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展出的陶瓶上画着一只张牙舞爪的章鱼。记者 邓伟 摄
今(15日)起至7月27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在故宫神武门展厅亮相,172件(套)珍贵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展出。这是中国首个米诺斯文化专题特展,一批展品是中国首秀。
牛,是出现最多的形象之一。展览开场,除了厄洛斯、阿芙洛狄忒等希腊诸神的雕塑,还有一枚克里特岛出土的银币——正面是长着翅膀的巨人塔罗斯,背面是一头奔跑的公牛。
独立柜里摆放着公牛头形绿泥石来通杯,面部特征精致,凑近可以看到牛额头上的螺形发旋。在埃及法老的壁画上也曾出现类似的杯子图案。
二楼展厅最显眼的一幅“壁画”,描绘了跳公牛的场面。这是米诺斯时期,克里特岛的“成人礼”——面对怒气冲冲的公牛,青少年要冷静地抓住牛角,腾空翻上牛身,展现出成为一名成年人的勇气。
一件公牛陶塑,全身覆盖红棕色的线条。很多纹饰与动物的肌肉部位吻合。“牛在米诺斯文明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中方策展人薄海昆说,“我们相对熟悉的希腊神话也和牛有关——克里特岛上关押着牛头人怪物。”
“从神话入题,再由考古叙事辅助,揭秘神话幕后”,是策展人希望打造的观展体验。米诺斯文化对中国观众相对陌生,这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以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高度发达的海洋贸易体系、独特的文字系统闻名于世。
没有太多眼熟文物,但有趣的文物比比皆是。肚子圆圆的陶瓶上画着一只张牙舞爪的章鱼,陶棺上的章鱼却长得酷似外星人。薄海昆解释:“最初是自然写实派,吸收了岛外的风格后,画风变抽象了。”一枚小巧的戒面上,细如发丝的金条分割出几何图形,镶嵌白色和蓝色玻璃釉。这种技艺是由埃及传来的。
薄海昆说,展厅使用了土色和黑色调,营造出克诺索斯王宫遗址的氛围,观众可以通过“神话”“迷宫”“青铜”“巧匠”“雕像”“远航”6个单元,从神话故事走进考古世界,见证米诺斯文化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展览结尾,故宫拿出13件院藏组成“海月同辉”篇章,展现中国青铜时代的魅力。这些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文物,与克里特岛文物属同一时期,彰显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