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真情永存

2018-05-28 13:2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上世纪60年代,我们都只有13岁,通过公平的竞争,考入了知名的北京大学附中,接着我们45名同学组成了初67届5班的班集体。

本来我们都应该挺有前途的,我们中许多人做的“北大梦”应该可以实现的,但“文革”中断了我们的学业, 1968年大家分离了,奔赴祖国的四方,在当时的形势下,没有告别,没有留言,更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大家以为永远不会再相见了。

月转星移,岁月荏苒,历史长河在奔腾,社会在发展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国家出现了新面貌,许多在外地插队和工作的同学返回了京城。经过原来班长的努力终于将在京的10多名同学找到,进行了分别17年后的第一次聚会,融洽感情,反思过去,大家都觉得同学之间的感情是最单纯的,应该倍加珍惜,百般地呵护。

时间又过了多年,进入了21世纪,班里的45名同学大部分都已找到,几乎每年都要聚会一次,但仍有几个同学杳无音信,大家惦记着他们,总想找到他们。

一位同学把几十年前同学入学时学籍卡上的照片扫描下来,都是12岁时的形象,看着这些幼稚、天真的模样,感叹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同时也感到母校管理的严谨,那么多年前的学籍卡,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还保存的这般完好,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通讯工具飞速发展,各种通信方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我把这些照片放在博客上,并把每人的名字注在照片下面,主要想经常观看作永久留念。

可是奇迹发生了,一位失散了40年从没联系过的同学竟发现了我的博客并留言很想与同学们联系。我看后惊讶不已,我们找得她好苦,总打听不到她的信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赶紧留言,让其把联系方式发送我邮箱,通过邮件联系,得知了她的近况和其他联系方法,更高兴的是她又提供另一失散四十多年同学的电话。问她如何看到我的博客的,她说偶然在百度搜索上敲上她的名字,我博客上有她学籍卡照片及她名字的那页竟出现在她面前,令其大吃一惊,真是奇缘那!世界真是那么小,其实她离我们并不远,就在石家庄,这又觉得世界又那么大,找寻她用了几十年。我按她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到另一失散的在太原的同学,他竟激动的一夜没睡好觉,他说他寻找同学多年了,怎么也找不着,梦寐以求的事却来得如此突然,真有戏剧性,怎不叫他激动万分呢!

至此为止,可以说全班同学绝大部分找到了,但遗憾的是还有两个叫江涛和李春华的男生不知下落,难道真没办法了吗?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一位同学找到了一位公安部门的朋友,请他再通过公安网络查找。但全国同名同姓的人很多,需要分析筛选。根据那两个男生的情况,在公安部门的朋友热心帮助下,查到江涛在秦皇岛,李春华在佳木斯,但没有他们的电话号码,而且还不知是否是本人,只好寄希望去信联系了。我给他们发了信,上面有我的电话号码。几个月过去了,石沉大海无消息,正当我绝望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江涛的电话,确认他就是我们找的江涛时,我们互相几乎兴奋地跳起来,几十年了,终于找到了!他说他到南方打工去了,刚回秦皇岛,才看到信,真不容易啊。于是他很快来到北京与大家见了面,欢喜的劲儿就甭提了。那李春华在哪儿呢?在大家印象里,李春华由于家庭原因,人生遭遇坎坷,这更增加大家找到他的期望。半年过去了,李春华一直没回信和来电。我打佳木斯114查号台,查到李春华所在的前进农场电话号码,打过去后答复说农场人员变换频繁,最好给派出所户籍部门打电话,信息更准确,并提供了当地派出所的电话号码。于是给派出所打电话,一位年轻的民警听了我说的情况后,热心表示帮忙,说这样寻找失散了几十年的同学,人间真情诚挚可贵。民警千方百计终于打听到了李春华已搬到哈尔滨,并提供了李在哈尔滨的电话号码。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李春华通话时,他也激动万分,悠悠岁月几十载,同学情谊重如天那!母校50周年校庆时,李春华夫妇从哈尔滨来到了北京,同学们与他已42年没见面了,那激动地情景可想而知。李春华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被错误打成反革命判刑,从此厄运降临全家,母亲过早去世,李春华“文革”时去了北大荒,相依为命的姐姐被逼成精神病,后治疗好一些并结婚生一女儿,但不久病情复发过早去世了,他的姐夫几年后也去世了,从此李春华远在异地他乡与亲人和同学们失去了联系,这次找到他实属不易,也得力于网络的帮助。值得庆贺的是这次他来北京短短的半个月期间,在同学们和民警热心帮助下,经过曲折的过程终于找到了他在北京的外甥女,这是他唯一的亲人了。他的外甥女31岁,头次见到舅舅,抱头恸哭,动人的情景叫人潸然泪下。至此,经过漫长的20多年里,我们终于陆续找齐了全班同学,悠悠岁月真情永存,网络作用功不可没。

我们的人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当年的少男已两鬓飞花,当年的少女已皱纹满额。谈起人生,大家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人生这本书也写了大半部了,改革开放让我们又团聚了,大家拥抱着当年的理想,愿让今后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作者 陈兵)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