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制造业创新中心

2016-01-23 07:17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打造全国制造业创新中心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北京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战略性、深层次结构调整,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提速,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呈现出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创新驱动效应显现,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区域协同步伐加快六大突出特点。

2014年,北京市工业中现代制造业占比达到46.6%,比“十一五”末提高7.4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196.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5%,比“十一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深化调整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方向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超过全市五分之一,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主体。产业服务化特征更加明显,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业态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1年

到2014年底,行业年收入十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2家,占全行业收入53%,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现有上市企业约140家,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活跃的“北京板块”。

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完成从“独立的软件产业”形态向“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信息服务融合发展”形态转变,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荣誉称号。33家企业进入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43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国家安全可靠系统集成重点企业6家,占全国的75%。

创新驱动效应显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发明专利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2.6件。

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40家,较“十一五”末增加15.78个百分点。全市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557个,相当于“十一五”末的两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19916件,较“十一五”末增长130.1%。软件著作权登记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2014年登记量为48650件,占全国的22.2%,2010-2014年复合增长率达18.2%。

区域协同步伐加快

积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优化布局,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显。首钢、北汽、金隅集团、三元乳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在京津冀区域内布局产业链条,增强北京工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园区合作共建步伐,启动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河北、天津等地输出品牌和管理优势,带动共建园区发展。

2014年,北京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52吨标煤,万元增加值水耗为13.6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单位能耗下降35.4%、单位水耗下降26.6%。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多措并举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近三年,累计淘汰退出1006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制定了19家市级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了10家市级开发区生态化改造,绿色生态水平明显提升。

2014年,北京市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84.81,比“十一五”末提高19个百分点。

融合发展不断深入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不断拓展新边界,衍生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数字媒体、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业态,为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新动力。多领域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数说产业2015

2015年,北京市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转换产业发展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5年1-9月全市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614.7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市GDP的10.1%;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10198亿元,同比增长6.3%;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4%。

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80%

1-9月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为0.6∶18.7∶80.7,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80%。1-11月,全市实现服务性消费7460.6亿元,占总消费的44.4%,同比增长10.2%,对总消费的贡献率达到53.6%。

高端引领特征显著

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8.8%,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北京市重点发展的电子、汽车、医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1%和9.1%,均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1-11月,全市新设企业18.2万家,其中新设科技服务业企业5.4万家,占比近三成,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5家。1-11月中关村企业申请专利4.4万件,同比增长20.5%;获得专利授权2.8万件,增长36%。工业系统以全市20%左右的研发投入取得了50%以上的专利产出。

利用外资达到新高。1-11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52家,同比增长7%;实际吸收外资1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6.3%。

能耗水平加快下降

1-9月,全市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比2006年下降52.1%和58.4%,累计降幅均居全国首位。1-11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7.6%;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6%。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分别大幅下降18.1%、13.1%和8.8%。

减人增效趋势明显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106.9万人,较2014年同期减少4.3万人,同比下降3.9%。在161个中类行业中,人员减少的行业超过七成,其中机织服装制造,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等行业减员人数均在3000人以上。

集约发展水平提升

1-11月,中关村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32792.1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收入25033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的76.3%,同比增长11%。

2016年推动产业创新重点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统筹利用全市产业资源,全面抓好《〈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落实,加快疏功能、转方式、优环境、补短板、促协同,努力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统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实现“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在“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发展,聚焦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生活性服务业等。

重点发展产业高端环节,因地制宜优化产业链条,做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发展优势和重点产业集群,塑造北京产业品牌。积极培育新兴经济业态,积极发展知识型、平台型和互联网型业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两城两带”创新布局,打造围绕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南部创新发展带。

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

细化产业转移疏解方案。细化拟转移的一般制造企业、高端制造企业的评价指标和生产环节名录,明确转移时序和布局,进一步推动核心区符合“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企业有序向远郊区聚集,一般制造企业及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环节有序向周边地区转移。

抓好增量控制和存量调整工作。严格执行2015年版新增产业的禁限目录,加强市区两级项目审批部门联动,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

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发挥引领创新作用。充分利用首都创新资源集中的辐射带动优势,扮演好北京在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启动京津冀联网智造工程,并在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行业应用。面向京津冀推动组建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联盟,推出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平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京津冀产业整体升级。

提升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完成基站专项规划,出台基站管理办法,完善基站建设,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本市铜缆网络光纤化改造工作,力争新增500个免费无线上网公共场所。

推进一批政务云、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的重大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由发展带环境,打造“智慧北京”升级版。继续完善“北京通”等市级政务服务共性平台,扩展北京市政务云应用,抓好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完善大数据开放利用机制,率先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展望

总体思路是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率先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总目标,统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以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的实施落地为抓手,全面提升统筹资源、整合要素和专业服务能力,突出抓好技术创新、标准创制、品牌创建、政策创造,真正发挥并全面提升北京在全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两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瞄准全球产业创新制高点,以构建产业生态为基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动“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转型为主线,全面实施“三四五八”行动计划,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小微企业成长生态圈”,努力走出一条“疏存量调转型、优增量强创新、促协同谋共赢”的发展新路,实现产业的轻盈腾飞和全面升级,促进京津冀产业形成协同创新和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全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创新中心,成为引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先行区域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