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理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公共资源的配置应给予更大的优先权。1月24日,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工在市政协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联组讨论会上表示,治理生态文明需要“愚公”和“智叟”的结合,这样才能搬走大气污染这座“大山”。
讨论会上,多位委员就大气污染治理发表观点,张工回应说,需要像政协委员这样的“智叟”提出建议、批评,让“愚公”能够清醒地从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但是反过来,这也需要全社会参与。张工表示,一定要对公共资源的配置给予更大的优先权,他举例说:“谁都觉得600多万垃圾没地儿处理,该赶紧建工程。但是到谁那儿配置?所以如果都是‘智叟’,到真正要实施的时候,大家谁都不配合,‘愚公’也搬不走压在我们头顶上这个污染的大山。”
在谈到生态文明教育时,张工表示,应该确实让生态文明走进课堂,“现在生态文明教育也进课堂,但就进一两天,没有真正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国民教育开展。”他表示,生态文明治理是长期的、坚决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要一步一步走,一定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做得更好、更有效。
针对“大气十条”考核实施细则是否应考虑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时,张工表示,任何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是由本区域的排放强度和当地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毋庸置疑,气象条件确实是影响一个地方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但现在我们应更加考虑‘天不帮忙,人更努力’,只不过在努力的过程中更应借鉴全球在大气之治理中的有益做法,结合实际,让经济、法律、科技手段和不得已而出的行政手段共同起作用,打组合拳,把大气治理过程逐步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