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名的胡同千百条,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北京有着700多年的胡同文化,每条胡同在历史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小故事。今天提到的这条胡同有着大规模西洋建筑群,不同于其他胡同。这条胡同的出名也就是近百年的事,但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是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街道较宽,可以自由行驶汽车等大型车辆,而且道路两旁有着大规模的西洋建筑。这里在清朝时期是驻外史杰的使领馆,也就是咱们现代人的眼中的各国大使馆,是清朝外交的地方。这条胡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全长大约1.6公里(如算上西交民巷长度应为3公里)。
东交民巷的使馆建筑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
1900年义和团事变之后,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街),其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随后在这里出现了英国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等外资银行,还开办了法国邮局、医院等设施,并出现了大量西式建筑,这块使馆区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保留。
比利时使馆旧址
圣弥厄尔教堂对面,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十字路口东南角,就是比利时使馆旧址,现正门在崇文门内大街9号,为紫金宾馆,隶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比利时使馆大门原在台基厂与东江米巷交叉路口的东南角,已在台基厂路东扩时拆除,现还可见到部分侧墙的原物。现大门改在南侧,为仿造原风格而建。现存建筑有使馆办公楼和四栋官邸。办公楼坐北朝南,官邸分列东西两侧,中央为大片绿地。绿地中央有一大水池。
比利时使馆原大门
比利时使馆旧址始设于同治五年(1866年)。现存建筑年代不详,其主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立面用砖砌出三个仿阶梯式山墙和由雉碟组成的山花,为英国都铎式风格,这座乡村别墅式的建筑就是尾随英法在东交民巷地区设立的比利时使馆旧址。
比利时使馆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