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涉及居民140余户,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腾退启动签约

2025-06-16 08:21 新京报

来源标题:涉及居民140余户,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腾退启动签约

6月15日,东城区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启动签约腾退,标志着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腾退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该项目涉及居民140余户,以“保护文物安全 改善居民住房”为着力点,采用“公房置换”方式,签约期为15天。

即将启动腾退的文保建筑。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即将启动腾退的文保建筑。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上午9点,在位于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主楼的文物腾退签约现场,第一批居民开始有序签约。现场居民非常高兴,81岁的时暘老人介绍,自己曾在人民大学工作,“我从上中学时就住在这个院,对这儿很有感情,有时候看到文物遭到破坏,我们也心疼。”今天他和老伴一起来签约,他表示,腾退项目让文物得到保护,居民的生活也将改善,大家都很支持。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腾退的居民共140余户,房屋均为公房,有平房、简易楼,基本分布在旧址内。

居民现场办理签约。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该院落自康熙年间为贝子允禟府,雍正年间改为和亲王弘昼府,清末在此地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楼群,东部作为海军部,西部作为陆军部。

1912年,袁世凯将总统府和国务院设在此处。1924年,段祺瑞将此处改为执政府。1926年,大门外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之后此处先后被作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等。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校舍。目前,清陆军部旧址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使用,清海军部旧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使用。

该处文物主楼为西洋折中主义风格,灰砖清水墙面,二层砖木结构正中凸起一城堡形钟楼,四周围以外廊,主楼后有东西配楼和后楼,整体建筑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和营造施工的高超水平。同时,作为晚清最高的军事指挥系统单位,该建筑群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文物价值,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将启动腾退的文保建筑内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023年11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腾退范围内公有住房房屋置换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同期,北京市文物局发布了《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首批文物腾退保护利用计划的函》(以下简称《首批计划》),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正式列入《首批计划》,按照《指导意见》开展腾退工作。

2024年以来,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住建委的支持指导下,东城区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央、市、地”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深入调研房屋历史沿革、全面开展入户调查、科学拟定腾退方案,确保腾退过程依法依规、平稳有序。

据东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腾退项目签约期为15天。该项目腾退将为后续《首批计划》推动实施奠定坚实工作基础,起到良好示范效应。未来,东城区将持续推进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工作,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以文化新生融入老城生活。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陈琳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