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黑名单”

2017-01-20 11:32

打印 放大 缩小

平谷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授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作为本市“菜篮子”产品主产区,截止今年8月,平谷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84家,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08家,其中市级优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4家。今年9月,平谷区和房山区一起成为全国103家首批正式授牌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之一。

完善全程监管制度

记者了解到,平谷区建立了“一准入、三追溯”制度,实现全程监督和可追溯管理。逐步实现所有进入平谷区销售的农业投入品全部在农业局农安科备案,不符合备案条件和未备案的,不允许在平谷区域内经营和使用。农业投入品在经营环节和使用环节都有严格的追溯制度,产品更是如此。通过产品追溯生产者,逐级追溯各级经营者和企业生产者,做到对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生产者、每一个产品实现溯源追责、强化管理,从而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程追溯。

破解散户管理难题

小散户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最薄弱的环节,生产分散化、规模小、融入市场能力差、管理难,是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共通问题。为此,平谷区创新建立了产销衔接管理模式,使小散户利益得到最大化,激发农户在独立生产时自愿采取安全生产措施,在产品交易上主动合作,形成真正意义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西营村“三位一体”模式发挥“1+1+1>3”的实际效应。目前,大桃成为全村农户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正式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刘店镇“诚信果”模式给果农带来了丰厚红利,同时形成了丫髻仙桃全产业链闭环,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建立诚信约束机制

2015年,平谷区建立了畜牧、水产、蔬菜、果品等14类近13000个监管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了“黑名单”制度和风险分级量化监管机制。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重点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户等列入制度管理对象,对列入“黑名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3年内不予财政补助的涉农建设项目立项或初审,不予非普惠制强农惠农资金补贴,不予涉农类先进或荣誉称号的推荐申报与评定。

不仅如此,农业、食药、公安、税务、司法、银行等多部门将实现信息共享,对失信企业在政府供应土地、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融资授信、政府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限制,构建农产品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体系。

责任编辑:施玮琦(QF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