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有病不成灾有疫不流行”防控基础

2016-11-25 14:41

打印 放大 缩小

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动植物疫情应急工作处了解到,今年北京以“全面落实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和动物防疫责任制落实”为核心,创新重大动物疫情和农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狠抓应急管理基础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确保全年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奠定基础。力争实现畜牧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有病不成灾、有疫不流行”的总体目标。

抓好动物防疫责任制落实,提高各级主责部门的责任意识。继续宣贯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法定理念。进一步强化各区县政府动物防疫的责任意识,签署2016年度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切实把好动物防疫的各个关口。

推进“一案三制”应急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在现有法制和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丰富探索务实高效工作机制,突出“早快严小”的工作作风和要求,第一时间控制相关突发事件,减少和降低各种影响,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探索推进京津冀畜牧兽医协同发展事业,提升“三地”联合预警能力,落实防疫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开展“三地”畜牧兽医事业协同发展会议,共商“三地”畜牧、兽医、畜禽产品安全三方面政策落地。力争在信息沟通、动物疫病防控、检疫净化同步的基础上,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科学预警分析和研判等方面力争取得新进展。举办“三地”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提升区域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协同能力。

积极配合农业调转节工作,做好业务拓展衔接工作。在落实好处室职能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推进农业调转节工作。

在“调”方面:随着养殖企业的外迁,调整工作思路,动物疫情防控措施外延,进一步强化三地防疫联动机制,保障“三个安全”。在“转”方面:动物疫病的防控方式由“战时应对”向“平时训练”转变,提升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在“节”方面:提高防控技术和措施,减少疫情发生、减少环境污染,间接节水。

推进农业应急管理信息化,具体实施市区两级应急视频指挥系统建设。根据北京市经信委、市财政局批复的项目要求,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表,全面开展农业应急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建成市区两级应急视频指挥系统。

重要时期抓重点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地。在常年抓好动植物疫情应急防控工作,落实好动物免疫、监测、消毒、检疫监管、扑杀净化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及春节、国庆、“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兽医实验室生物反恐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内环境治理和外埠进京动物及产品安全,落实“内防外堵”各项措施,形成综合防控长效机制。

坚持科学态度,全面推进兽医体系效能评估工作,利用效能评估结果,全面提升兽医系统各项工作能力。在扎实开展兽医体系效能评估和自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区县开展的自评估结果进行45项能力等级和225项能力指标综合分析。创新工作思路,谋划全局,提出10项需重点提升的能力,在工作中予以推进落实。

进一步强化植物疫病防控,做好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以推进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为目标,强化贯彻落实,着力提升植物疫情综合防控能力。同时,做好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组织好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及时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责任编辑:施玮琦(QF0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