  • [王辉耀]2018-01-25 16:40:27

    四、加强智库人才的培养与规划 高端智库建设需靠高端智库人才支撑。建议立足首都人才高度集中的优势,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全局出发,做好智库人才的培养规划,出台智库人才吸引计划,同时将智库人才纳入“千人计划”“海聚工程”及“高聚工程”“凤凰计划”等各类高端人才工程项目中,构筑出国际、高端的智库人才体系。 同时,完善智库人才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以及人事流动等方面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北京高端智库发展的人才认定、评价与晋升机制,方便体制内外智库的人事对接,促进体制内外智库的人才流动。

  • [王辉耀]2018-01-25 16:40:34

    五、打造智库建设人才交流机制 目前北京已探索设立一些固定职位给学界,促进政界与学界间的交流。建议把相关探索成果制度化,逐步建立政府官员与智库学者间的轮换、挂职机制。同时,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智库为交流试点,选拔政府官员到智库担任访问学者等研究职务。对于成功的试点经验,可以把相关探索成果制度化,并加以推广。 北京正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设高端智库成为实现首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议北京从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建好机制,持续、稳定支持高端智库建设,促进智库基础性研究资源、信息和成果共享,用好研究成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谢谢大家!

  • [程红]2018-01-25 16:40:54

    各位委员,本次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62份,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只安排了18位委员进行发言。所有的大会发言材料已经编印成册发给了大家,会后也将把所有发言材料汇总报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供参考。 今天下午的议程进行完毕,现在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