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如何让玉巴达杏“点石成金”?来北京海淀苏家坨这场文化沙龙

2025-05-24 17:48 科技日报

来源标题:北京海淀苏家坨玉巴达文化沙龙举办

5月24日,以“杏韵海淀·创意新生”为主题的北京海淀苏家坨玉巴达文化沙龙,在苏家坨镇阳台山景区举办。    

根据史料记载,明代时期玉巴达杏就作为贡杏,享誉京城。“玉巴达”在满语中是“好吃”的意思,玉巴达杏就是好吃的杏。苏家坨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玉巴达杏具有果皮薄、果汁多、果肉厚且细腻、香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等优点。颜值高、味道好、营养价值丰富的玉巴达杏在2014年经农业部审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是海淀区第一个地标产品。

现场,苏家坨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滕梦远表示,玉巴达杏在海淀区扎根数百年,2014年苏家坨镇玉巴达杏获评为国家农业地标产品,承载着京华山林农耕智慧的果香文化。

在发布会环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说明了玉巴达杏文化开发价值;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李素云探讨了玉巴达杏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教授刘少华介绍了海淀区特色物产;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铭讲解了海淀区非遗的水脉与文脉;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奕捷分析了玉巴达杏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并提议建设玉巴达杏乡村活态博物馆。

活动现场,玉巴达杏文化发展计划发布,对下一步联合开展专题展览打造、主题园区提升、科技生产、科技储存提升、加工提升、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明确目标任务。

此外,三山五园——贡杏玉巴达文化联建行动同步启动,苏家坨镇将联合故宫博物院、香山、颐和园、圆明园等联合发布玉巴达寻迹线路,开展文化巡展、文创联名、集市巡展等。

张娟表示,苏家坨镇将以杏为媒,推动农林文旅融合,策划“皇家杏韵线”,开展山地徒步和骑行活动;深耕农耕文化,依托农业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将玉巴达杏与产业升级、技能助推、消费促进等相融合,扎根土壤,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周来升指出,玉巴达杏不仅是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品牌价值,以及承载的人文情怀,对整个镇域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今天的文化沙龙为玉巴达杏赋予新的内涵,其品牌力量必定对镇域农业、科技、人文、环境、旅游等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