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北京这座名城?政协委员建言抢救记忆、有舍有得

2018-01-28 11:0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28日讯(记者 纪敬)1月27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联组讨论会。来自不同党派、团体和界别的政协委员分别结合本职工作,对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1月27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联组讨论会(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书香京城

增加补贴扶持实体书店建设动态图书馆

随着出版业态的改变,面对网店的不平等竞争,一些实体书店缩小营业面积,甚至关门歇业,都成为普遍现象。而特色书店、24小时书店,环境优美、功能多样,弥补了市民的文化体验感受,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曲仲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建议从每年1800万的补贴支持,加大到每年5、6千万的补贴支持,并出台相关减免税政策,让更多书店获得支持。”

当前图书生产企业正向内容提供商转化,产品形式已经从单纯的纸质图书向纸书、电子书、音像制品、有声书、视频书等多种形式转变。与传统出版不同,现代出版业更注重品牌维护和资源价值转换。曲仲委员建议由北京市文资办牵头,协调出版业与科技结合,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

在打通首都图书和各区图书馆的联系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张伟建议,进一步运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和高效的物流体系,建成一个覆盖全北京的动态图书馆。“读者可以在线上选书,做好借书和还书地记录,实物书在线下流动。各区校园、企事业单位,街巷里的咖啡屋、茶室、便利店,都可以成为动态图书馆的书架,读者足不出户都可借书还书。”

非遗传承

传承人走进市民生活  口述史抢救记忆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如何才能更有温度?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利慧认为,要让城市文化的代表者和非遗传承人走到公众前台,展示历史文化风貌,从沉默的被代言者,转为向群众发声的讲述主体。“建议非遗传承人与市民一同设计北京的历史文化之旅,比如风筝哈、面人张等在讲述非遗文化的同时,在文化地图上标注自己的工作坊和传袭所,市民通过APP可观可感,直接感受非遗文化。”

此外,还要建构北京历史文化的口述史数据平台,比如留存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的影像数据库,用影像技术记录运河人的生命关联和记忆。

起源、发展于北京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等说唱艺术,说唱着老北京的文化故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杨菲建议,打造一台反映城市筋骨、人文气质、历史故事的精品舞台剧,亮出北京精气神儿。

中轴线申遗

复建画龙点睛保护沿线标志物

对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建议,对中轴线上不复存在的建筑物,要有舍与得的态度,不要轻易采取复建、复原。“国际上对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很高。”因此,要画龙点睛式的复建,要将其与真实文物区别开来。

真实性固然重要,还要兼顾完整性。朱岩石表示,可以通过保护北京旧城中轴线以外的建筑、文物来烘托和提升中轴线申遗。7.8公里自南向北的北京旧城中轴线,东西两侧有很多对称的建筑物、标志物,包括城墙、街区,比如太庙、社稷坛、东四、西四、东直门、西直门、左安门、右安门等,都是诠释中轴线完整性的物化表现。“中轴线申遗需要社会更方面的通力合作,老城改造需要科学有序的推进。”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