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协委员驻地,刚进大厅的郑实委员就被记者围住了。一向爽快的他告诉记者,今年带来的话题很多,像加快发展市郊铁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如何落实,加强停车执法为突破口破解停车怪相怪圈……
郑实委员说,疏解后,有很多行政办公大楼、批发市场、商业建筑搬走了。这些地块有的变成绿地等群众性娱乐场所,但有相当多的建筑或许被一些单位利用。那么,新进驻的单位就要符合一定的标准。第一,要看是否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第二,新进驻的单位由于使用功能的差异,要进行装修改造,这必须要符合低碳的标准;第三,一些符合古都文脉建筑,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改变,并把它保留下来。比如“动批”,如果不改造成绿地,建筑又可以利用的话,楼可以保留下来,尽量保持原有的格局和状态。“这些标准要尽快制定出来。”
行政副中心道路建设要窄而密
郑实委员表示,行政副中心正在建设中,我们应该避开旧有规划中的问题,改变过去摊大饼,城市交通拥堵的毛病。在行政副中心建设一开始,从规划设计就要避免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条要强调职住一体,也就是居住和就业尽量在一起,避免到通州工作,住在城区,两头跑,尽管这一现象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但从长期看,规划目标向这个方向努力。
再如路网设计,不要像过去做成宽而稀,应该做成窄而密,行人过马路更加迅速、方便,交通系统更应为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包括公交、自行车、步行都要围绕着绿色出行这个中心,而不是以前以汽车为导向满足需求。第三,要改变以前城市建筑追求华而不实,建筑过高,或出现奇奇怪怪的建筑形式,要更加绿色可持续。新建筑不是高大的标志性建筑,更多地考虑人的方便,而不是利用建筑彰显形象。本报记者 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