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午,政协委员首次列席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检察院所作的工作报告。会后,委员们对两院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市政协委员马一德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同时也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特约监督员。马一德指出,在两院报告中,法官队伍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没有被提及,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应当被强化,相反却提得过于保守。
马一德认为,今年北京高院工作报告的整个中心思想就是走进司法改革,其中就包括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和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有待解决,“进了员额制的法官如果不合格怎么退出来?没有进入员额制的法官如何再进入?”
此外,马一德认为,在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刑事案件中如何提高证人的出庭率,以此减少出现冤假错案的几率。“像聂树斌案这样的代价不能再有了。”
马一德还提到了法官队伍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从全国来看,目前北京法院法官流失的现象相对严重,如何提高法官的待遇和社会认同感,给法院留住人才,在北京高院的工作报告中尚欠缺这部分内容。“法律是经验”,马一德强调,优秀的法官一般年龄都在40岁至45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办案“传帮带”的时候,如果不能解决法官的晋升、待遇、物质问题,很有可能被挖走。
关于北京市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马一德提出,除了批捕、公诉、惩戒贪污贿赂犯罪分子外,人民检察院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法律监督。如何对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知识产权案件进行有效监督,应该着重笔墨。之所以强调知识产权案件,马一德说,知识产权是保护创新、促进创新,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有力保障。
马一德认为,现阶段应当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但在北京市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关于这一点提得过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