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25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1月25日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作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将制定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规定,还将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继续审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
立法:拟制定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规定
今年拟安排审议10项法规草案。继续审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有关精神,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保持与新修订的立法法的衔接统一,规范首都立法工作,修订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为进一步规范本市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有序健康发展,修订旅游条例;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预算法,推动本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监督工作,修订预算监督条例;为推动和保障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修订全民健身条例;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制定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规定;为加强气象灾害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气象灾害防治条例;为加强区、乡镇人大建设,保证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修订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
拟对制定住房租赁管理条例、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进行调研起草;对制定行政程序条例和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订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开展立项论证。为保持法制统一,开展法规清理。
监督:继续检查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安排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6个专项工作报告。为进一步推动建立科学完备的静态交通体系,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本市机动车停车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加快解决污水直排问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快管网建设,解决污水直排问题情况的工作报告;为促进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改进和规范预算管理工作,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5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为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建设,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为推动律师法的有效贯彻实施,分别听取和审议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实施律师法情况的报告。
听取和审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2015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15年决算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2015年决算。
拟安排4个方面的执法检查。对律师法、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控制吸烟条例、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抓好去年4个专项工作报告、4项议案办理报告和4个方面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抓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千龙网聚焦报告亮点:
改变:专委会负责一次审议改为负责两次审议
在去年的立法工作中,市委强化了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对每项重要立法的进展情况和主要内容都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保证了立法的正确方向。市政府加强了政府内部立法工作的整体统筹,发挥政府法制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法规案,由主管法制工作的副市长或委托政府法制部门负责人作说明。
常委会改进了法规审议方式,由专门委员会从以前负责一次审议改为负责两次审议,以利于发挥其专业优势,有足够的时间把立法涉及的问题和制度设计搞清楚。开展立法协商,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充分吸收了市政协在立法协商中提出的意见。
协同:与津冀合作形成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的意见
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涉及的法律问题,常委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需要国家层面立法的事项、需要国家作出授权的事项、需要本市地方立法的事项和需要京津冀协同立法的事项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专题研究。还与津冀两地人大常委会共同召开立法工作座谈会,形成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的若干意见”。
深入: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历经三审
报告提出,制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一开始就遇到了“120”和“999”是否统一调度的激烈争论。常委会坚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出发,广泛听取政府、急救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从业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不同意见和观点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达,立法的过程成为一个逐步暴露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不断认识客观规律、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
经过三次审议,常委会逐步明确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性质、政府监管责任、服务标准规范,深入了解了服务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法规将由常委会今年继续审议。
民主:“十三五”规划纲草案吸收人大代表调研意见
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审查批准市“十三五”规划。常委会以此为重点展开会议的筹备工作。去年4月至7月,由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织100多名市人大代表,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15个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9份调研意见。
根据这些意见,常委会党组从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首都功能重组和空间布局调整,治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水污染等“城市病”,建设居家养老、农村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革与建设,改革预算管理体制等方面,综合形成了向市委报送的关于对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市委在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和市政府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充分吸收了这些意见建议。专项调研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有序的民主参与。
检查: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一实施就开始执法检查
常委会把去年的检查重点放在推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落实上。常委会在条例实施伊始就开展检查,共组织代表382人次,深入到全市近30个街道、社区实地检查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场所的情况。分别就“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医养结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老龄工作机制等问题召开了8次专题座谈会。执法检查的过程成为与市政府共同学习贯彻法规,了解社情民意,总结实践经验,寻求改革办法的过程。根据市委的要求和执法检查报告的意见,市政府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对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进行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深入到9个区做了20次检查调研,委托7个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明确指出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标准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污水直排量大、相当部分河湖水质恶化等突出问题。根据执法检查组的建议,常委会经过审议,提出要以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和资源化率为目标,以加快管网建设、限期消灭污水直排为突破口,探索“政府抓网、区管水厂、管办分离、厂交市场”的治理模式。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赞同这些意见,制定了城乡结合部污水治理规划实施意见和新三年治污行动计划,明确治理目标,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工作。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控制吸烟条例情况的报告。从实施情况来看,这部人称“史上最严控烟法规”自6月1日实施以来,通过各方面努力使这部法规的实施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民众对条例的知晓率达到83%,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下降了60%以上,公众对控烟满意程度提高近40个百分点。条例的有效实施是一次立法、执法、守法有机衔接的成功实践。