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台团讨论中,新当选的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党委书记郝照平从包里掏出一封信,他真诚地向大家介绍:“今天我带来一封信,题目叫‘有温度的故事’,是我们航天一院80岁老人亲手书写的。”
要说这故事怎么温暖了?郝照平向大家讲起来:他工作的丰台区东高地街道,是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老街道,275栋住宅楼里没有电梯的足有248栋,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万,老人上下楼难问题突出。去年,街道梅园里8号楼、14号楼装上了外挂电梯,万源西里45、46、47三栋楼装上了智能代步器,上百位居民50多年爬楼梯上下楼的日子成为了历史。
“而这封信,讲的正是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事儿。”郝照平说,来信的老人名叫熊祖仁,今年84岁,虽说老人所居住的楼栋还没有加装电梯,但两页半的工整书信,传达出老人对市里推行老楼装电梯的认可。
老人在书信中这样写道:外挂电梯、智能代步器,为老旧住宅上下楼难问题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得到了老百姓特别是加装电梯楼栋的居民认可和高度评价,为北京市提升保障和改善居民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这封信,让在场不少代表为之点赞,也让郝照平备受鼓舞,他告诉记者,“会议结束后,我回去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回信,向老人传达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同时,2018年航天一院将在梅园里、菊园里两个小区的18栋居民楼安装外挂电梯,让更多居民顺畅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