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40年

2018-06-01 14:3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出生在1977年,第二年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就在神州大地上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前几年因为太小没有任何印象,只是听父母说生我的时候还是生产队,大家一起下地劳动到年底统一分粮食,只是分的太少根本不够吃,人民还处于半饥饿状态,等我记事的时候倒没有感觉到吃不饱饭,就是每次蒸馒头时母亲都会参些杂粮,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纯白面馒头,还放到竹篮里,挂到房梁上怕我们小孩子当零食就给吃没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菜,就是地里种的胡萝卜,腌上一缸,这就是一年的菜,当时也没有感觉到什么是穷,好像每家都是这样,就连后来上了初中吃的都是自家腌制的咸菜。就是特别盼望着过年,只有到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饺子,才能买一块花布给缝制一身新衣服,只有过春节的时候才能买的起一毛钱一只的小红发卡戴在头上对着镜子看,能美上半年,少不更事得我第一个十年最美好的愿望就是过春节了。

90年代初期,那时候已经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最令我兴奋的一件事就是我家买电视了,那是我家的第一台电视,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买回家以后安装好只收一个台,剩下的全是雪花,后来才知道得按上室外天线还要装的特别高才行,为这事,爸爸、我、还有弟弟我们三人专门去林场买了一颗又细又高的树抬回家当做天线杆,把天线挂在树顶上再把树固定在房顶上这样已经足够高了,即便这样我们那“宝贝”也多收不了几个台,但是这已经让我和弟弟兴奋的几夜睡不着觉,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那时候我们村没有几家有电视,以至于每天晚上都要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因为邻居们吃完晚饭后都不约而同的往这聚,起初他们都不带凳子,我家凳子又不够多,只好在地上铺上席子大家都席地而坐好不热闹,后来邻居们都自觉带上小凳按先来后到的秩序挨着坐下,只等着看一天连续两集播出的连续剧《渴望》。就是这种场景持续了大约有一年左右的时间,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后来电视就不用搬出来了,因为电视普及了,再也不用跑到别人家看电视了,整个村庄又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每家房顶上都有一根杆子上面挑着一个圆形的电视天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因为那时候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的愿望就是让我跳出农门,能成吃上“公家饭”,不要像他们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辈子在土里刨食,所接触的人当中只有老师吃着“商品粮”,另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特别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无所不知,长大了也想像他们那样站在讲台上传播知识。到了初三就有分水岭了,有一部分非农业户口的可以上技校,技校比较好考,要求分数也较低,毕业后直接分配对口工厂去上班,身份就变成工人,在那时工人也是非常牛的职业,一般都是干部家庭的孩子、工人家庭的孩子还有一些老师的孩子都是随父母户口转非的。我当然不属于这一波人,没有资格考技校,剩下的就有中专和高中了,中专是最难考的,考上中专就是干部身份,毕业后国家直接分配,这对农家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最捷径的一条路了,有好多人复读几年就想考中专,学校给的名额有限,当时的学习压力不亚于现在考“985”大学,当然我是那个比较幸运的,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上师范,而是上了农业学院,注定于教师这个职业无缘。剩下的学生有的初中毕业辍学,有的上了高中,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当年眼界低,如果上高中考大学可能生活又是另外一个模样,参加工作以后自我感觉学历太低,又自考本科。说上高中不得不提我的老公,他是我初中同学,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早恋,只是彼此有好感,学习上互相激励,他中学毕业后考上了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后来考上了大学,他也是我们那一届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90年代末期我的学生时代结束了,1999年我正式参加工作,因为在中专学的是财经专业,毕业后被顺利分配到我们镇政府财政所工作,拿着第一个月发的工资不亚于当年接到中专通知书的激动心情,在大集上买了两斤肉让母亲在家包饺子,全家人一起围桌吃饺子以表庆祝。转眼进了2000年,弟弟初中毕业以后就去南方打工,那时候打工潮席卷全国,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家里的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不仅盖了新瓦房比原来的土房子宽敞明亮多了,还增添了几件家用电器,电冰箱、电风扇。当然那台黑白电视也光荣“下岗”了,换成了24寸的彩色电视机。总结一下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我完成了人生三件大事,那就是工作,结婚,生子,上面也提到老公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某部队工作,从此我们开启两地分居的生活模式,深刻体会到当军嫂的不容易。

2011年老公终于到了可以随军的级别,我和女儿的户口都迁到北京,工作也随之调过来了,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的分居生活,现在在北京有房有车工作也算稳定,生活上也越来越现代化。弟弟也成家立业在老家县城买了房子,父母也跟着住进了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我们家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我也到了不惑之年,改革开放40年,也就是我的成长历程,从乡村小姑娘到大城市的公职人员是我人生的华丽转身,这里面有我个人努力,也有很多机遇和挑战。每当回老家看望双亲,都会回到童年的老屋,虽然年久失修房子也都坍塌了,但是站在那里童年的每一个片段都在脑海里浮现......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