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我的家

2018-09-13 09:3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教育改革开放前的一声“春雷”,到如今“办家门口让人民满意的好学校”;从靠高考改变命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到如今高等教育已然成为大众教育,让有意愿上大学的人都可梦想成真。

40年风雨历程,40年沧桑巨变。回首过去,40年来,基层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与学校的教与学息息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亲身体验就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缩影。

“我叫孙玉峰,今年62了,与大兴一中同岁。原是大兴一中的工会主席,从岗位退休后,我经常会回到大兴一中转转看看,我热爱这个我曾工作过、与教师们共同奋战过的地方,这里有着我最难忘的回忆”,大兴一中,始建于1956年9月,至今62年,在大兴一中,我学习工作了40余年,高中学习在一中,毕业工作也在一中,一中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第二个家。40年,一中栽培了我大半辈子,我也为一中贡献了自己的大半辈子。从1973年到一中学习,到1978年在一中参加工作,再到从一中退休,可以说,我见证了大兴一中的发展变迁。

大兴一中的前身是黄村中心小学附属初中班,在1957年底,易名为黄村中学,1958年9月,原大兴县青云店中学高一年级学生90人迁入学校,同时招收首届高一新生,成为全区唯一一所完全中学;1973年,易名大兴县黄村第一中学……一中有处校史馆,这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有我与大兴一中共同成长的珍贵足迹。

1977年的10月21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那天,一条令大家振奋的消息在学校里疯传,开始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这让很多中国学子重新拾起了大学的求学梦,但对于我却是个永远的遗憾,刚刚从一中毕业的我,恰巧错过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众所周知,当时上大学,由于全国高等教育规模很低,导致在一个区县里,有一个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就很不错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即使这样,我也没有放弃进修学习的机会,工作之余,我便到大兴教育学院(原名)继续深造,于是,在刚刚恢复高考的几年内,我和很多在职青年开始选择一些专业领域学习,比如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范,作为补充恢复高考期间人才的空档期,通过继续学习,在各自岗位发挥更大作用。

1978年,一中被北京市教育局确定为大兴县重点中学。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年,一中的校门、教室、操场也都分别改建了一番;2002年10月,一中建起了大兴的第一个体育馆,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跨入首都名校行列,树立了学校发展史上的工程碑。2004年9月1日,大兴县黄村第一中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翻开了学校崭新的篇章……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大兴一中建校经过60余载春夏秋冬,风雨历程,几代人地不懈努力,辛勤耕耘,铸就了大兴一中今日的旧貌新颖,那时的环境与现在相关,真可谓天差地别,如今的大兴一中学校现占地6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涵盖了办公楼、教学楼、科学楼、音美楼、体育馆、运动场、宿舍楼、餐厅楼、礼堂、图书馆、信息中心等10余栋建筑楼,教学、生活、运动三区布局合理,科学实用。学校共有近300名教职工,设62个教学班,约3200名学生,大家学习生活在这“设施齐全、功能齐备、育人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校园里,无不感到心旷神怡。大兴一中已成为一所京南培育英才的摇监、首都独具特色的示范高中。

数十载风雨沧桑,薪火相传,步履铿锵;数十载春华秋实,滋兰树篱,桃李芬芳。从黄村中心小学附属初中班,黄村中学,大兴县黄村第一中学,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从初创时的举步维艰,奋进中的风雨兼程,到新世纪的历史式发展,我们每一位大兴教育工作者都深知,一中有着她不可或缺的厚重篇章,同时这也是大兴教育改革发展道路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这一笔笔的改写,共同勾勒出了大兴教育规划的清晰脉络,构筑了大兴教育跨越发展的精彩华章。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刘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