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直面现实问题

2016-01-22 23:1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22日讯(记者 马文娟 实习记者 张利涛 卢玲艳)1月22日上午,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午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普遍反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面了很多现实问题。

“报告有新意,有很多数据和事实的支撑,改了文风。”常纪文委员说。报告中提到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在工作政府报告中往往是通过比较缓和的正面方式提出,现在敢于直面问题、提出问题,感觉很不一样。”张劲军委员告诉记者。

谈疏解:是阵痛也是革命

政协委员、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关注的是报告中关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部分。

“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来说是产业的优化升级,是阵痛也是革命。”申金升说,疏解不是简单地搬走,即使我们今天认为的低端产业在过去也是高端。疏解要放在今天的发展阶段看,是基于首都目前面临的问题。

疏解不是一时的,效果如何维持也值得探讨。目前,北京疏解的人群以个体户为主,他们搬走了还能回来。一部分人疏解出去后,可能生产在外地,生活仍在北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为什么不愿意走?申金升说,很多人都处在观望阶段,原因在于承接地与北京的公共服务差距太大。

“我接待过不少县长,地方的积极性很高。应该一推一拉,两股劲往同一个方向使。”申金升建议,北京的产业疏解主要承接地很多已经明朗,他建议,从政策上将其确定为北京优先合作的方向。“差距填补地越快,疏解工作就会越顺利。”

申金升还提到,低端产业在北京发展地好说明有需求。“我们疏解掉的功能用什么替代?如果不能快速跟进,那么很快疏解的成果会反弹回来。”他说,疏解一定是和提升是绑在一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补短板,这种短板不仅体现在高端业态,还有民生服务。

“过去,我们制定政策受行政区划影响,如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北京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申金升建议,北京创新支持方式,不局限于本辖区,让城市保障性产业和功能在周边更适合的地方发展起来。“表面看帮助别人产业发展,其实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谈大气治理:“为减轻雾霾多穿棉衣”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未来一年,北京市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机制,制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重点治理农村散煤、高排放机动车和城乡结合部污染,做好联防联控。

对此,常纪文委员建议,在乡村进一步推进煤改电工作,形成以电为主,以气为辅的能源结构。他还倡议,公共场合室温不宜超过18°C,减少能源消耗,“为减轻雾霾多穿棉衣”。

董瑞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全市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5.8%,这说明,政府治理环境是有力度、有效果的。”他从医生的角度提出了防治“雾霾病”的建议。

“1952年,英国的雾霾事件积累了大量雾霾致病和防病的经验。我们也组织呼吸道专家进行了论证,对‘雾霾咳’的症状达成了一致认识。”董瑞说,雾霾会影响人的呼吸道,进而可能影响心血管和生殖系统,甚至导致抑郁症,临床上已经有了这些表现。北京近年来的肺癌发病率也在升高。他建议北京市卫计委和中医局提早组织专家,对“雾霾病”进行防控防治。

赵建国委员则建议继续推广新能源车来缓解大气污染。他说,北京现在电动车的车桩比仅为1:6,离一车一桩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年,北京计划新增6万辆电动车,充电桩新增仅5000根,比例失调严重。目前,充电桩建设遇到的一个困境是用电负荷大,他建议,将充电桩系统与家庭用电区分开来,23点以后再开放,让大部分的新能源车在夜间充电,白天只用来补电。

他还建议政府冻结燃油汽车数量,未来以发放新能源车牌为主。

谈教育:半日制办园模式创新

北京市学前教育问题依然严峻,而二孩政策落地后,新生儿增长与学前教育学位紧缺将形成更加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政协委员、西城棉花胡同幼儿园园长李建丽提案有关办园模式的创新问题,为有效解决学位紧缺问题提供建言。

“今年提出了有关学前教育创新办学模式的提案。主要内容是创新幼儿园办学模式,将全日制改为半日制。”李委员告诉记者。据千龙网记者了解,对于学前教育半日制办学方式,作为体制改革园,棉花胡同幼儿园在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已经对此做出试点工作,并且效果很好,家长普遍反映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半日制模式的改革,将大大提高对幼儿园设备、师资力量的使用率,李委员说:“如果半日制开始推行,在不增加教师、不新建扩建幼儿园基础上,入园儿童将是原来的2倍。”

政协委员、北京市残联人联合会执行理事长吴文彦则提出加强残疾儿童融入普通教育改革的建议。目前,现在有相当数量的残疾儿童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吴委员说:“残疾儿童从小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是其成年后正常融入社会的最好途径。”

在职业教育方面,政协委员臧铁林、林安杰提出建议,北京职业教育应该向高、精发展。一是北京发展科技中心,不能只靠“实验室”培养高科技人才;二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不能把职业教育全部疏解出去。

谈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应法制化

政协委员丛巍从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解读。他说,科技创新政策要法制化,出台的政策要有可持续性,好的政策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要不断梳理政策,淘汰不再适合科技发展的政策。

他还认为,在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和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始终发挥着支撑服务作用。但目前,技术转移服务人才体系建设仍是较薄弱环节。

丛巍委员建议,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应该被得到重视,北京市应该组织人事部门梳理全市近几年已经实行的各类人才政策,为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评定职称提供支撑。“我们国家目前很缺少像美国兰德那样的咨询公司作为智库。要给予这部分人才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他们是科技创新领域的智库 ”

刘迎建委员今年的提案事关科技创新的保障问题。他认为目前的专利税费太高,希望国家能够减免专利税费,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科技创新。

他还提出,中关村是全国科技氛围最浓的地方,这几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关村的产业还需要调整,它在过去扮演着制造和营销的角色,将来要承担关键的科技技术理论突破的任务,以及发挥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品化的协调枢纽作用。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中关村创业,他们都特别努力,心怀梦想,想要去改变社会和造福社会。”

责任编辑:王丹(QJ0014)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