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海淀区5家创新主体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移动通讯、信息技术、机器人领域标准化方面开启广泛战略合作。
签署合作协议的5家机构包括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协议后,创新主体和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将基于人工智能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需求,在统一通信库标准、大模型推理、AI可信赖、开源影响力评估等前沿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和标准宣贯实施,服务人工智能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海淀5家创新主体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悉,以中关村论坛为契机,这是全国信标委首次与创新主体以框架协议的模式开展战略合作。6家机构中,有5家来自北京海淀,得益于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资源禀赋与海淀企业主动探寻人工智能市场化应用的首创精神。
标准衔接着科研与产业,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基于框架协议,我们期待与信标委达成零距离沟通、穿透式协作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快AI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进程,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缩短技术落地应用的市场化周期。”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
当前,随着未来产业发展的全面提速、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从技术单点突破向“技术+规则”双轨并进的转变,标准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纽带,在推动科技前沿成为产业实现、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企业合作的创新模式,有助于加速创新成果的标准化进程,更有利于构建起‘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合力探索以标准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降低行业试错成本和无序竞争,这对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