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二农场的小麦已经进入收割期。经测产,2016年窦店村二农场的小麦亩产量可达673.8公斤,蝉联全市小麦单产八连冠,创历史第二高。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全市建立小麦节水高效示范点18个,主推了农大211、农大212、轮选987、中麦175和农大5181五个节水高产品种,及合理群体构建、防灾减灾、水肥一体化和轻简化栽培四项配套技术。为了验证节水高效技术示范效果,在对18个示范点取样测产的基础上,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专家对示范点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二农场进行了实收测产,窦店二农场示范面积253亩,实收测产3.525亩,折合到13%标准水分下平均亩产673.8公斤,为北京市历史上小麦单产第二高,该农场连续第6年蝉联北京小麦单产冠军,单方水产出小麦2.56公斤,每公斤纯养分生产小麦16.07公斤,实现了节水、高产与高效的有机结合。
窦店二农场之所以能再创佳绩,主要是该村领导重视小麦生产、技术人员责任心强,全面落实了市区推广部门推广的以节水高效为核心的配套技术,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是选用了矮杆大穗新品种良星99。该品种株高75厘米左右,矮杆大穗,抗倒、抗干热风能力强,具备增加穗数创高产的基础。
二是精细整地播种,构建合理群体。前茬青贮玉米,收获后采用重耙+翻耕+轻耙方式精细整地,地块平整、上虚下实,土壤墒情适宜。采用24行压轮播种机于9月28日播种,亩基本苗28万,播期播量适宜。播后苗齐、均匀、苗壮,冬前总茎数108万/亩,亩穗数55.0万,合理足够的群体奠定了高产基础。
三是抗旱防灾与节水灌溉结合,实现节水高效。冬前,10月18日每亩浇出苗水20方、11月22-30日浇越冬水40方;冬季1月20日,实施冬季镇压,提墒保墒、抑制了干土层增加,冬前冬季措施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春季因苗因墒节水管理,适当减少了返青拔节浇水量,亩浇返青水30方、拔节水40方、灌浆水30方,全生育期亩灌水160方,在今年春季较旱的情况下,亩灌水与上年持平,平均每方灌水生产小麦4.21公斤,加上132.7毫米降雨后,单方水产出小麦2.71公斤,较上年提高5.9%,达国内领先水平。
四是平衡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结合,达到高效施肥。整地前亩施复合肥(N:P2O5:K2O=15:20:10)50公斤,结合播种亩施种肥磷酸二铵10公斤,返青、拔节期采用喷灌水肥一体化方法亩喷施尿素10公斤和10公斤,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8.5公斤、五氧化磷14.6公斤、氧化钾5.0公斤,亩施纯养分38.1公斤,每公斤纯养分生产小麦17.7公斤,较上年亩养分减少1.15公斤,相当于每亩减少尿素2.5公斤,每公斤肥料产出较上年的16.1公斤提高9.9%。
五是积极采用了轻简化栽培技术。一是应用了拌种综防技术,拌种时,将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综合使用,起到了杀虫、防病和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的效果,冬前苗齐、苗壮、苗足。二是采用了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亩减少人工投入20元,大大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三是积极落实一喷多用技术,结合化学除草、吸浆虫和蚜虫防治,喷施杀菌剂和叶面肥,实现了除草、防虫、防病、促长、抗衰和穗足、粒多、粒重和保丰产的综合效果。
由于品种和技术配套应用,该农场平均亩产达673.8公斤,连续6年蝉联北京小麦单产冠军,仅次于该农场去年创造的历史最高纪录681.8公斤,也是北纬40度区域小麦单产历史第二高。该农场小麦每年均以种子销售,按去年小麦种子销售价3.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为2021.4元,亩成本665元,亩效益达1356.4元,较全市节水高效示范点平均亩增收450元,增幅58%,窦店二农场小麦籽种生产实现了节水、高产与高效相结合。
(作者: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柯南雁 周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