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农村巨变谱新篇

2018-09-07 09:4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直到20岁参军才离开农村。有幸的是,1978年转业分配到民政部农村社会救济司,先后做了20年农村救济、救灾、扶贫、助残、敬老养老工作。而且1990年到1991年又在井冈山革命老区驻点扶贫一年,做的是全面深入的农村工作。退休后,始终在关注和研究农村工作。因此,我对农村工作情有独钟,对改革开放40年农村的发展变化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又在改革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不仅是世界绝无仅有的,而且也是史无前例的。迄今为止,似乎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哪一个朝代,能在40年间,使8 亿多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摆脱了贫困落后面貌, 奔向全面小康,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欣欣向荣景象。改革开放40年,我国新时代农村的巨大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新”方面:

谱写沧桑巨变新篇章。中国的改革开放,应该说是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序幕的,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全国农村改革的新举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农工林牧副多种经营,到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多种附加费用宣告终结;从社会救济、救助、救灾,到科学、全面、精准扶贫开发;从亿万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迎来新生,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全面振兴;农村农民从一穷二白,到吃穿住医行和文化生活丰衣足食、丰富多彩……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用四十年时间,取得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沧桑巨变,谱写了史无前例、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提升改革开放新观念。四十年来,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进步,首先是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广大农村的生产活动由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单一的农产品种养,逐步发展为以增收为核心,统筹考量生产、储运、销售的发展新模式。农民的商品经济和市场融入意识不断提升,收入成倍增长。闯市场、创新路成为乡村脱贫困——奔小康——快致富的新举措。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农民对土地依赖松动,开始将农转商、农转工、农转服作为新的追求。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权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今,土地“三权分置”深入人心,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民千方百计增收增效,制度红利得以充分享受,经济收入迅猛增加。

开辟全面致富新途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农村群众的努力之下,率先取得了新的突破。农村生产关系逐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产品流通体制日臻完善,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生产方式加速转变,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构建,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振兴农村的重要措施,增产转向提质成为增收致富的必经之路。我国的大部分农业区,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成为事实上的主要务农者,农民已经基本告别繁重的体力劳动,大量离开土地。也有一些农民成为职业化的农业经营者,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 280 万个,其中农民合作社 179 万家。农产品的供给也呈现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特征,价格加速与国际市场一体波动,原有的政策性价格体系加快与市场机制并轨,农业补贴方式与时俱进转型,所有这一切都为农村全面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现幸福安居新面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在探索中重建,在实践中发展。从以面为主的扶贫开发,到面、点结合的多维扶贫,再到现在的以点为主的精准扶贫,扶贫机制取得长足发展,几亿农民实现脱贫,逐步走向富裕之路,实现幸福安居成绩斐然。民政系统的社会救助、救灾,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弱势群体起到了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保障救助对象过上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四十年来,从看病贵、就医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解决了过去长期困扰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满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要。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建立,也使农民老有所养成为现实。各项惠民利农政策落地生根,让广大农村居民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农村居民如今吃穿住医行和文化生活越来越好,幸福安居感不断提升。尤其是住房方面,绝大多数农村茅屋土房基本消失,楼房、砖瓦房比比皆是。在行的方面,柏油、水泥公路四通八达,相当多的农户有了机动车辆。这些新面貌构成了新时代农村振兴的最大亮点,也必将是继续推动农村巨变的强大动力。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新时代构建美丽宜居新农村的短板。近几年,环境保护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坚决补齐这块短板的决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关于“建设美丽中国”,“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一个美丽中国”、“四个老百姓”的美好召唤,成了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的纲领和指路明灯。拓宽社会环保投资渠道,探索资源有偿使用方式,乡村环境保护投入大大增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难点问题,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环境监管能力得到不断强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现代高效清洁生产农业新模式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美丽农村连片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必将前程似锦!

回顾我国农村40年的沧桑巨变,展望新时代新农村如诗似画般的美好未来,不禁使我想起了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一诗所歌颂的感人情景,仿佛也是对我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美好赞颂:“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王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