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智慧育种大模型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答案来了!

2025-05-15 23:21 中新网

来源标题:智慧育种大模型从实验室“跨越”到田间

中国农业大学神农大模型团队研发的“神农·固芯”智慧育种大模型培育的首批优质作物品种日前已在雁栖镇顶秀美泉神农农场和北房镇丹辉农业基地成功试种,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智慧育种技术进入产业化应用新阶段。

1

“神农·固芯”智慧育种大模型去年在怀柔发布,此项科研成果可以有效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助力育种行业从“经验育种”到“精确育种”再到“智慧育种”转变,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智慧的结晶,也是怀柔区雁栖镇科学家工作室建成投用以来,孕育孵化的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之一,更是雁栖镇与中国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又一力作。

“神农·固芯”整合基因型数据与农业知识图谱,收集了几千万条图谱数据,并结合海量生产数据,从算法层面优化育种流程,将育种周期缩短30%以上,新品种研发周期从常规的5-8年缩短至2-3年。

“神农·固芯”融合基因编辑、多模态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数据采集-模型优化-品种验证”技术链条,突破传统育种技术瓶颈。试种的“雁栖1号”“雁栖2号”生菜新品种表现出抗逆性强、品质优的特点,增产提质效果显著。

顶秀美泉小镇的神农农场内,18亩智慧试验田划分出观赏游览区、挖宝体验区、科普教育区与采摘互动区,作物种植规划正在实施,未来将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农业体验。丹辉农业生菜基地的智能温室中,“雁栖系列”生菜产量提升、营养优化、农药使用量减少,展现出智慧育种的巨大优势。

此外,依托神农大模型的智慧管理系统集成多参数监测设备,实现了环境的智能调控、水肥的精准供给以及作物生长的数字化管理。不仅如此,基于“神农大模型”开发的智能设备已在全国多地应用,在昌平区,智能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的使用,实现大棚无人化巡检与精准管理,人工成本降低30%,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15%;在海淀区,“神农数字人”技术实现农业知识与生产指导的“人机对话”,应用于农场研学中心与智能温室。

目前,雁栖镇已形成“技术研发-品种试种-产业推广”创新链条,未来将继续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拓展智慧育种技术应用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