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围绕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
今年努力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
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将对《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昨日(16日),市人大常委会检查《条例》实施情况工作启动会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条例》施行已两年有余,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流通生态,还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这部北京数字经济领域的“基本法”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2023年、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5%和7.7%。今年,本市将努力实现全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
全市已建设5G基站13.39万个
会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及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目前,本市全国领先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成形。信息网络设施优势巩固,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13.39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61个,居全国首位。算力布局凸显绿色集约,发布《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市累计算力规模已超3.3万PFlops,有效支撑人工智能企业算力需求。
2025年,市经信局将对标对表并动态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时势,开展《北京数字经济“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做好《条例》实施效果评估,全面落实标杆城市建设年度要点,努力实现全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
今年,本市将继续夯实基础设施新底座。加快推动先进网络部署和应用推广,新建5000个以上5G-A基站。推进IPv6在全市基础网络规模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扩容升级。建设运营海淀、朝阳、亦庄、京西等公共算力中心,推动全市智能算力供给规模突破4.5万PFlops。打造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提升与实体产业融合效率。
数据要素市场将有新改革。今年,北京将衔接国家数据基础制度整体布局,深入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一区三中心”建设。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构建合规监管的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应用体系,建设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天、医疗等领域数算模一体化服务平台。
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更多场景
数字产业将迎来新的飞跃。市经信局透露,今年本市将继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落实大模型伙伴计划,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合作。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加强软硬件协同创新,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拓展。培育数字内容新业态,建好数字人基地等元宇宙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动元宇宙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推动具身智能产业示范,办好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和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一会一赛”。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产业数字化新场景将赋能各行各业。市经信局表示,今年将抓住“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在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个方面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开放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应用场景,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药研制领域形成突破,面向制造业重点需求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类大模型,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模型提升信用评估、运营管理和资本管理效率。
将检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
为切实推进《条例》和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今年将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16件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议案作为这项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据工作方案,本次检查重点工作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其中,将检查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包括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信息网络、算力、新技术、数字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投资建设、更新改造、融合利用,以及“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等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
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工作情况,包括完善数据产权、数据流通和交易、数字技术标准与规范、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制度供给;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开源社区建设、数字服务市场开放等情况。
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工作情况。包括促进数字经济业态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快数字创新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数字自贸试验区、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做好数字人才引进培育;积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帮扶等情况。
据了解,计划于11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审议执法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