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7月7日,闷热之中,暗流涌动。
1937年7月7日的白天并没什么“事变”,冲突在夜晚发生,真正的战斗则发生在7月8日凌晨,整个“七七事变”,则从7月7日夜一直延续到7月28日,事态层层升级,背后则是日本侵略者吞并华北乃至灭亡中国的无限野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看看在那个闷热的七七之夜,侵略者的嘴脸是怎样骄横,中国军人怎样誓死捍卫主权,老百姓又遭遇了怎样的苦难。密集的枪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古都北平,也震醒了沉睡的东方巨狮,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就此拉开序幕。日本侵略者从此陷入二战东方战场上最大的“泥淖”,再也没有机会抽身。
卢沟桥为何变成焦点
1937年,北平的东北面在“九一八”事变后已经沦为日本奴役下的伪满洲国。而东面是汉奸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面是日本豢养的“蒙疆自治政府”。东南面是日军强占的丰台镇,只有西南面的宛平城、卢沟桥、平汉铁路桥尚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中。
也就是说,在1937年7月7日之前,宛平城和卢沟桥已经成为北平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中国军队必须死守,而日军也只有侵占这里,才能把北平彻底收入囊中。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所欠缺的,无非是一个借口。
7月7日奇怪传言不幸成真
各种历史信息显示,早在1937年7月7日之前,日军上层就流传着“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事变’”的传闻;而在北平上层的中国人中,也流传着“七七将有大事发生”的奇怪消息。连住在卢沟桥畔的村民也感觉到,就要打仗了。因为他们在下地干活时,已经能够看到日军黑森森的炮口,直指宛平城。
中国守军已经严阵以待。7月6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营长金振中,化装成农民,悄悄来到日军演习地点,发现日军在以平汉铁路桥为目标,进行攻击式演习。感觉到事态严重的金振中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对守城部队做出周密部署。3营是一个加强营,约1400人,战斗力相当于一个团。
二等兵“失踪” 日军砸开宛平城门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军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其间第1小队派二等兵志村菊次郎向清水节郎报告战况,然而,他却“一去不返”。快到夜里11点,一只搜索小队出发,寻找“失踪”的二等兵。原来,志村菊次郎是在返途中走错了方向,他发现不对劲后,又返回来,在黑夜中瞎走乱撞,直到遇见寻找他的小队长一行。
与此同时,中队长清水节郎却已向远在丰台镇的上司一木清直大队长报告: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请求派兵增援。一木清直接报后,立即向顶头上司牟田口廉也报告。牟田口廉也则命令一木清直率第3大队开往卢沟桥。
随后,清水节郎派兵来到宛平城东门外,向中国守城士兵吼叫:“一名大日本皇军的士兵演习‘失踪’了,我们要进城搜查!”守城士兵严词拒绝:城门一直关着,你们外边演习的士兵“失踪”,跟我们无关,不能开城门。一听被顶回来了,平日骄横惯了的日军士兵,开始砸城门。
于是,二等兵“失踪”事件让日军高层如获至宝,他们知道,对北平乃至整个华北动手的机会来了。
全面抗战第一枪在卢沟桥畔响起
时间已经到了1937年7月8日凌晨4时23分,日军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向宛平城开炮。日军随之向宛平城、平汉铁路桥展开疯狂进攻,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士兵立即还击。
自7月8日凌晨至11日凌晨,金振中指挥3营全体官兵,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前后击退日军5次进攻。11日凌晨2时,他又亲率敢死队收复铁路桥东端阵地。金振中在追击逃敌时,被敌人冷枪击伤后抬出战场,送往保定医院救治。
当年亲历者一生批判日寇罪行
郑福来就住在卢沟桥畔,当时6岁的他是被炮声震醒的。他准备去上学,却看到一枚炮弹在自家北房西侧爆炸。他突然明白了,日本人攻城了!
郑福来眼看着邻居家10岁的小伙伴四春子,被横飞的弹片炸开肚子,血流满地。血,就是1937年事变开始后留给郑福来的全部印象。7月29日,北平沦陷。回宛平城家里的路上,郑福来看到了路边横七竖八的尸体。大人们不停地在他耳边念叨:闭着眼睛走路,千万别看。
如今,郑福来成为卢沟桥抗战史义务讲解员。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他说,“我活一天就要讲一天,能活到100岁,就讲到100岁!让更多人了解到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英雄归宿 狂徒末日
1985年3月1日,曾在卢沟桥畔浴血抗敌的血性军官金振中,以83岁高龄病逝。他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卢沟桥畔。经北京市领导批准,1985年8月14日,即抗战胜利40周年纪念日前一天,在卢沟桥举行了金振中的骨灰安葬仪式。
而当年那个“重要”的小人物志村菊次郎,在七七事变之后,因日军掩盖真相的需要,被遣送回国。可到了1944年10月,战争机器又一次将志村菊次郎这颗螺丝钉卷了进来。他再度参军,可这一次的运气就没有第一次那样好了。在缅甸战场,志村菊次郎被中国远征军孙立人的部队击毙。
整个七七事变中,广为人知的佟麟阁和赵登禹将军以身殉国,忍辱负重的张自忠将军也在之后的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如今,北京城内还留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道路。
事变的两个直接策划者,大队长一木清直,于1942年在太平洋战场战败后切腹自尽;联队长牟田口廉也战后被盟军以战犯身份逮捕,后被释放,亡于1966年。而真正的幕后黑手,侵略升级的主要策动者之一东条英机,于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并执行。
■专家点评
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正式开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和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战的推动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了庐山谈话。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并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副处长 常颖)
除署名外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