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团结湖公园,苏玉校、鲁全明、柏波(从左至右)合影。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北京团结湖公园绿化工人队中,隐藏着一位游泳高手。
“你是4月8日下水救人的‘迷彩帽大哥’吗?”
本来正在悉心侍奉公园花草的鲁全明收到了不少路人的询问,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颔首说,“是我”。
今年49岁的鲁全明,皮肤黝黑,话不多,习惯戴着一顶迷彩鸭舌帽。他刚到团结湖公园上班一星期左右,上班时间偶遇老人落水,他立刻跳入水中将老人救上岸。他水性好,下水救人经验丰富,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却意外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
鲁全明救人后并未留名,确保老人能呼吸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在网上流传的路人拍摄的视频里,他戴着一顶迷彩鸭舌帽,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迷彩帽大哥”。此前,他的手机向来屏蔽陌生号码,大家打不通电话,路人、媒体记者在团结湖公园现场才找到了他。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4月10日,团结湖公园,鲁全明正在工作。
绿化工人跳湖救出落水老人
4月,团结湖公园内正是花朵争奇斗艳、绿树抽枝发芽的时节。公园今年开办的首届桃花节刚刚落幕,而海棠、碧桃、洋牡丹等开得正盛。每天上午,都有附近的居民在这里唱歌、跳舞、演奏乐器,好不热闹。
公园里的勃勃生机意味着绿化工人的忙碌。鲁全明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细心观察,“要是花蔫了,就得赶紧浇水,要是灌木长得形状不好看了,就得赶紧修剪。”
4月8日下午一点半,鲁全明和同事们一起,正在团结湖公园离湖边不远的地方铺设树池盖板。太阳很大,他和同事们都热得满头大汗。
突然间,有人从湖边的廊亭急匆匆跑出来,打破了公园祥和温馨的氛围,“有老人掉水里了!快救人啊!”
鲁全明一听,赶紧朝湖边跑去。“之前看到许多老年人喜欢在湖边溜达,湖边又没有围栏,我就有点儿担心他们落水。”鲁全明说。他的同事苏玉校和绿化队队长柏波,也紧跟在鲁全明的后面。
“幸好我离得近,要是我在南门或西门,隔着一群唱歌跳舞的人,估计都听不着他们喊人。”鲁全明回忆道。
鲁全明跑到湖边一看,湖边围了一群人,已经乱成了一团。一名穿着粉色棉袄的老人漂浮在水面上,她已经不再挣扎,嘴里还时不时吐出气泡,多半已经失去了意识。有人往水里递绳子,急切地说“大娘你快抓绳啊”,有人忙着拍照,有人在给120打电话……
鲁全明站在岸边,先尝试伸手拽老人上来,结果发现老人离岸边大约有两米距离,手够不到。鲁全明立刻决定下水救人,他脱下外套和鞋子,把手机放在岸上,随即跳入湖水中。
鲁全明下水后发现,水大概一米多深,没到了他的胸部。鲁全明将老人托了起来,小心托着她的头,确保老人的头能够露在湖面上,“她一点都没动弹,我没太费力,借着浮力,把老人向岸边推去。”鲁全明说。
但湖岸又陡又滑,仅靠鲁全明一个人,没法把老人拉上岸。“快来搭把手!”鲁全明说。路人赶紧把绳子扔给鲁全明,鲁全明拉着绳子竭力往岸上走,岸上的柏波和苏玉校也帮忙将老人拉上了岸。
鲁全明上岸后,提醒岸上的路人,“赶紧给老人进行急救!”
