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指尖触摸千年文脉 匠心传承“京”彩非遗

2025-05-19 06:42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指尖触摸千年文脉 匠心传承“京”彩非遗

当青春与古籍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昨日,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之书香行——“妙手换新颜 指尖传文脉”首都高校学生参与国家级非遗古籍修复项目活动走进中国书店。在中国书店京华印书局大楼,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学子亲手体验古籍修复技艺,在“故纸堆”间感受中华文脉的千年传承。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京华印书局大楼这座百年建筑,聆听其百年历史。随后,古籍修复师讲解了中国书籍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随着时代演变不断更新、适用于不同功能的装订方式等。

在修复体验活动区,数十张长案依次排开,上面摆好镊子、刷子、喷壶等工具,以及等待修复的古籍散页。中国书店古籍修复师杨弋告诉大家,这些散页的最大“伤病”是虫蛀和霉斑,“纸张太脆了,呼吸都得放轻”。只见杨弋屏息凝神、轻抚纸页,一边向大家讲解要点,一边小心翼翼将与古籍相匹配的修补纸覆盖到破损处后精准裁剪,然后沿着裂缝一点点填补,再用喷壶将纸张喷湿,之后用刷子将纸上的褶皱刷平。

修复工作从细致的观察开始。同学们在补书灯的照射下,仔细检查古籍纸张上的每一道裂缝和虫蛀孔洞,确保不遗漏任何细微损伤。修复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优先处理最明显的破损部位,再逐步修复细节。在处理虫蛀孔洞时,需先以软毛刷清理边缘残屑,再从备纸册中精心挑选年代、厚度、色泽相匹配的补纸。补纸边缘采用手撕而非裁剪的方式,使纤维自然交错,与原纸无缝融合,最大程度还原古籍原貌。

面对复杂破损,指导老师现场示范关键技巧。“毛笔的角度要顺着纸纹走,糨糊要少量多次涂抹……”老师一边讲解一边以娴熟的手法演示。最后,修补完成的纸张进入装裱环节,装框后作为纪念品由修复者带回收藏留念。

“看花容易绣花难。这个工作真没想象中那么轻松,真正上手时我的手一直在抖。”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尚晓康同学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是中国书店的“粉丝”,也对古籍感兴趣,因此一看到活动通知就立即报名了。“今天的体验活动让我感到文物修护的重要和不易——修复古籍时好像我们的千年文脉正在我的指尖上传承。”他说。

据杨弋介绍,当天的体验活动主要让同学们了解修复的基本流程。在实际工作中,专业修复师面临的挑战要复杂得多。每部古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检测,包括年代鉴定、纸张成分分析、损坏程度评估等,还要精确控制修复环境的温湿度、光照和酸碱度。修复一部古籍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但成功让残破的书页重现光彩时,那种成就感和文化使命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修复的不仅是纸张,更是在延续文明的记忆。”他说。(记者 雷嘉)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