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

2018-09-17 09:4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到我小孙女这一代,我家已经是五代的“老北京”了。闲暇屈指一算,从打记事开始,我已经搬了六次家,其中四次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五十年代初,我们全家从北京西南郊迁居到城里,搬到离花市大街不远的一个大杂院里。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搬家。

这是一处老北京的大杂院,住了住了九户人家,老老少少六七十号人。我家住的就是东房。这个院子是私房,年久失修,全院男女就用一个厕所,条件极差,大小便就一个坑。夏天苍蝇铺天盖地飞来撞去,去一次厕所,受一次罪。而且这个厕所就离我家不远,常年渗透,我家墙根底下老是潮乎乎、臭烘烘的。还有一件让人发愁的事,就是每年夏天下大雨,因为院里下水不畅,我家台阶又只有一级,雨水往屋里倒灌。每逢这时,全园的孩子们组成“接力队”,你传我递,一盆一盆地往院外舀水,这个情景至今我都难忘。

我记忆中的第二次搬家是搬到了前门外打磨厂的一处住房。这是一件铺面房,既没有厕所,也没有上下水。公共厕所离我家有小半站地,吃水要到离我家有200米的北官园胡同的公共水站去拉。倒水吗,就在屋外不远处的下水道。

又过了些年,中国大地上那场大浩劫把我家冲得七零八落,父母亲被赶到乡下,我也跨山过水地奔向云南西双版纳插队去了。

1974年,我被调回北京任中学老师。又获得了北京户口,可却失去了房屋和家,只能住在学校宿舍。直到结了婚,妻子快要分娩,才好不容易找到一间简易楼居室安家。

改革开放了,春天来了!父母亲很快落实了政策,回到了北京,跟我一起生活。三代五口人同居一室,那种生活窘况至今想来不寒而栗。那时候,听着气锤夯地惊天动地的巨响,眼瞅着北京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年逾古稀的父母常常不无遗憾地感慨:国家建设的再快,也轮不到我们住上像样的楼房了。

1983年,爱人单位分房了。领导了解到我家居住条件实在困难,就给我们调了一处两居室。当天她把这一消息一带回家,老母亲竟激动的眼角噙着泪水连声说道:还是改革开放好啊!搬入新居哪一天,遵父母之意,我买了一挂鞭炮,在楼下噼噼啪啪地放了一通。在清脆火爆的鞭炮炸响声中,我分明听到老父亲对我的女儿大声说道:“爷爷这回再也不用搬家了!”显然父亲这一辈的确是知足了。可是他老人家哪里料得到,就在他们这一代人满意地过世以后,改革开放的洪流继续滚滚向前,在以后的三十年,我又搬了三次家。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搬得更远,一次比一次搬得面积更大,一次比一次搬得住房条件更好。

上个世纪末,我们单位在四环路边上盖了多栋新楼,然后按照夫妇工作年限、职务情况等折合价格卖给职工。这是住房改革以后的一种全新的分配住房的方式,它与以往一次次搬家最大不同的是,这一次搬家住进的房子不是租来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住房,是有国家颁发的产权证明的。当手捧着盖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大红印章的产权证书,搬进完全属于自己名下新家的时候,内心激动极了,因为正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国家工作人员,终于搬进了产权受到国家保护的新居。新分的住房可比我原来在安定门的住房面积大多了,三室一厅一厨一卫,90多平方米。我环视着自己完全按照自己心意设计和装饰装修的房屋,恨不得在实木地板铺就的地板上打个滚。我把其中面积较小的一间开辟成我的书房,我坐在书桌前,拉上窗帘,拧开台灯,心都砰砰地跳起来。过去我家几代人,吃饭、写字、会客都用一张桌,兄弟姐妹多,年纪小的只能趴在床上写作业。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都读过书,写得很好的毛笔字,但一辈子也没能正经在属于自己的一张大桌子上舞文弄墨。轮到我这一辈,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的好年代,竟然有了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书房,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此时我真想对父亲说,如果您能活到今天,您还会坚持说,我知足了,再也不搬家了吗?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新的世纪。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非但没有减速,反而更加铆足了力气向前冲。我个人伴随国家的改革大潮也在奋勇前行。当单位再一次调整和分配住房时,我把自己还没有新鲜够的住房交了出去,调换到奥运鸟巢附近的装有电梯的高层住宅。夏日的夜晚,繁星挂满天空,向人们快活地眨着眼睛,我站在21层塔楼的阳台上,望着那远处还在紧张施工的工地灯火,心想,我已经是个年近花甲的人了,这把年纪,该不会再轻易搬家了吧?

2009年,我退休了,而且也荣升当上了姥爷。节假日,孩子们回来,全家人齐聚一堂热热闹闹,我们老两口尽享天伦之乐。天长日久,这处居室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一是离孩子们住家、上班以及小外孙女上学太远,路上遇到堵车,时间实在耽误不起;二是这所房子就一个卫生间,每遇早上孩子们要上班上学,老少三代人轮流上厕所,既不便又尴尬。2015年,在社会上卖房买房,以求换得自己最佳住所的大潮中,经孩子们一鼓励,我也与时俱进, “嗨”了一把,把鸟巢附近的高层住宅毅然卖掉,买了一处具有两个卫生间,而且距离孩子们住家、上班和上学都不算太远的房子,当然,条件改善了,付出的代价就是搬迁到五环以外了。

回想起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我几次搬家的经历,简直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折射出我们国家和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城市飞速变化的过程。我家由二环,到三环、四环,以致最后搬到五环以外,虽然离市中心越来越远,但住房条件却越来越好。关键是老父亲那一代人恐怕想都不敢想的事,就是现在古老的北京城,即使是五环以外,也跟城市中心一样,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以后还会搬家吗?以现在城市的变化速度,我不敢轻易下断语了。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郭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