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多个提案关注分级诊疗难题:真正发挥医联体的载体作用

2018-01-25 16:0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真正发挥医联体的载体作用

2016年8月市卫计委、发改委、财政局和人社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重点任务》,部署了包括统一大医院与社区的药品采购目录、增加社区报销药品品种、加强基层服务能力等任务,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载体和抓手。分级诊疗抓住了医改的关键问题,也成为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热议话题。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提交党派提案

把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载体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提交的党派提案指出,目前分级诊疗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基层人员激励不足,基层服务提供能力不强等问题。

去年4月8日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社区医疗机构的门诊增加了10%以上。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今后基层的工作量会大幅增加,但目前基层服务提供能力明显不足。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建议,按照两个“允许”原则推进基层收入分配改革。“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建议取消基层工资总额限制,或以现有基层工资总额为基础,因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量增加以及签约服务增加的业务收入,可以用于分配,且不计入工资总额。

建议加快推进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混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结余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可以用于人员分配,同步推进“政府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和两票制,切实压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促使公立医院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行为。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还建议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发挥医联体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载体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标准应同病同价,并逐步实现同病对基层支付标准更高。同时,完善财政补助政策,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与医院功能定位相匹配、与绩效挂钩的财政补助新机制,减少三级医院提供普通门诊和普通住院服务的动力。同步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同层级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和服务价格差别化、推进落实社区机构用药目录扩大、延伸处方等政策吸引患者更多利用基层服务。探索医联体内按人头付费方式。建立起“上下联动”机制,形成医院舍得放、基层愿意接的动力,真正发挥医联体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载体作用。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提交提案

充分发挥医保杠杆调节作用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提交了《关于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效实施分级诊疗的提案》。影响分级诊疗有效实施的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设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也存在着供方与需方就医理念不对等的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医保杠杆调节作用,加大市级统筹力度,梳理不同部门与医保相关的各项管理职能,在一个框架下,平衡医保基金、医疗收费、百姓负担等各方利益,形成医保调控和监管优势。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和郊区县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向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将社区内已有医疗资源统筹起来,建立多元化、小型化、个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就近医疗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包括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中医药在治未病、缓解慢性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还建议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软实力”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全面打造智慧医疗,统一规划、设计、研发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将“信息孤岛”串连起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远程传输技术应用,开展远程会诊、影像诊断、临床学习与技术培训。加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帮扶。全面实施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打通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绿色通道,通过掌上APP、移动应用客户端等多种信息媒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关注自身健康。将“互联网+医疗”延伸至居家与护理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孙颖 贾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