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关于2024年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记者从通告了解到,去年,本市完成2100台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消除各类问题隐患2600余项,本市电梯接诉即办量同比下降34.4%;今年将推进电梯“一梯一码”智慧监管,本月内全市31.6万台电梯将全部实现“一梯一码”。
根据特种设备登记数量情况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特种设备总量达467150台,其中包括9881台锅炉、316428台电梯、368台大型游乐设施、104条客运索道,以及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设备总量相比2023年底增长4.71%,其中电梯增量最多,增加14936台,增幅4.95%。
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如何?通告提出,本市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或重大影响事件,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基本平稳。全年受理特种设备安全投诉举报1592件,同比增幅10.48%,均已依法处置。其中涉及电梯的安全投诉举报1484件。
居民住宅电梯的安全状况,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去年,本市完成了2100台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400家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质量抽查和190家重点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抽查,消除各类问题隐患2600余项。记者了解到,去年,市市场监管局专门制定了电梯安全评估指引,今年计划对全市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全覆盖,让市民通过电梯“体检报告”,对身边电梯的安全运行状况更加了解。
针对电梯老龄化等原因导致故障隐患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住建委等部门印发《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问题解决方案》,该方案聚焦群众诉求集中、故障隐患突出点位,制定了22项工作措施。通告提出,去年,市、区两级联合相关部门在重点小区隐患整治、优化政策供给、党建引领电梯安全治理等方面同向发力,治理投诉集中小区25个,出台制度文件4个,推动911台电梯更新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全年电梯接诉即办量同比下降34.4%。
近期,不少市民都发现,小区电梯间和电梯内部粘贴上了附带电梯编号和二维码的公示牌。扫描牌子上的二维码,手机就能立刻显示出电梯基本信息、使用单位及维保单位信息、维保负责人和联系方式、检验信息等内容,让市民对电梯的维保情况和安全状况一目了然;如遇紧急突发情况,市民还可以通过扫码快速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便于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定位电梯具体位置,快速组织救援。通告提出,去年,本市已对使用15年以上的8万余台老旧电梯实施“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实现电梯维保环节非现场监管。记者了解到,本月内全市共计31.6万台电梯将全部实现“一梯一码”。(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