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4日),北京经济学院(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811班口述档案入藏北京市档案馆。这是该馆从社会上征集到的第一份口述档案,将为研究当时各领域情况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国家的变化天翻地覆,我们是亲身经历者。” 7811班毕业生孙小林作为捐赠人代表发言,班上54名同学大多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恢复高考前,有人是工人,有人当农民。大学毕业后,大家又投身到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口述史是一个一个人的记忆,汇聚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档案”。有人形容上大学的感受——“自己就像井里的青蛙,爬上了井盖,看到了全新的世界”。有人描述大学生活——“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进步”……
孙小林介绍,7811班的6名同学自发组建了工作组,邀请有条件参与录制的38位同学,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工作经历,并以视频形式全程记录。最终录制素材总时长超过4000小时。他说:“历史给了我们机会,现在,我们想把这些珍贵的故事记录下来,捐赠给市档案馆,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视角。”
“透过78级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史,可以看到时代的变化。”市档案馆馆长程勇表示,这是该馆第一次从社会征集到口述历史资料,优化和补充了馆藏档案结构。未来,该馆将妥善开发利用口述档案,提高公众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认识。这些档案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和奋斗精神有着重要意义。(记者 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