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财政局:市级“三公”经费预算2016年降16.4%

2016-01-23 03:08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市级“三公”经费预算今年降16.4%

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22日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今年本市进一步加大了预算公开力度,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除涉密部门外,将全部公开部门预算。

2015年,本市提交市人代会审议预算的政府部门数量从100家增加到了120家,预算批复完成后,除了极少数涉密部门外,118家市级部门都向公众“晒”出了预算和“三公”经费“账单”。统计范围由原来的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扩大到全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现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详细公开。同时,预算基本支出公开由“项”级科目,细化编列到经济分类最底层的“款”级科目。

今年本市继续按照“零增长”原则,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2016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6.91亿元,较2015年预算降低16.4%。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52亿元,与2015年持平;公务接待费0.35亿元,较2015年的0.62亿元预算降低43.5%;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5.04亿元,较2015年预算降低17.8%。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的减少,主要来自运行维护费的进一步压缩,从去年预算的6.08亿元压缩到4.99亿元。按照本市公车改革统一部署,今年不仅全面暂停一般公务用车更新购置,并且对封存车辆不再安排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

市财政部门还将对预算编制实现全过程监控。在编制环节,将以前年度预决算数据作为编制当年预算的审核依据;在执行环节,将部门“三公”经费执行情况列入动态监控系统,确保“只减不增”;年度执行终了,“三公”经费结余统一收归国库,不再结转下年使用。

此外,按照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2016年原则上不再安排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办公楼维修改造及信息化建设大型硬件升级改造经费。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