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汛期将至,北京1223个村庄有了“一村一策”防洪避险方案

2025-05-27 08:17 新京报

来源标题:汛期将至,北京1223个村庄有了“一村一策”防洪避险方案

6月1日,北京将迎来汛期。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352条山洪沟道涉及的1223个村庄都有了“一村一策”防洪避险方案,人员避险转移将更科学、精准。与此同时,在主汛期前,352条山洪沟道将全部安装完成地埋式水位计,进一步提升防洪预警预报能力。

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位于门头沟区的雁翅水文站是永定河平原段防汛抗洪抢险的前哨,其监测预警对于下游三家店、卢沟桥水文站的洪水预报起到重要作用。

5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雁翅水文站,这里经过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已完成恢复重建和水文测站提档升级。侧扫雷达、视频自记水位计、移动雷达波及光电测沙仪等自动化监测设备“上岗”,雁翅水文站的防洪和测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雁翅水文站已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和水文测站提档升级。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除了像雁翅水文站这样提升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今年主汛期前,北京市352条山洪沟道都将安装地埋式水位计。

在王平镇韭园沟内,记者看到了这个“蓝帽子”水位监测设备,它深埋于沟道中,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将在汛期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水文总站水文监测评价科副主管王槿妍介绍,地埋式水位计能够在洪水中纹丝不动,从而及时有效地监测上游山洪的来水情况。

今年主汛期前,北京352条山洪沟道将全部安装完成地埋式水位计。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另外,水务部门还将在全市137条重要山洪沟道加装图像监测设备,这一设备同样可以有效捕捉上游山洪的起涨时间,从而为下游村庄人员避险转移提供一手数据资料。

山洪涉及村庄划定4级风险区

在山洪预报预警能力提升的前提下,今年汛期,山洪沟道村也将有定制的避险方案。

北京市水务应急中心工程抢险科相关负责人马占川介绍,去年汛前,北京市水务局选取韭园沟、田寺沟、门头沟等山洪沟流域重点村,围绕基本情况、组织体系、预警指标、预警信息发布、预警方式、人员避险转移、车辆安置等方面内容,编制形成“一村一策”模板。

2024年下汛后,北京水务应急中心提前在涉及山洪沟道的区推广实施“一村一策”,并组织开展重点山洪沟村庄人口信息采集,推进信息采集与数据融合。目前,全市352条山洪沟道涉及的1223个山洪沟村庄都制定了“一村一策”防洪避险方案,涵盖门头沟、房山、昌平、密云等10个区。截至目前,通过“一村一策”入户信息采集小程序,采集并融合了93个乡镇、约29万人员信息,为汛期防洪避险科学精准转移群众提供信息保障。

“水务部门通过模型推演,将山洪涉及的村庄进行4级风险区划定,比如五年一遇降雨涉及的区域为蓝色危险区,十年一遇是黄色危险区,二十年一遇就是橙色危险区,百年一遇为红色危险区。”马占川介绍,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相关部门可以对村民进行更加精准、迅速的转移,“甚至在一个村里都有不同的风险区划分,哪些人员要转移、什么时候转、往哪儿转……都有明确的预案。”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水务部门加快提升山洪灾害防御信息化能力,构建了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不断完善“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四大功能,预先模拟洪水淹没过程并生成防御建议。此外,开发山洪预警“叫应”程序,实现预警“叫应”直达基层防御责任人,责任人可一键报送人员转移信息。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吴婷婷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