“我说了两遍都没人听明白,我只好自己来。”鲁全明说。此时他全身都是水,浑身冰凉,腿已经冻麻了。他把落水老人的身体放平在地面上,抱住老人的腰颠了几下,让其头朝下吐了几口水。看到老人的嘴微张,慢慢开始微弱地吸气吐气,鲁全明这才放心地离开现场。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老人被送往附近的医院。
整个救人的过程也就几分钟时间。鲁全明着急回到工作岗位上,“活还没干完呢。”虽然贴身衣物都湿透了,但是宿舍距团结湖公园还有几公里距离,鲁全明没有回去换衣服,只是到公园里的卫生间把湿衣服拧干又穿上了。
苏玉校不放心,“身体素质再好也不能这么折腾,我穿得多,就把马甲脱下来给他换上了。”
少时学会游泳,多次救人从不留名
这不是鲁全明第一次救人了。在老家农村,他是水性最好的几个人,“我可能和水沾上缘分了。”
他是八九岁时学会游泳的。鲁全明的老家在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村里有一条河,鲁全明称它“大水泉子”,夏天时水量很大,大人小孩都喜欢到水里游泳,“凉快”。
一开始,他只是在浅水区里摸索着玩,观察别人是怎么游的,“有一个从武汉回来的远房亲戚,很擅长游泳,我们就跟着他学,我学的是最快的。”
提起少时游泳的往事,本来话不多的鲁全明一下子眼睛亮了起来,比画起游泳的动作,“我年轻的时候,能在水里闭气四五分钟呢,那时候在水底走都有在岸上跑得快。这些年,已经很久没有再测试过水下闭气的时间了。”
“学会游泳后,我几乎每天都去河里游,大人担心我出事不让去,我就趁大人午休时偷偷去游,偶尔被大人发现了还会挨打。”鲁全明说。
鲁全明第一次救人,是上中学的时候。他还记得,当时一群人在“大水泉子”里游泳,一个同学游到了深水区,不慎溺水。鲁全明在不远处的浅水区里,看着同学在水里慌张地挣扎,不停尝试把头伸出水面。鲁全明立刻壮着胆子游到同学附近,一只手抓着同学的胳膊,另一只手划水,把他从水中救了出来。
这一次也让鲁全明学会了在水中救人,“不能让溺水者抱住自己,要保证他的头露出水面,这样他才能有安全感,不拼命挣扎。”
2003年,鲁全明在辽宁锦州一处公园游玩时,也曾救起一名失足落水的儿童。当时,鲁全明听到呼喊,说是有孩子划船时掉水里了,他立刻下水寻找。鲁全明游了十多米,但湖水的能见度不好,他憋着气找了半天才找到孩子。鲁全明救起孩子后把他送回船上,并教孩子如何吐水,直到孩子“嗷”得一声把水全吐出来后,鲁全明才放心离开。鲁全明自豪地回忆道,“我记得很清楚,我转身走的时候,有人说我真是好人。”
1998年大洪水来袭,鲁全明与水搏斗,也是他第一次感到对水的恐惧。他眼睁睁看着有人被洪流带走,束手无策。在水流平缓一点的时候,他作为村里水性最好的人,率先探水路。他抓着绳子,蹚过水流,到对岸去转移不会游泳的村民,“生怕在水里摔倒,一旦摔倒,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救人的事连家人也没告诉
这次在团结湖公园救人后,鲁全明的朋友们也看到了网上流传的视频,并认出了他。一个朋友打电话过来,“你胆子挺大啊,不怕死吗?想想再救人啊,没命了怎么办。”鲁全明说:“虽然来了没几天,不知道湖水的深度和水下的情况,但想想应该没事,再说了,当时那种情况还要想的话,老人说不定就没命了。”
鲁全明说,他游泳从来没喝过水,是因为从来不去太深的地方,不想把自己置于那么危险的境地,“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救人后,鲁全明没有告诉妻子和孩子,也不想告诉他们,“我都没跟他们说过我会水呢,说了还得担心。”
苏玉校和柏波也是头一回知道鲁全明擅长游泳。“救人那天,是我认识鲁大哥的第四天,平时看他不爱说话,活干得认真、细致,还抢着干,没想到他还这么能游泳。”苏玉校说。柏波则说:“鲁大哥救人后,公司上下都很自豪,有鲁大哥这么勇敢热心的员工,公司也向鲁大哥发了一笔奖金。”
鲁全明说,虽然救过几次人,但他每次都是确定人能够呼吸后就离开了,都没留下名字。戴上迷彩鸭舌帽,隐去了游泳高手的身份,他又与公园里其他绿化工人一起,与盛放的洋牡丹、纷纷扬扬的海棠作伴。
问起救人的感受,鲁全明摆摆手说,“没啥说的,真没啥说的,啥也没考虑。”他有意回归平静的生活,又将手机恢复成了屏蔽陌生号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