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 “数星星”不再奢侈

2025-05-23 09:45 新京报

来源标题: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5月22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北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

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北京生态保护红线

北京是一座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全市1.64万平方公里的秀美国土空间,是人类与万千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空间载体。

据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少琼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以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空间治理的核心要素,系统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将全市约75%的国土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空间支撑。在生态控制线内,进一步识别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极敏感、极脆弱的区域,合理划定占市域面积约27.5%的生态保护红线,并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和用途管制。

“其中,将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对重要生态空间和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整体性、原真性保护。”

北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

北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将生物安全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以269种鸟类、11种兽类作为典型物种,识别重要生物栖息地、廊道及节点,通过“点—线—面—网”相结合,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体系。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一体推进“拆违—腾地—修复”,完成生态修复约123平方公里,缝合城市受损生态肌理。十年间,鸟类种类增加近百种,珍稀动植物回归城区。比如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园,作为拆违修复后京城最大的绿肺,观测到鸟类物种达3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也现身于此。强化山前及浅山区的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将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2万余公顷,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恢复华北豹、黑鹳等重要物种栖息地。

编制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打造8大类花园场景、15片精华示范区,构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物多样性共生网络。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怀柔区喇叭沟门乡等地区,探索将暗夜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看萤火虫”“数星星”不再成为奢侈品。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