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首图六层“重建”陈夏书房

2025-03-29 07:2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首图六层“重建”陈夏书房

“1、2、3……”昨天(28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家里一派忙碌,大大小小36箱图书一一做好标记,从家中启程,运往首都图书馆。此前,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决定将一生藏书陆续捐给首图,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采访报道,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陈平原在书海里寻寻觅觅。本报记者 崔家宁 刘英文摄

每本书的去留反复斟酌

踩沙发、爬梯子、选定书、传递书,71岁的陈平原身手敏捷、轻车熟路地将书架高处的图书一一拿下来,再由首图工作人员装箱、打包、搬运、装车,整个过程无缝衔接、一气呵成。

3天前,陈平原夫妇就已开始整理和筛选图书,“我们的困难在于,目前还在做研究,哪些书送走,哪些书要留下来,夏老师反复斟酌,用3天时间先整理出来25箱捐赠图书。”陈平原特别提到,好多书质量很好,也很漂亮,但其实使用率不太高,有的书一放20年,几乎不怎么利用,应该趁这次机会,让它们见见天日。

“对于我们来说,怀旧主要是那些简朴的老书,而不是印制漂亮的新书。所以,新出的书,我们反而送走的比较多。”不过,陈平原再三提及,朋友们送来的很多新书,若没看就送走了,那样对朋友不尊重。所以,这部分新书会先留下来,每本都翻一翻,看一看,再送走,那样才心安。他的想法和夏晓虹不谋而合,“朋友的书,还是多留一段时间吧。”夏晓虹说。

将这些图书运走,陈平原、夏晓虹夫妇也有不舍,在送走它们的前一晚,陈平原甚至没有睡好。他说,每一本书的去和留都要经过两人一致同意,就是担心忙中出错。“夏老师把关比我严,我说可以送的,她说有的还要保留。”最终,书的去留,其实由夏晓虹来定夺。

“我们慢慢来,不想太着急,因为,也担心爬上爬下,把腰给扭了,那就更麻烦了。”陈平原说,先腾出空间,整理客厅的藏书,弄好了,再整理两个书房的藏书。最终,客厅里那些固定书架,还是得放书,否则环境大变,很不习惯的。只不过,书架将由双排陈列变为单排陈列,再把书房里的藏书移出来一部分。陈平原说,之所以保留部分藏书在家里,目的是满足阅读及研究所需。

不要叫“书屋”,叫“书房”

在陈平原、夏晓虹夫妇藏书启程运至首都图书馆的同时,“陈夏书房”的设计、建设也于近期正式启动。

首图工作人员岳玥表示,首批图书拉回图书馆后,首先进行简单分拣,接下来进行贴条码、盖馆藏章、盖“陈夏书房”专藏章等流程。最后,编目加工完成后,这些图书将拨到“陈夏书房”陈列。

按照目前规划,“陈夏书房”将位于首图华威桥馆址六层。“陈夏书房”除保存藏书,陈列部分手稿及书画,还有阅读空间,环境优雅,值得期待。

至于开馆日期,陈平原夫妇将会选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具体时间还需商讨、确定。陈平原特别叮嘱,不要叫“书屋”,叫“书房”,因为“屋”是入声字,不好听;“房”是平声,念起来更响亮。

在陈平原夫妇看来,“陈夏书房”毕竟是读书人的藏书空间,设计不求华丽,典雅古朴就好,读者可以坐下来阅读、休憩、思考,安顿身心。那样,才能让读者真正领略书房的独特魅力。“我们有空也会去那里坐坐,今后我和学生们还将在首图开展讲座等文化活动,涉及北京中轴线文化、北京胡同文化、北京旧城改造和修缮等。”陈平原说。

除了图书捐赠,陈平原、夏晓虹的部分手稿及相关文献,也将在捐赠计划之列。“第一步先把书捐出去,后续整理家里杂物及手稿,哪些捐,哪些留,还得斟酌。”陈平原说。

视频走红出乎意料

3月7日,北京日报艺绽“名家书房”栏目独家报道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将把毕生藏书陆续捐赠给首都图书馆,相关视频火爆全网,众多网友的点评感人至深。有人为陈平原夫妇坐拥“书城”所震撼,有人被纸质书的独特魅力所感染,还有人为两人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感情深深感动,许多网友第一时间下单买下陈平原、夏晓虹编注的《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

“视频走红,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我们宠辱不惊。就好像演讲现场,听的人多,我们当然很高兴;人少,我们也能够接受。”陈平原说,他俩看了很多网友的点评,很感动,“但我们没像他们想象的那么伟大,我们就是普通的读书人,而且是那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不时往外张望的读书人。”

谈及《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一度卖断货,陈平原表示,“当时我就随口一说,本意不是为了推书,真怕被误以为是直播带货。”在他看来,这本书不是他们的主要作品,能够因为这则视频得到大家的关注,是件好事情,“很多读者因此进入阅读世界,我们很高兴。”

“捐一生藏书,本来就是一个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年纪大了,书籍太多,把它们捐给公共图书馆,对我们来说,是很幸福的事情。”陈平原说,关注的人再多,掌声再热烈,他们也不会过分得意。“捐书的事赶紧完成,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读书、写作。”(记者 路艳霞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