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林:探索子女带薪护理老人与孝顺不冲突

2016-01-25 10:0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25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全体会,审议市政府关于《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其中,报告中提到将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

1月24日下午,各代表团分组审议市政府关于《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北京市人大副秘书长刘维林表示,本市将探索子女“带薪”养父母,但将出台细则,主要针对困难人员等,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也不是鼓励“赡养父母还得先给孩子钱”这样的观念。

适当补贴起到鼓励作用

北京将研究居民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有人认为这样会鼓励人们形成“赡养父母还得先给孩子钱”的观念,与孝顺父母的传统道德有冲突。“在北京之前,南京等地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有的是针对四五十岁的人员,主要是下岗职工,本身也赋闲在家,那么他们赡养父母,政府适当给一些补贴。”刘维林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北京在探索中也会出台详细规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比如说困难群体,可能能享受。“这并不是要混淆子女的孝顺父母责任,子女自愿担负赡养老人职责,政府给补贴就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并不会多,主要是起到鼓励作用”。

对于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刘维林介绍,养老护理是很专业的事,并不是普通家政人员可以掌握的,专业的培训非常有必要,他还认为老人的子女如果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也应该参加培训,掌握专业技能。

2014年人代会过半代表提议案

刘维林还谈了对市政府作《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看法,他认为这次把这个作为会议重要议程之一有特殊意义。他透露,这几年人大非常关注和重视养老问题。从2009年以来,人大代表以多种方式提议案,2014年1月召开的人代会达到顶峰,700多位代表中有374位代表提了关于养老的议案,还有20多位代表提建议,反映出这个问题不可回避。

他表示原有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牵扯到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医疗保险等很多方面。

养老也是社会问题

自《条例》去年5月开始实施后,人大同步开展执法检查。刘维林介绍,居家养老服务看似普通,但实际上事关重大。北京有300万老年人,每年增加18万人,2020年预计会有400万老年人。“这不仅是民生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他认为应对老龄化不是未雨绸缪,现在已经非常被动。目前,北京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还较差,98%的老年人需要的社会服务,用餐、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紧急救助、日间照料等服务,但基本上没有成为体系。“很多老年人生活只靠自己和家庭,政府和市场提供的服务体系没有构建。”

养老需要多部门合作

他还强调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做养老这件事还远远不够。“给小饭馆签协议给补贴让老年人到那里就餐,但特殊化用餐需求还做不到。”

此外,他还认为政府应该起兜底作用,负担最困难的老人,而很多养老服务应该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养老不是民政一家的事,整个养老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地摆在面前,承担责任的应该是整个政府,多个部门。”

点击进入:2016北京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欧阳晓娟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