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记者 郑涛)4月24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连发三大政策,全力激发创新活力,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科创二十条2.0 版”)备受瞩目。该政策在 “科创二十条” 基础上调整升级,计划每年投入300亿元专项支持资金,目标到2027年,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7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200家,形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政策围绕全链条支持,提出5方面20条举措,强化原始创新布局,如 “未来产业瞭望行动” 支持前沿领域早期项目;优化创新主体支持,分层培育企业;完善创新生态链条,新增多项行动助力成果转化。
同时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建设开源开放信创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致力于打造 “开源开放 + 信创” 双高地,到2030年培育超百家领军企业,带动产业规模破千亿元,包括“雁阵领航行动” 等十大行动。重点支持信创+AI、开源、软件智能等方向。从项目招引、技术攻关到企业出海,全方位支持信创产业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医药健康产业,提出到2027年医药健康产业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获批上市创新药械25个以上等目标。政策突出前沿布局,支持创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构建 “资金 + 人才” 支撑体系,深化国际合作。
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将为北京经开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域。
“科创二十条2.0 版”20条举措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围绕“加强原始创新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聚集创新发展要素——完善科技创新生态——深化开放协同创新”全链条支持,落实6大发展计划、实施14项重点行动,提出5方面共20条支持举措。
强化原始创新布局,实施四大行动。一是产业强基行动,布局“白菜心”工程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重大技术成果规模化、产业化落地,给予研发投入最高 50%的资金支持,特别重大项目支持金额最高1亿元。二是科创接力行动,对承担国家部委和北京市重大专项的企业给予 1:1 资金配套,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为3000 万元。三是主导产业强链行动,支持开展“揭榜挂帅”,由相关产业部门按实际需求发布榜单,单个项目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 1000 万元。四是未来产业瞭望行动,探索设立概念验证基金,挖掘遴选一批早期原始创新项目,单个项目给予最高 200 万元的资金支持。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施四项计划。一是创新成果奖励计划,对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予以资金奖励,强化科技产业创新激励。二是创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支持专精特新典型示范,分层分类培育壮大高能级创新主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格局。三是研发投入激励计划,对年度研发费用增长超过 10%的企业,按照高出部分梯次给予支持。四是科技服务业跃升计划,围绕制造业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三个层次,分别引进培育一批优质科技服务业机构,构建一体化科技服务体系。
集聚创新发展要素,实施五大行动。一是中小微企业“春笋”行动,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特点,按照企业员工人数以及发展阶段不同特点,分层次对办公空间予以房租补贴支持,最高支持2000平米,单家企业每年补贴超百万元。二是科技孵化器创建行动,对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3年最高累计3000 万元运营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对运营成效显著的一批孵化器给予资金支持。三是创新沃土培育行动,支持提升产业园区服务能力,对为园区企业免费开通跨区域通勤班车的园区运营单位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贴。四是亦城人才引育行动,支持企业自主认定人才,识别和挖掘技术极客,支持产业人才在经开区创新创业。五是金融增效行动,打造引导基金、千亿股权、万亿债权多层级金融支持体系,培育专注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创新“专精特新贷”产品,强化金融赋能。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实施五大行动。一是科产融合行动,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产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联合实验室。二是知识产权护航行动,聚焦知识产权侵权易发高发领域,支持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窗口,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企业开展专利布局,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三是标准引领行动,落实首都标准化战略,对获得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的单位给予1:1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平台赋能行动,支持建设一批中试平台,鼓励发展生物医药、商业航天、机器人等领域专业化平台,按照经认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支持;对成功申请为北京市科技条件平台的企业给予50 万元一次性支持;鼓励企业购买专业技术服务,给予区产业专项创新服务券支持和首都科技创新券配套支持。五是实施全域场景开放行动,支持以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为依托的应用场景建设,支持首产品、首方案、首服务应用推广,重点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自动驾驶城市级试验平台以及全景赋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生态集群,加快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创新产品拓宽应用市场。
深化开放协同创新,实施两项计划。一是区域创新协同计划,围绕重点领域,强化京津冀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围绕亦庄新城建设,强化与大兴、通州产业协同;加强与其他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等合作,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国际创新合作计划,“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支持举办国际大会、赛事,支持企业出海,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