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九三”大阅兵

2018-07-24 09:4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新中国成立后一般是逢国庆节阅兵,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决定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地区阅兵,彰显了中国人民铭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强决心,可谓重大创举。

这次阅兵亮点之一是组建抗战老兵方队,分别邀请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游击队和国民党老兵等各方代表参加。抗战老兵遴选工作组织严密条件标准高,据了解首先是抗战资历长的,其二是直接参加对日军作战的,还有是职务较高、身体较好能保证顺利完成阅兵的。所以最后能坐上阅兵车是非常不易的,也是每个老兵非常重视珍惜的。据统计参阅老兵的平均年龄是90岁,最年长者102岁。而我竟有幸作为八路军抗战老兵的陪同人员亲历了大阅兵。

我父亲袁剑是三八式老兵,他1938年年初从老家山西运城艰苦跋涉徒步过黄河经西安,于38年4月到达陕北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同年6月入党。后来被选送到参谋训练队学习作战指挥。毕业后到八路军一二零师担任作战参谋。抗战期间他先后参加了晋西北春季反扫荡、百团大战、冬季反扫荡、解放山西文水等战斗战役,并在回忆录里把这些战争经历记录下来。为阅兵准备材料时父亲又把过去写好的文章认真整理修改一遍。

随着阅兵日到来,陆续有记者来家里采访,父亲精神饱满的讲述了他的抗战往事,记者们也如约发表了采访文章《反扫荡战火洗礼中成长》、《把真实的抗战告诉后人》、《烽火硝烟战顽敌》。

我们于8月20日去首都大酒店报到准备参加阅兵,政治部门派干部带队入住。邀请老兵提前入住酒店,是阅兵指挥部精心安排的,以便让从祖国各地到来的老同志有个身体休息环境适应的过程。这段时间还为他们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期间有民政部门的慰问活动,开会也是要求各单位带队干部或随员参加。当时还有一份《抗战老同志参阅快报》发行。

父亲在酒店见到了抗日时同一部队的老战友来自西安89岁的刘书才,8月5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刘叔叔的文章《毛主席勉励我去打鬼子》,文章发表后父亲专门让我看过。父亲和刘叔叔见面他们俩好高兴啊,我也抢拍下了他们自然放松的笑容。

在酒店等待阅兵的时间,我怀着敬仰之情拜访了一些老兵,他们都很愿意接待我,给我题词。八路军老兵张志廉给我深刻的印象,他92岁,身着戴满功勋章的军装既威武又慈祥,他在抗日时是聂荣臻麾下的电台通讯兵,他回忆着过去缓缓说道:“1941年是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部队非常困难…”这一瞬在我心里成了永恒。我请国民党远征军96岁老兵容州给我题词,他先打一遍草稿然后正式在签名本写上:“弘扬抗战精神”。参阅老兵之间互相了解访问亲密无间。

按照日程8月23日阅兵举行全流程全要素预演。事先给随员开会,说明不要求必须老兵本人参加,可以由随员代替。我连想都没敢想自己去预演,也没和父亲说起。会后恰巧一个熟人来说了此事,父亲才知道。晚上父亲和我说他不去预演了,让我去。我明显感觉是他不是因身体原因不去,而是有意把这个机会让给我,让我见见世面。

预演那天我特地穿上了阅兵指挥部配发随员的有纪念抗战70周年LOGO的橘红色的T恤。天没亮阅兵车就开到酒店外面停放好了,集合前有序顺地进入院子里,车身两侧有抗战题材浮雕,驾驶员们皮肤黝黑身姿挺拔,车上还配了医生护士各一名负责保健。我上了二号车坐在父亲的5号座位,我解读的座位安排颇具深意:每辆车定员十一人,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老兵几方人员按年龄排座位,年纪大的靠前,但是第一排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我们车上是5名老兵6名随员参加预演。

在车上等候时发给我们一束绢花,规定通过天安门时用车外侧的手挥舞花束。车驶出院门绕了一小圈到达正义路口等待出发。2号车排在前面,一会儿阅兵车队指挥之一武警部队一位副师长走来和我们聊天,因为参加预演不能带手机,我们都为无法拍照而遗憾,副师长用他携带的相机给我拍了乘坐阅兵车的照片,后来他洗出来放大并派人送给了我。

出发时间一到,所有车辆以阅兵队形列阵在起始线。最前面是40余辆国宾摩托车呈箭头状队形,我看到摩托护卫队员的背影,他们身着礼服佩戴头盔穿长靴一脚踩地一脚蹬车,一个个极其英武标致的后背已经亮瞎了我的眼睛。抗战老兵方队30辆车,三辆车成一横排,2号车在第一排中间位置。

一开始放广播代替领导人讲话,随后的过程和正式阅兵一样,首长车检阅各个方队,车回到天安门,开始了阅兵方队预演。

我乘坐敞篷阅兵车来到天安门广场,依次经过国家博物馆、革命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此时,天是阳光明媚的蓝天,地是宽阔笔直的道路,两块巨大的银幕竖立在广场两侧,显示现场的影像。我集中精力看天安门城楼,偶尔回头看见我们车队出现在银幕上,两旁的观礼台坐满了观礼群众,他们对着阅兵车绽放笑脸举臂欢呼。

一时间我有些眩晕,鄙人何德何能?能在国家的象征人民心中的圣地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乘坐阅兵车,感受观礼群众的欢呼,顿时百感交集百味在喉。心里不由得默念起革命领袖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李大钊…把我能想来的这些领袖先辈的名字在心里名字默念了一遍。

9月3日正式阅兵日,我把父亲送到阅兵车上就在酒店等候,那会儿顾不上看电视实况,就在楼下仰头看空军机群飞过天安门上空,当拉着国旗军旗的直升机飞过,组成70字样的机群略过,拽七彩烟带的直升机跃过,一个又一个空军编队从头顶轰轰而过,我们的欢呼声赞叹声一遍又一遍响起。

阅兵回家后9月5日父亲受邀参加了复兴门外一小的开学典礼,他身着八路军阅兵服为师生开学致辞。在以后的好几个月,我每天乘坐的地铁电视都播放阅兵录像,我也一直可以看到父亲阅兵的珍贵镜头。虽然地铁车上人很多,但是谁会知道车里的我看的是我爸的录像,谁又像我这般满足自豪呢?

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活动在我平生是第一次,它是父亲晚年生活的顶峰,是我人生的重大事件。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袁再鲜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